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8-2020 年药品不良反应679例报告分析

2022-04-27 02:15蒋凯张乐王娆张春玲张丽心
药品评价 2022年3期
关键词:药师我院医师

蒋凯,张乐,王娆,张春玲,张丽心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为正常剂量的药物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ADR 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是非期望的药物作用。近些年ADR 报告的数量不断增多,对ADR 发生特点及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2]。现就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2020 年上报的ADR 进行分析,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2018-2020 年679例成功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ADR。

1.2 统计学方法

对ADR 报告中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报告级别、累及系统和(或)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等采用Excel 表进行统计分析。

1.3 ADR 评价标准

对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ADR 药品名根据《新编药物学》(17 版)进行分类[3]。均以药品通用名为准,判断依据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4]。

2 结果

2.1 性别及年龄分布

我院679例ADR 报告中,男性患者334例(占49.19%),女性患者345例(占50.81%),其中51~60 岁的患者最多,共145例(占21.35%),且严重ADR 中,该年龄段人数最多,共10例(占1.47%),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2.2 给药途径分布

679例报告中,最常见的发生ADR 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口服给药次之,上述2 种给药途径也常发生一般及严重ADR,见表2。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2.3 报告级别分布

679例ADR报告中,一 般ADR 630例(占92.78%),严重ADR 42例(占6.19%),新的、一般ADR 6例(占0.88%),新的、严重ADR 1例(占0.15%),严重ADR 共43例(占6.34%)。

2.4 累及系统和(或)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ADR 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其中,一般ADR 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严重ADR 主要累及免疫系统;新的、一般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新的、严重ADR 主要累及骨骼肌肉,见表3。

表3 ADR系统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例(%)]

3 讨论

2018-2020 年,我院成功上报679例ADR,其中严重,新的一般和新的严重ADR 共计49例占7.22%。679例ADR 报告中,发生ADR 的性别以女性多见[5];发生ADR 各年龄段均有,可见其发生较普遍,高龄者发生ADR 占比较多,这与大多数文献统计情况基本一致[6]。在这部分人群中,以51 岁至60 岁之间最为常见。新的、严重的ADR 发生于61~70 岁者;0~10 岁患儿较少发生ADR。原因分析:(1)大部分药物在肝肾器官中代谢,中老年患者全身器官逐渐老化,肝肾的代谢功能降低,药物在肝肾中代谢及排泄减慢,从而延长了药物半衰期,导致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增高。老年患者常伴发多种慢性病,需要用药的种类较多,常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药物代谢变慢、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导致该人群更容易发生ADR[7-8]。(2)我院儿童患者收治人数较少,医师在用药过程中比较慎重,用药品种数少,故0~10 岁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这提醒我们在临床用药中,需要关注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情况,临床医师在选药时需要考虑这类人群的生理特点及疾病情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临床药师应做好用药宣教,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减少ADR 的发生[9]。

由表2 可见,静脉滴注是造成ADR 的主要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次之。静脉滴注药物不需要经过胃肠道,而是通过静脉血管直接进入血液,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注射剂内成分复杂,由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其中的赋形剂等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变态反应[10]。静脉滴注途径给药ADR 的发生较快,可在给药后几分钟内出现,且较易发生过敏性休克等较为严重的ADR,临床医师需要在用药过程中给予足够重视,加强监测,对病人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给予重视。临床药师在发现用药过程中的ADR 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分析患者疾病情况及目前患者应用的所有药物,及时查阅相关药物的药品说明书及可能出现的ADR,给予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及停药建议,改善患者预后[11]。在临床用药时,做到“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原则,及时地对患者及家属做好用药宣教,使静脉给药尽可能减少。

ADR 累积的皮肤及附件中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其次为瘙痒及发红[12-13]。一方面与患者自身的体质有关,另一方面与药物本身有关。药品在其生产储存及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体内代谢产物、药品中可能的赋形剂、高分子杂质可引起体内的免疫反应。第二大类为消化系统损害,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及其附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口腔炎症等。严重ADR多发于免疫系统,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14]。由于过敏性休克发生、发展迅速,危及生命,故需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发现及时处理并进行抢救。新的、一般及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次较少。我院发生的1例新的、严重不良反应为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重症肌无力,患者因发热给予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用药第四天出现浑身无力,患者未予重视,未告知医务人员,用药7d后出现口角无力、不能鼓腮、吞咽与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药师查阅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未见重症肌无力不良反应,怀疑该不良反应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停用该药,予患者口服溴吡斯的明片治疗,医师遵从药师建议,患者症状好转。临床药师在查房中应警惕严重不良反应,加强用药宣教,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用药时的抢救意识。

目前,随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在药品上报重要性的宣传与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不断完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ADR 上报的病例数逐年增加,但数量的增加并非用药不规范或者生产的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而是临床医师增强了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15]。可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掌握程度,增强对用药过程中风险的控制,对一致性评价更加客观,也使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更加的全面和准确。临床用药过程中多种因素可导致ADR 的发生,作为用药主体的医疗机构,需要加强院内组织管理体系,更好地完善医生、药师、护士的合作,可制定严格的ADR 监测考核标准,加强ADR 监管体系。临床药师不仅需提高自身上报意识,还要通过培训和日常工作,加强医护的上报意识。临床药师应深入临床,在平时的药学查房中开展患者的用药教育,通过专业知识尽量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保证合理用药。

猜你喜欢
药师我院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我院5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中国医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