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教育”思想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2022-04-27 22:04胡倩荻
文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思想

胡倩荻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下,人文素养的培育也越来越受关注。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发挥其功效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运用能力等。然而,当前这门课程的开设与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基于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指导,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关键词:大学语文 “活的教育”思想 教学现状 改进意见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而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所强调的“学生是活的,教员是活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都应是活的”的理念恰能为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所陷的困境提供思路、指引方向。

一.陶行知谈活的教育

陶行知将教育分为死的教育、不死不活的教育、活的教育。[1]顾名思义,我们所办的教育必然是越活越好的。以下对先生教育理念的概述从四部分展开:

1.活的教育的内涵

活的教育要从三方面去理解。首先,教师应当承认学生是活的,主要表现为善于感知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所在,揣摩学生心理,体验学生的世界,找准他们的需求是关键。其次,除了发现学生的需求,教师还应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状况施以不同的教育,也就是老生常谈的因材施教,努力使得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足够的教育。教师不必充当木匠的角色,苛求自身将每个学生都“雕刻”出如出一辙的精美,而应成为为花草树木提供其所需养分的园丁,守护着花园的万物自由成长。最后,每个学生都会有向好向善的方面发展的天性,教师所需做的便是加以相当的积极辅导与指引,关注到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并加以满足。在此过程中就要求学校要办与时俱进的教育,即活的教育,关注世界潮流的趋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方向去做。[2]

2.选聘活的教员办活的教育

高校要选聘活的老师授课。除了家长,教师是最易成为学生效仿对象的群体,他们的一切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若能够就专业知识,做到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就教学技能,做到善于与同事合作探究、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就情感上,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及对学生的好奇与敏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乐于感知教育这件美好的事情便是活的教育。因此只有活的教員去教活的学生,才能使这段亲密关系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新时代的教师还应当树立“活”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善于反思自身使用教材的情况,引导学生体会真实的大自然,充分感知“活”的教材以获取知识。

3.选用活的材料办活的教育

陶先生认为既要办活的教育,那么其所倚仗的材料也必须是活的,这里的材料不仅仅是课堂上使用的纸质教材,更是我们生活中可以捕捉到的万事万物,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说明:

一是选择活的教材,即精选有教育意义、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书籍进行教学工作,保证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我们要求活的教员应当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同样,教材也应如此。教材的编写工作应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进行合理删减或补充。发现并剔除其与当下社会生活不相容的“死”的内容与活动,增加创新的、真实的、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与活动。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始终保持教材的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教员要选用活的东西教活的学生,即,随时随地充分利用时下新的活的资源培养活的人才。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除了纸质教材,能够使师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与媒介日益丰富,甚至包括生活中有意义的人或事或某一段经历,只要是能够引导学生实践,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推进个体社会化进程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活的东西来交给学生。上述活的学生是指具有独立意义的独特的个体。他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存有较大的差异性,其次他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有能力、有机会克服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他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占据主体性地位,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其主动性、发展性。

以上两方面也正契合了陶先生基于“活的教育”思想而探索出来的生活教育的两点核心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具体来说,晓庄师范是生活教育由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起点,此后生活教育也以其系统完备的理论精髓指引着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陶先生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育称之为吃人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照本宣科,教育目的功利化的课堂都是失败的课堂。而生活教育则恰恰相反,它克服了传统教育过于重课本的弊病,提倡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只有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才是活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则扩充了传统教育的环境、工具、方式、材料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脱离实际的弊病,更加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灵活性,同样契合活的教育的内涵。

4.采用活的方法办活的教育

活的教育还需要活的教学方法。教学应当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再按计划去寻找实现的办法。这也符合陶先生所说的生活教育,其中,基于“活的教育”思想而探索出来的生活教育的第三点核心主张——教学做合一便是其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作为杜威先生的得意门生,陶先生同样重视直接经验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他反对王阳明先生提出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相反,则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通俗地来说,我们只有在太阳底下暴晒过几回,才知道什么是热;只有在漫天飞雪的室外呆上一会,才知道什么是冷;只有一口气跑三五千米才知道什么是累,什么又是渴。居里夫人做了数不清多少的实验,才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哥伦布带领船队驶入大西洋,才知道了美洲大陆的存在。可见,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科学创造发现亦或是其他都在验证着“行知行”的理念。

二.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匡亚明、苏步青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呼吁下,内地各大高校重开大学语文课程。[3]随后陆续都有国家政策文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大学语文课程的实施与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语文仍被边缘化,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其现状如下:

