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2022-04-28 08:42荆宝强
成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新形势

摘 要:新形势下的今天,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高校的学生而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情况。而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的重要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都非常的迅速,并且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形成和行为方式,但新形势在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文章通过阐述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情况,并结合这种新情况伴随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 思政工作 新情况

1 引言

新时期的今天,高校学生肩负着民族未来的建设,并且社会日后的发展力量绝大多数来源于大学生,伴随着网络科技、信息技術、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关于当代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受到新时代的影响,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这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产生了新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接受思政教育,学习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学生在获取教育资源的时候更加快速、准确、便捷,但大学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带来机遇的同时,自然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是思政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特点

2.1 思政教育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思政教育通常都是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的思政教育也都是老师进行组织安排,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不具有改变教学形式的能力,对学生而言,首先是老师的引导,其次加上自己的学习才能掌握去影响世界的能力,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基本是随着老师的讲解而变化的,缺乏一定的主观性[1]。但是在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老师和学生在资源获取上面不存在绝对的差异,甚至学生能够获取的教育资源更加的丰富,新时代的学生热衷于通过一些信息化手段或者建立数据库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并且学生的学习能力极强,对一些智能软件的使用更加流畅,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老师的传授只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一个方面,思政教育的主客体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同于课堂上千篇一律、枯燥的讲解,网络知识的分类、处理、检索更加符合新一代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在面对这种新形势的变化,思政教育的老师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思想变化上。

2.2 教育空间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思政教育受到教育载体和课时的限制,基本的教育活动场所都是在课堂上,加上课程设置的考核制度,使得学生把学习重点都放在了关于期末考试的方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停留在问答环节,知识的传递始终是单向,老师能够收到学生的反馈还只能通过期末的教学质量评价,思政教育的形式相对古板、没有特色。而新形势下的今天,学生能够获取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知识结构也更加的丰富,并且受到新时代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已经能够利用网络渠道多方面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上大数据的支持,各种教育传播者、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再是单向的,教育空间的转变也更加的全面化、流动化,比如说传统的授课都是局限在教室的空间,学生都有固定的群体一起上课,老师也是提前就备好课堂的课件,这种信息的传递相对封闭,没有办法走出课堂,不同学院的学生也不能将数据共享出去,但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课堂,可以让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接受同样的思政教育资源,信息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微信、论坛等进行共享,并且不同于传统的书籍阅读,如今的零碎阅读体验与手机终端相结合,学生时刻都可以搜索、共享数据,这种教育空间的变化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的丰富。

2.3 课堂互动由单向传递抓变为双向传递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的模式,大学的课堂基本已经全面覆盖了多媒体,智能手机、掌上电脑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高校的老师也不再是教学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备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也越来越生动有趣,各种仿真软件、系统模拟、VR视频等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受到新时期信息科技的影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在减少,师生还能在实际操作中达成更多的共识,比如说老师开展的一些知识项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进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增加了更多的老师指导,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后,信息的传递都变成了双向的。所以新时期的今天,思政教育资源已经足够丰富,高校开展思政工作应该把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质量转变”,从最开始的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到现在把重心放在如何把更多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素质培养的信息让学生主动的去接受,不再强调传递的过程,更多的是关注让学生主动去养成较高的文化素养[2]。

3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3.1 网络的多元化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网络上有来自不同民族、国家、学派的各种不同言论,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每个人的看法都各执一词,而大学生处于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无法进行详细的甄别。网络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各种大小离奇的事件我们都能从网络中获取,这使得我们对一些社会事件了解的更多,同时也会消磨一部分人对社会的热情,甚至变得更加的冷漠,网络给社会青年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由此也让更多的人为了出名而采取一些博眼球的行为,比如网络的虚假新闻、不正确的价值观的输出等,通过这种行为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流量,在饱受争议的网络中反而收获了更多的利益,这种通过不正当获取收益的方式让部分学生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从而出现了一些歪曲价值观的行为,这种情况的出现让本应该在学习氛围中的学生转到了网络的环境中,加上大学生意志力薄弱,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环境中更容易受到蛊惑,比如说近年来的各种网络贷款、网络诈骗等,开始频繁在大学中出现,由此给高校学生的思政建设带来了更大的阻碍,甚至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倾斜,产生对社会主义的怀疑和丧失对社会建设的信心。

