强化活动体验,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2022-04-27 01:16麦素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9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道德与法治

麦素琴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强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敢于担责,富有爱心。责任意识既是一种担当意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本文从注重活动过程的参与、注重活动内容的感悟、注重活动情感的熏陶、注重活动形式的拓展四方面着手,强化学生对责任的体验、提升对责任的理解、营造责任的氛围、深化责任的担当,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引导学生敢于负责、勇于担责、感恩尽责,培养健康的情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责任体验;责任理解;责任氛围;责任担当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对于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法治观念及良好品德的形成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对自我、家庭及集体的责任意识,从而养成对事物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实现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活动体验,培养责任意识。

一、注重活动过程的参与,强化责任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说就是教师不应以自己的讲解去束缚学生的思想,不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禁锢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强化他们对责任的体验。

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时,笔者引导学生参与三项活动,认识毒品的危害,强化责任的体验和担当。

1.参与一次科普行:卫生部向社会公布的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1.3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已经成为吸烟人口中的“主力军”,青少年吸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笔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归纳内容,统计数据,认识吸烟的危害。

2.演绎一幕场景剧:小赵、小吴一同放学回家,小赵刚出校门时还是蔫头耷脑的,到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从口袋里拿出一颗药片泡了喝,没多久就亢奋起来。随后,小赵劝小吴也一同喝,还说“这是提神保健品”。小赵不停地劝说,小吴左右为难,看得学生们咬牙切齿。

3.收集系列法律法规:毒品犹如毒蛇,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国家对此制订了系列的法律法规,打击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关于禁毒的法律规定,你知道有哪些呢?笔者引导学生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和《刑法》中尋找系列条款,比如,“严重不良行为包括吸食、注射毒品等九类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僻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强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担当意识。

二、注重活动内容的感悟,提升责任的理解

责任是什么?责任有哪些行为表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对责任感觉比较抽象,理解含糊不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笔者通过幻灯、录像或者动画等方式,展示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但打破了课堂的空间限制,而且让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情节简约化,语言不再抽象,道理变得浅显,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对责任的理解。

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物产、自然风光、人物作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形成对发展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1.开展调查活动: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又能发现和关注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实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认同。

2.全面认识家乡: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农村有很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优美,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这些都是家乡的“喜”。但也有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村民随意砍伐树木,山上的森林资源逐步减少;一些村民防火意识淡薄,随意在山上燃火,失火烧山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村民上山打猎,捕杀野生动物,或者售卖野生动物,一些野生动物甚至被摆到了餐桌上了,捕杀猎食野生动物……这些都是“忧”。

3.我们该有什么作为:面对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况,我们该有哪些担当?有学生认为要向村发民倡议书,唤醒村名的麻痹思想;有学生认为要从自己做起,从监督家人做起,甚至要向政府部门举报这类行为,让更多的农村人加入到不捉、不吃、不贩卖野生动物的行列之中。有学生以一组漫画的形式,呼吁村民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这是另一个角度的“喜”。

三、注重活动情感的熏陶,营造责任的氛围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充满着丰富的人文情感,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强情感的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情感的启迪。同时,笔者理清情感基调,尊重学生情感,对同一事物允许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喜欢、厌恶,或是批评、赞颂等,培养学生对人物、事件有个人的见解,有自己的担当,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发展。

教学五年级上册《学会沟通交流》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看法,学会担责;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搭设发展的舞台,认识、激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学会担责,学会负责。

1.探究认知:小学生也有探究性学习的天赋,只要相信他们,给他们机会。笔者重点认识“真诚坦率很重要”“与人沟通讲方法”等几组画面,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认识沟通,体会责任担当。

2.形成氛围:笔者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图文并茂,着重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真诚坦率”,学会换位“三部曲”:“稳定情绪”“冷静思考”“寻找合理点”,学会欣赏他人优点,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学会聆听、沟通,从而尊重同学,尊重友情,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3.顿悟感悟: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将课前记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理由,引导学生从“真诚沟通”方面思考:年级篮球赛上,班级输球了,班上同学各有不同看法,如,“明明没有犯规,但裁判却吹我们犯规了,我觉得不公平”“我们技不如人,如果投篮准确率高一点,就不会输球了”,引导学生认识由于个人的习惯、立场和观念不同,对某些问题会有不同看法,都是正常的,要真诚沟通。

四、注重活动形式的拓展,深化责任的担当

《道德与法治》课堂有严谨的教学形式,但这种形式并不是僵化的,更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针对小学生责任意识不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开放课堂的形式,注重活动形式向生活拓展,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组建活力课堂,开放手脚,让学生乐做;开放嘴巴,让学生爱说,深化对责任的担当。

教学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笔者开放教学的形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取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把《道德与法治》课堂向课外延伸和拓展,開放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良好熏陶。

1.找找生活中法律的影子:早上,父母送孩子上学,马路上车水马龙,但车辆也有序经过,是什么让忙碌的交通变得整然有序呢?生活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购物群众也特别多,但是购物秩序有条不紊,不会发生偷抢或者是其它扰乱秩序的行为,是什么规范着人们的购物行为呢?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法律影子。

2.做一次“无法”的实验尝试: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法律保障,人人都不遵守法律,人人都可以违法,试想:会发生哪些事情?学生谈话兴趣很高,他们有的说“交通秩序乱了,堵塞交通,出行不便”,有的认为“没有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商场会陷入混乱,偷盗抢劫也会盛行”,有的认为“如果没有法律,人人都会违法,人身安全会受到威胁”……

通过系列事例,笔者引导学生认识“法律作用大”: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笔者引导学生遵守法律,积极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道德与法治》课堂本来就是开放的课堂,想象的课堂,艺术的课堂。笔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课堂不再沉闷,教学不再呆板,气氛变得活跃,在活泼而高效的课堂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理解法治与道德的底蕴,牢固树立规则责任意识,敢于负责,勇于担责,感恩尽责。

参考文献:

[1]骆云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解析[J].陕西教育·教学,2018(2).

[2]马杏英.让体验式教学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常态[J].考试周刊,2018(32).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道德与法治
新时期体育在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