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2-04-27 14:17杨菊红
格言·校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文本

杨菊红

群文阅读的教学,其主要指语文教师在短暂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最大化、有效阅读与语文内容有关的文本。小学语文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需注重创造性地运用与理解语文教材,并注重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视野得到有效扩大,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相应提高。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

群文阅读属于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阅读策略。随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群文阅读的具体内涵也得到相应修正与改善。所谓的群文阅读,其主要指教师与学生根据某个或多个主题,选择相应的结构化文本,并在一定的时间中,以达成共识以及集体阅读的多文本进行阅读的教学过程。对于群文说读而言,其课文的阅读量通常是相较于单篇课文的阅读的,但是,群文阅读时,其课文选择并非指单篇文本的阅读叠加,其更是指合理科学的结构组合式阅读。“结构化”阅读教学中,其主要指通过课堂上教学的某个意义点,将学习的相关事物联系到一起,并实施聚合与组合。群文阅读的具体教学中,群文的议题为意义点核心,并根据议题进行聚合的文本其都需在议题属性内,并立足于不同角度对议题实施解释,从而形成程序性、层次性的认知体系。

二、小学语文课上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群文阅读的目标明确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明确群文阅读的开展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師在实际教学时,需注重阅读目标的明确。首先,语文教师需注重阅读目标的制定,根据每个单元要求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相关阅读技巧。例如,对“民风习俗”为主题进行文本阅读时,其主要包含《腊八粥》《北京的春节》《藏戏》《小青蛙》等,教师则可通过该单元的课文实施群文阅读,并以“民风习俗”当作教学主题,指导学生对其自身家乡的相关民俗习惯进行思考。其次,语文教师衫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对腊八节、北京春节、藏戏、老舍所描绘的京味等表现形式进行充分了解。小学生经过相应的学习,就能够对该单元阅读的主题进行充分掌握,并对学生自身理解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在引导学生实施群文阅读时,需根据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注重合适文本的选择,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群文阅读的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和故事性,以调动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需注重文学性与寓意性文本的选择,这通常能够使学生实现深层次阅读与思考,从而使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实现其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基于群文阅读的议题提炼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议题不仅是群文阅读开展的灵魂,而且还是教学的出发点。语文教师需依据小学生的心智、年龄、阅读基础、理解力等,对阅读材料实施调整。基于此,语文教师需注重在文本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对议题进行提炼,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通常有很多特色化的文本结构,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对文本的结构及其组成进行观察与思考,并促使学生迅速理清文本脉络,并和文本的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语文教师还能对类似的文本实施分类分组阅读,并对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提炼与总结,同时,语文教师还需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根据议题进行分组阅读,并以某个议题为中心,在多篇文本当中选择与其有关的内容实施教学,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得到有效增加,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身的理解力与鉴赏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田忌赛马》《自相矛盾》《跳水》等文章就存有共同议题,即依据学生的具体状况,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通过同一议题,将相同类型的文本整合与提炼到一起,不仅能增加小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使小学生自身的阅读面得到有效拓展。

(三)基于群文阅读的自主预习

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的教学中,语文教学需注重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如果语文教师仅通过课堂开展群文阅读,不仅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还会对群文阅读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而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施自主预习,可通过对议题的讲解与提示之后,引导小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总结每篇文本的异同,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即使是同个时代背景,同一个作者所写出的文本,也会受到地理、时间、人物等影响。如同样是描写梅花、莲花的诗词,对于不同的作者或表现手法,其也各有千秋。通过群文阅读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美妙的语言文字获得到阅读的收获与快乐,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及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师在小学生完成预习后,对其实施归纳总结,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实施互相交流与沟通,而且还能总结出相同议题对不同文本的特点实施总结,从而使小学生自身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对《忆江南》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预习,拓展学生对白居易另外的《忆江南》的阅读。通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从语言的文字形式、诗词结构、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异同比较与归纳总结,从而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

(四)基于群文阅读的应用能力培养

群文阅读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使学生对文本的写作风格与形式具有相应的了解与总结,以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写作。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把学习与掌握的相关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将文本知识转变为其自我财富。例如,对《鹿与鹿角》《守株待兔》《叶公好龙》实施群文阅读时,其主要是立足于动物的角度进行故事讲述,引导学生获得相应的道理。基于此,在对该单元进行讲解时,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记得因为什么被表扬或犯过错误吗?”并引导学生讲出由于什么事或动物而获得什么人生道理。然后,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小故事,并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应的课文,并找出小故事中的主人翁。最后,语文教师可总结几篇与小动物相关的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使小学生获得相应的教训与成长的故事。同时,语文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将其获得成长与发展的动物故事进行分享,并以对话的形式实施完整描述,或者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张图,引导学生想象其中发生的事,让学生思考自己从小动物身上学习到什么了。经过相应的口头表达,在该单元的知识学习后,小学生就会对群文阅读具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实现高效阅读与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自身的阅读速度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语文教学知识的储备与吸收,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结构,并使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语文教师需依据小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对群文阅读进行合理运用,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潜移力、语言运用力、知识整合力得到有效提高,最终实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目标及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文本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