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购食品安全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4-27 15:47齐思雨孙茜沄陈锦峰胡定煜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网购商家食品

齐思雨,孙茜沄,陈锦峰,胡定煜

(1.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研究生院,河北 廊坊 065000;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侦查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从满足生活需要逐步转向追求物质营养、风味、享受甚至功能等方面[1]。随着食品消费渠道的日趋多元化,网上购物消费在消费总额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网购食物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

大学生是互联网敏感群体,是网上购物的主要力量。因此,网购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购食品原料使用的不确定性、制作工艺的非透明性以及生产销售的假意诱惑性等诸多问题对网购食品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2]。高等院校人员密集,网购需求量大,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危害比较严重,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势在必行[3]。

大量学者对大学生网购行为、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指出,大学生网购时容易受到广告、电视媒体和商品价格等影响,主要由浏览购物网站时自主获取商品要素得到;而网络食品安全知识则由亲友告知、新闻报道等简单渠道被动获得[4-6]。在前人的研究中,影响大学生网购食品主要从刺激消费角度出发,而对于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研究较少。因此,如何建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尤为重要。目前,在大学生网购食品安全性感知方面的研究仅限于对大学生网购食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还有待进行深入研讨。本文以问卷调查方法,结合统计分析法全面分析大学生对网购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现状,剖析影响大学生购买行为和习惯的相关因素,提出强化大学生网购食品安全意识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强化大学生网购食品安全意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设计目的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网购食品安全问题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编写参考了大量文献以及相关课题研究资料,并与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前期调研和交流,从而确定了调查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网络购买食品安全风险关注情况、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大学生网购食品现状3 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考虑不同年级大学生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关注的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对获取食品安全信息渠道进行调查,包括小红书、微博、短视频平台、报纸以及电视等方面对信息获取的比例,以此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获取渠道;第三部分主要包括大学生网购食品存在的问题,所购买食品与网络宣传的差异,是否存在变质食品、过期食品、漏发错发以及假冒伪劣的现象。

1.2 问卷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为了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调查数据,通过问卷星制作了相关的调查问卷星,通过微博等平台发放给现阶段就读大学生,其中大一到大四学生成比例分配,共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474 份,有效率为94.8%。本文通过Excel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解析其变化规律,剖析深层次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关注情况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从各方面也会了解到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问题,从而对购买食品的安全进行思考。由图1可知,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其中表示非常关注人数为64 人,占总人数的13.5%;比较关注人数高达266 人,占总人数的56.12%;而一般关注的人数为133,占总人数28%;不关注人数仅为总人数的2.3%。大三、大四学生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关注度要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社会问题关注更加深刻,对事物的考虑更全面,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客观辩证地思考食品安全问题;也可能是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高年级学生所接触到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要多于低年级学生。

图1 大学生网络购买食品安全风险关注情况

2.2 大学生群体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

如图2 所示,在食品安全信息的获取渠道方面,从手机获取信息的大学生人数最多,有57.8%,其次是电脑27.2%,从书籍和其他方面获取信息的大学生人数最少,分别只有0.6%和0.2%。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而书籍、报纸等纸质版资料,由于时效性、更新速度、便捷性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更容易选择快速、便捷的网络进行信息获取。

图2 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主要渠道

如图3 所示,从手机中获取信息的同学获取渠道多为短视频平台,占50.7%;其次为小红书,为24.8%;从微博和百度等平台进行信息获取的人数最少,分别只有14.9%和9.5%。当代大学生更习惯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刷短视频,因此也更容易在此获取一些食品安全知识;而百度作为搜索工具,大部分人不会专门进行知识的搜索,因此使用率最低。

图3 大学生通过手机获取信息主要途径

2.3 大学生网购食品问题现状

如表1 所示,有89.7%的大学生表示购买的食品与商家食品宣传的味道、功效等问题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收到变质食品的占27.8%,收到过期或接近保质期的食品占31.9%,遇到商家漏发错发商品情况的大学生占23.4%,有6.5%的大学生表示收到假冒伪劣的货物。在大学生网络购买食品时,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商家信息无法确定、产品信息的真实性无法确定等,因此在购买时会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

表1 大学生网购食品问题现状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与文献研究对比性

王殿华等[7]在基于消费者行为的网购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研究中提出的教育水平与网络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刘宏宇等[8]通过对高校新生食品安全知信行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获得食品安全信息,微博、短视频具有交互性强、传播快捷、信息丰富等特点,被学生广泛使用,成为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新平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四学生对网购食品风险关注度相较于大一学生更多;大学生主要从手机、电脑等途径获取信息,其中手机中短视频、小红书等渠道更具有优势,调查研究结论与文献报道具有一定吻合度。问卷调查方法、数据具有可靠性。

