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53期)竞临:米芾《参政帖》

2022-04-27 08:17
中国篆刻 2022年4期
关键词:偏右收笔弧度

米芾(1051—1108),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海岳外史、襄阳漫仕”,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襄阳(今属湖北)人,后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米芾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世号“米颠”。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且精于鉴别,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书画自成一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参政帖》,纸本,纵30厘米,横12.2厘米,行书三行,27字,款署“芾记”。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帖内容,是他记述在已故参知政事苏易简家所见盖有一件四代相印的文物。本帖属中晚期作品,写来特别认真,用笔较为迟重,跌荡磊落,个别笔画显得有写涩劲生硬。此帖曾经清季振宜、安岐、清内府,近人张珩收藏。《参政帖》原为清内府所藏《宋元明诗翰》小册中物,佚出为散页,钤有乾隆内府诸印。印《墨缘汇观》著录。

释文:

临习要领:

苏:字头较小,笔画相离。下部左右均占,左下部各部件均呈横势,互相靠紧。右下部取纵势,撇、横都较短小,取收势,竖画长伸,反捺右展。整字较长,中间收紧,参差错落。

简:上横下纵,上下错位,上部偏左,下部侧右。“竹”部左放右收,先大后小,首撇重按孤行,横短点纵,右上则撇横均短且连写,左低右高。下部左收右放,钩画向下伸展,被包部分偏左靠上。

参:上部取横势,三个“厶”部用连笔省减。中部撇捺较长,撇弧捺直,撇低捺高。下部取纵势,三撇改写成一竖两点,竖上伸与捺相接。整字宽窄变化明显,上下重心对正。

政:左收右放,左低右高。左部窄而小,横短连写竖,再折笔写横,出钩上挑写点,点收笔向右上牵丝映带。右上撇长而直,下撇细而有弧度,反捺粗壮长伸。整字左右对比明显,中间虽紧而留有空间。

家:上横下纵,上矮下高。首点短粗,左点与横钩连写,起笔偏左,出钩有力。下部横短小轻捷,弯钩伸展,孤度较大,左两撇由轻渐重,远离弯钩,三撇角度有变化,右撇与捺均缩,连写成一笔。

物: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正右斜,左收右放。左部呈长形,撇、横、竖连写,竖有孤度,提较斜而细长,牵丝与右部撇画相接。横折钩较宽,横向右下略斜,折笔粗壮斜向左下,两撇上合下开,穿插其中。

多:上收下放,上密下疏,上下相叠之字,须有留放。首撇直短,接写横撇,撇收笔上带,省减一点,再接写下短撇,下部横、撇均较长,下撇粗壮且有弧度,最后一点较粗,与撇相交,以补足右下空疏。

著:上横下纵,上收下放。草字头取横势,先竖后横,竖粗横细,横作点状上挑,细丝相牵,两竖上开下合,右短横较平,收笔下带。下部取纵势,横短竖长,竖收笔向左平拖出钩,欲与下横相连,下横长且上仰,收笔折返写撇,与横相交其尾,撇长而直,“日”部左竖与上竖正对,略短且细,横折相应,末两横短小,与两竖相接宜紧。

为了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课题组考虑两种可能的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势:一是至今年底到明年,中美间贸易摩擦不再升级,而是执行已公布的征税规模和加征幅度;二是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双方不仅扩大征税规模,还提高惩罚性关税税率。进而基于CQMM模型分别估计这两种贸易摩擦的不同发展结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邳:左部笔画比右部多,左宽右窄,右部竖画长伸,左收右放。左部横、撇顺连,撇收笔上挑呈环状与竖连写,使竖画与撇相交,形成较多分割空间,点小而藏于撇右,提短平,收笔向右上挑。右部横撇弯钩上收下放,钩平出上挑,补下空疏,末竖起笔与左齐首,下部则长伸出锋。

公:上部撇伸捺缩,撇低捺高,相离甚远,捺化为点,收笔含蓄,意与下撇相连,撇折形短势直,近左远右,末点略粗,角度稍纵,不与上点平行。

之:点侧且圆润,微出锋带下,横画重起轻行,向右上斜,轻顿折回写撇,取直势,中间略提显细,稍按后转向写捺,先平后斜,舒展出捺脚,一波三折。整字左合右开,左密右疏,左收右放。