1.就教师群体而言

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缺乏专业化的团队,许多专业缺乏专职大学语文教师,甚至直接由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兼任[4];其次,在教育理念上,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授课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难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发挥自身主导性为中心,易造成一言堂的局面,甚至照本宣科,失去了课堂本该有的生气与活力。缺乏交流、互动、讨论、合作的课堂教学,会极大削弱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大多教师还未正确认识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真正意义,甚至仅仅是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来授课。最后,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多集中在赏析文学作品或是解析文学相关知识,缺乏技能性知识的传授,例如口语表达的艺术、写作能力等。并且,倘若拘泥于逐字逐句、咬文嚼字的一般性讲解,教师也无法向学生传递文学本身的美感,更无法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真正接受、融入本课程的学习,而成为死板的机械式、灌输式的教学。

2.就大学生群体而言

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最显著的问题是对大学语文的价值认识不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存有“学了对我也没什么帮助”的功利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糊弄了事,期末搞突击,导致该课程成为了学生口中的“水课”等。

3.就高校自身而言

首先,许多高校过分追求课程设置对接就业市场,致力于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对口人才,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包括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定位把握模糊,将其边缘化。具体表现为非必修的课程性质、课时设置不足、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等,甚至没有开设该门课程,更无法谈及能够通过学科间的合作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其次,课程资源结构较为单一,对仅有的教材的选用也与实际生活脱节,虽种类繁多,但体系单一化,缺少文学深度。有研究发现,大学与中学教材重合现象严重,且重复率不低。另外,多偏重编入古典作品, 而缺乏现代和外国作品。[5]可见高校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编上,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本质的文学性、存在政治化倾向.

三.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站在前辈的思想高度上反思当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似乎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当我们认真研学陶行知先生对杜威先生个性化教育的继承及立足中国的本土化改造与发展,可以发现其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有一定的指导与启发意义。

1.准确定位课程,提高师生认知

陶行知的“活的教育”思想是充满改革精神的,它区别于传统教育。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盛行时期,语文教育更成为了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本科院校中九大专业系列都必修大学语文课程。[6]然而,当前高校及师生群体对大学语文这门公共基础课程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正确认识大学语文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课程有清晰的定位是有效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必要思想前提。如此,师生自然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重视对文学素养、艺术审美以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另外,在此基础上,还能通过这门课程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进而凝聚民族情感。

2.合理分配课时,精选教学资源

针对课时数不足的现状,高校应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分配学时,按照必修课的要求规范该课程,在硬性条件上严格要求师生的教与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要用活的材料教活的学生,因此,微观层面上,高校应当精选教材,由单一化教材向多元化、立体化教材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除了课程本身所强调的人文性、审美性,也要关注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生活化,唤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好奇与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并不是那么抽象无用的,而是切切实实对我们未来生活有所帮助,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在这方面具有借鉴意义的是南开大学陈洪先生主持开发的《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库。与此同时,挖掘隐形教材,例如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范围;重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与熏陶;积极开发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生动化。以上皆是陶先生所讲的生活教育。

3.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陶行知所认为的“活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到学生需求、学生能力大小的教育。据此,笔者提出可以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将其具体化,不同的院校专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将大学语文推向特色化教学,由此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从“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展开课程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的文学知识,了解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从认知上加深大学生对大学语文及其中国文学的认识,进而提升自我文学修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意境与情感以及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使学生自觉养成善于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进而达到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及拥有良好道德情怀的目标。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思维方式,即逻辑分析、联想展开、全方位思考、发散辐射、质疑探究等。最后,基于对上述三阶段的把握,再要求学生感受并学习相关语言规范、艺术手法,提高自身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4.充实师资队伍建设

陶行知在“活的教育”中提出要选活的教员才能培养出活的人才。由此,高校应充实专职师资力量,是否配备专业且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并保持其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育人目标的实现及其课程本身的发展。实施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员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员更应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丰厚的文学底蕴。因此,高校应当在职称评定、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学语文教师足够的安全感,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使得教师有动力投入教学工作。平时加强专职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支撑师资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5.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

首先,在陶先生用“活的方法进行活的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各高校应当丰富教学方式。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无疑为教育界提供了可喜的便利,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种种限制,多媒体信息技术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可自主获取的学习资源。“活的教育”要求我们积极采用创新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程投入度。例如,实施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增强大学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师生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师要承认学生是活的,而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大多停留在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教师有必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关注学生的发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既吸收了西方之精华又立足于中国实际。“活的教育”思想并未因为时代的更迭而失去价值,相反它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具有一定启发意义。该项教学工作的改善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2]陶行知.陶行知讲国民教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9:62-76.

[3]左鹏.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的回归与融合[J].社會科学动态,2021(09):54-57.

[4]汪沁.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145-146.

[5]赵飞.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2001(03):51-53.

[6]高黎.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品位经典,2020(11):141-142.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