3.2 影响大学生网购食品安全感知因素

3.2.1 食品安全知识储备不足

大部分大学生相关知识不完善,在购买网络食品时,不充分考虑所购买的食品是否具有安全隐患或卫生不达标等情况,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存在食品安全等问题[9]。虽有考虑食品安全的意识,但在购买食品时由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所具有的安全意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购物中,因此购买食品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学习渠道缺乏,安全认知途径较少。当今大学主要课程围绕学生的专业内容展开,缺乏对食品安全法的普及,对食品安全认知或增强食品安全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开展较少,由此导致了大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

3.2.2 缺乏深层次安全意识且不能灵活运用

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获取食品安全知识时,仅从手机或电脑中进行知识的获取,且大部分人的浏览时间较短,对于食品认知只存在于表面,缺少更深层的认知[10]。在购买食品时缺少对商家生产资质等更深层次的关注。而大学生在购买食品时,食品安全意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方面,应从多方面对购买的食品进行安全调查,只有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消费途径中,才能有效地保障所购买的食品安全性,才可以防患于未然。

3.2.3 商家虚假宣传

大学生在网络上购买的食品会遇到虚假宣传的概率较大,其主要原因如下。①不法商家利用大学生自我防范的意识漏洞销售不良商品。大学生在购买虚假食品后,由于法律知识不够完善,较少人会进行维权,无法保障自我权益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商家利用此漏洞肆意销售不良商品,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得网络销售的商品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②网络监管体系及执行力度不完善。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的食品,由于无法进行实地检验,无法进行及时取证,部分不良商家销售伪劣食品更加猖獗,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③网络销售食品反馈时效性差。由于网络购买食品会在全国各地进行销售,需要累计大量的反馈才可得知商家的虚假宣传,对出现问题的食品无法进行检验以及考证其是否为伪劣食品。再加上我国食品安全法主要以预防监管为主、惩罚赔偿为辅的原则,处罚力度较轻,商家易受到巨大利润的诱惑[11]。

4 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知识课程管理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应该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选择开设食品安全教育专题讲座或相关课程,加强高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是增强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从而为以后在网上购买食品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12]。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高校可以定期举办食品安全主题活动,并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让食品安全教育更贴近生活,并用一定的奖品激励大学生参加,由此培育大学生健康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可以激励大学生积极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只有从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播者,才可以将食品安全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4.2 拓展食品安全知识传播途径,加强深层次安全意识

目前,高校学生主要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广播以及报纸渠道获得食品安全知识。当今大学生都有积极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愿望,并通过各种渠道获得食品安全知识,这为从观念向行为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进行宣传报道时,大众媒体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和舆论监督的同时,在充分的事实和充足证据的基础上揭露、批评经营者的违法行为,避免对合法的食品生产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大众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宣传,不仅要客观,还要全面;不仅要报道食品安全问题,还要向社会公布政府在食品监督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防止新闻报道的片面性,造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偏差,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4.3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各地监管部门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食品安全及维权的宣传力度[13],提高对互联网商家的监管力度,充分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商家,促进网络商家的规范管理和规范经营模式,建立良好的网络竞争秩序。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增强对网络商家的处罚力度,提高销售伪劣产品的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商家获取巨大利益的可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健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使其与时代同步,让学生可以做到依法维权,监管部门依法惩处。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在权责划分、统一性、完整性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干预程度不够。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根据其危害程度、情节轻重,分别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我国刑法中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偏向模糊,缺乏对实际行为的指导作用,还需通过食品安全法加以完善[14]。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中,关于食品安全评价的标准制订得不够规范,很容易产生重复、与食品卫生法规相抵触的情况。食品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必须在食品安全法规的指导下,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食品产业现状,又能够保障人们饮食安全和健康的食品安全评价 体系。

5 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网购食品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对食品安全风险关注度情况方面,13.5%的学生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特别是大四学生;在获取食品安全信息途径方面,有85% 的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获取主要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而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获取较少。而对于网购食品的现状分析中,有89.7% 的学生表示网购食品在与商家宣传的味道、功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大学生网购食品安全感知现状中,存在食品安全意识不足、缺乏深层次安全意识和商家虚假宣传较多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应提出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拓展食品安全知识传播途径,加强深层次安全意识以及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等相关建议。通过对大学生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安全风险感知现状,进一步保护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网购商家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教老妈网购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那些事儿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