后:左低右高,左收右放。左部两撇轻起重收,竖短似点,收笔上挑。右部两撇折有区别,先撇长折短,再撇短折长,连笔合一,接写下撇,直短而收,横撇宛转有弧度,一刚一柔。最后一捺形长势反,向右下伸展。整字左窄右宽,上开不合。

四:呈宽扁状,首竖粗重,略向右下斜,与右折势相反,呈上开下合状,两肩开而平。内两笔省减为两点,有弧度,同样上开下合相接。上横先重后轻,下横起轻收重。

代:取长形以与上一字区分,左收右放,两部分均呈窄长以相配。撇收竖直,撇取纵势使不出锋,两笔相接,因右有横伸左,相接点偏左以避让。右横长斜以补足空疏,斜钩上纵下弧,位置偏右,出钩含蓄或不出锋,点高悬以稳重心。

相:左右占地相当的字,在行书中往往伸展一部分,以求收放的对比变化。左“木”部为“结”,右“目”部为“构”,“结”可以有伸展某一笔的空间,如横画左伸,“构”的部分如果内部笔画较少则宜缩,否则太过于空疏。“木”部横伸,撇则缩以求空间变化,提则相叠后变粗,一虚一实。整字左高右低,左右靠紧。

印:左收右放,左高右低,错位留空。首撇短小似点状,横画上仰,竖长而细,提则粗而弧行上挑,与右部横连写,转折处先圆后方,折处行笔较长,出钩小而上引,右竖长直厚重,以稳重心。

或:三横间距不同,上疏下密,首横粗重,牵丝下带,第二横下俯,竖斜相连上下横,第三横收笔上挑,斜钩粗直,弧势小而不挤压下部,出钩与撇细连,位置偏下以避让,点居横的右侧,以稳重心。

用:上字重心偏右,该字则伸撇使重心略偏左以求上下平稳。横折钩舒展,折笔中间弧行向左,与左撇呈相背势态,中间两横偏上以虚腹,中竖与上横相接宜密,下伸补足空疏,底部三笔不齐平。

翰:左高右低,左收右放,左窄右宽。左部上小下大,右部上大下小,互相补位,穿插紧密。左部“曰”两竖较斜,留出空间以让左撇伸左。右部撇捺均伸,下部“羽”则取收势,两点均相连以减少占位。

林:左右并列的字,一般左让右。左部横短竖长,撇伸且与竖相交,捺缩为点以让右。右部首横远离左部,使中间留空,竖伸出钩补足下方空白处,撇稍长伸左,捺向右伸。

学:字形偏长,三个部件造型各异。上部方整,笔画之间紧密,用排叠法,尽量少相交,以留出不同的小空间,不至于拥挤。中间取横势,左点向左下斜,横钩向右伸张。下部取纵势,位置稍偏右,出钩平拖,补左边空疏。

士:画少则字形小,用笔稍粗,但不能太臃肿。首横上斜,收笔迂回上挑写竖,先重后轻,中间略带弧度以化疆,下横短而略平。竖与两横的交接点不均分横画,上交点偏右,下接点偏左。

院:左右两部分的上部均有伸展笔画时,为了避让,均需收缩并相配。左耳的横撇弯钩宜小,竖则长伸,因右部为上下结构,形态宜长,下部又有撇画向左伸,竖略向左下斜。右部的上半部分不能太宽,横钩宜缩,而左点可略伸,取纵势。中间两横一短一长,使过渡自然相应,下部撇直而左伸,钩则舒展,使字形上密下疏,上收下放。

印:一篇之中,同字异形,第二个“印”字则较粗壮圆润。首撇呈下俯之势,收笔下带实连,横则化为下斜之点状,竖提先轻后重,与横相接,出提较重,左下角以折笔显方,右上角则圆转,竖画尖起圆收,收笔微向右下变细。

芾:落款两字比正文稍小一点点以区分,“芾” 字瘦长劲挺。草字头取纵势,竖长横短,左竖高右竖低,中横左伸且上斜,收笔连写下竖,有弧度,横折钩较小,中竖则长挺。

记:宽博雄强以呼应上一个字,左高右低,左纵右横,左部上放下收,右部则上收下放。左部点、横较粗重,两短横一短一长,下“口”上开下合。右部横折短小以缩,竖弯钩则舒展,出钩挺拔峻利。

扫描封面二维码,关注“中钢书法”公众号,提前获取古帖竞临、月月竞书内容。

猜你喜欢
偏右收笔弧度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四)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二)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九)
治三叉神经痛
不自由
一字千进
弧度制的三个基本应用
南瓜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