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蚁与神

2022-04-27 12:59顾烨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蝼蚁芥子水仙花

顾烨

世人提及“蝼蚁”,总不免带有轻蔑的色彩。在他们眼中,蝼蚁是卑微的,是轻贱的。他们喜欢瞻仰神,或者说想做神,享受顶礼膜拜。

在杨绛百岁问答中,她写下这样的话:“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这又为我们昭示了另一层境界。虚怀若谷,安于一隅,这是历经岁月磨炼后方能练就的从容与优雅。

細细想来,“蝼蚁”与“神”何尝不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姿态。前者匍匐于地,自视不高,在他人眼里却是一桩难以超越的传奇;后者伸长脖颈,自命不凡,掷出的呼号呐喊却沦为泯然众人的乱吠。事实上,把自己的骨架缩得小一点儿,清醒自知,才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不亦乐乎。

宗璞少年时读苏东坡的《行香子·述怀》,对那“不如归去,做个闲人”的境界甚是仰慕,可行至老年,她却形容自己的写作“像蚂蚁在爬”。这既是指她“蚂蚁衔沙”般写作的方法,亦反映了宗先生对自己的定位。她是一只多么辛勤的蝼蚁!这一种姿态,不是奉献,不是尺规,而是不知疲倦地挖掘与耕耘,最后疲惫地死在幽深的洞穴边。

文学的世界浩繁而灵动,叫嚣着要征服文学,鼎足文坛的,往往在时代的淘洗中失去光彩,永远躺在故纸堆里。而真正的大师,都自有一股温良谦逊的风范。甚至,用“谦逊”来形容他们也是亵渎的。他们并非矫揉造作,试图用某种姿态来证明什么,感动什么。他们是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蝼蚁,和世间其他千千万万蝼蚁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齐白石老人“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的优雅。

佛家说“纳须弥于芥子之中”,真正包罗万象,心怀天下的,必定愿意将自己化为一粒芥子的。愿意去做蝼蚁的人,才可能成为神。

古希腊神话中这样讲述水仙花的来历:有位叫那喀索斯的美男子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终日坐在水边观赏,已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饿死之后便化作溪边的水仙花。网络时代,这种自恋的体验被放大到无与伦比。手机屏幕就如一泓潭水,深不见底却平整清晰。我们深情凝视着当中似乎是世界主宰的自己,到头来只荡漾了自己的心魄。我们自以为学来了文人的狂狷之气,却不知只是不自量力的燥气。当我们与想象中的自己相遇时,千万要觉察出身体的分量。肯钻进土壤,专注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的人,才能任风云变幻,独自优雅。

蝼蚁或神,并非自己所幻想或臆造得出的,而是要看你留下的印记是否会随风而逝。周国平说将“做自己的冷眼旁观者与批评者”视作一种“修养”,那么,那些如流水般深厚却甘愿化作蝼蚁的人们,便足以称得。

猜你喜欢
蝼蚁芥子水仙花
聪明的蝼蚁
水仙花栽在水里也能开花
多出来的空间
画的滋味
水仙花
淡绿色的月亮
出入芥子园—精进社第四回展
无缝人生
可怕的无缝人生
可怕的无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