3.2 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危害着学生的健康

网络平台的特殊性,使得对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学校的环境比较开放,学校也难以对学生接受的信息进行控制,过于宽松的网络环境带来的就是大量的不健康的信息,类似于淫秽、暴力、诈骗等信息在网络中随处可见,并且其中还有一些反对分子在网络中散布关于仇视民族的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进入学生的生活圈,那么一部分人必然会受到消极的影响[3]。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文化在中国渗透比较深刻,比如说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在中国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还有一些技能型、查阅性的软件多数都是采用的英文,一些西方的国家逐渐利用网络的优势推行霸权主义,开始把更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通过网络向学生传递。当前,大学生正处于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对于信息中潜在的危害认识不足,如果任由网络中的信息在学校的环境中泛滥,那么必将危害当代青少年的健康。这其中的垃圾信息不仅指的是网络的危害信息,还有一部分过于娱乐化的信息软件,比如说抖音、快手等,这类型的软件经过平台的限制虽然没有危害学生健康的信息,但是这类型的短视频软件消耗学生时间的速度非常快,并且具有一定的成瘾性,长期浏览这类型的软件会让学生产生惰性,丧失斗志。

3.3 各种智能化的信息软件冲击着老师的权威

网络科技的加持下,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形式,智能化的软件、系统等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各种炫酷的表达形式让大学生沉浸在一个自由、主动学习的环境,相比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学生更多的喜欢自由的学习方式,加上一个专业的人数众多,老师无法对课堂上的每一个人进行严格的要求,这也使得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从高校的许多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上课的低头族,大部分的学生都在低头玩手机,不同于专业课的严苛要求,思政课程把更多的重心都放在了期末的考核上面,并且思政的主要展开内容都是围绕书本中现有的知识展开,也就是说学生在期末考核的时候只需要将其中的考点认真熟记便能顺利通过考试,老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知识获取渠道的多样性,让学生对于课堂老师的教学难以引起重视,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这种形式虽然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但是缺乏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会缺少一定的参考意见,并且还会加大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建设。

4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对策

4.1 加强学科体系的建设

《意见》中指出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设置二级学科,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的培养计划,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社会科学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级学科的创设虽然已经成为了独立学科,并且已经被固定下来了,但是学科设立的独立性不同于学科建设的独立性,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发挥与其他相关性学科的支持作用,努力实现相关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共同成长。新形势下,需要建立一个关于重大问题的研究平台,将相关学科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出来,并且把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进行详细分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支持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交流场所,并且在这样一个集中的区域能够让更多的学者共享关于学科体系建设的先进观点,对于一些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也可以进行公开讨论,确保最后的意见是符合大多数人的认可,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与相关性学科的关系,是把握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重要的环节[4]。

4.2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

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思维影响要远远超过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要最大程度的防止大学生受到网络信息的危害,高校的教育建设必须要趋利避害,要深刻认识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方式的选择,互联网的重大进程是不能被阻止的,所以高校关于思政教育的建设必须要适应网络化,也就是说必须将思政教育的阵地从课堂转移网络中,以塑造完善的网络交流环境基础进行建设,比如说在网络的限制中,高校的校园网络是受到学校的限制,那么学校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的限流对学生的使用时间进行限制,像抖音、快手等视频限制学生浏览的时长,对于一些危害较大的程序软件,学校可以设置学生在校园内禁止登陆,以这种方式能够让学校的环境尽可能的远离危害信息,除了从网络限制之外,学校不仅需要优秀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还需要在全校的思政教育队伍中挑选出一批对网络环境的利用、危害、风险、优势等都了解比较清晰的队伍,专门来实时监控学生上网的环境,对其中出现的临时风险要及时的提醒学生,并且还要屏蔽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信息,另外,学校要对所有的教职工进行网络技能的培训,让所有的老师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为学校的网络安全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4.3 强化新媒体的意识

新时代的教育形式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来,当下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微信、微博、论坛等凭借方便、快速、大众化的优势让其在校园火速传开,学校要重点关注学生思政活动新特点,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并且要利用好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思政教育,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开展线上教学,比如说直播课、录播课等能够整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同时学生还能接受来自不同学校老师的直播课,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同于线下课堂,线上课堂学生可以将没有听懂的课程反复观看,加深自己的理解,课堂受到时长的限制,每个知识点的内容都是快速的进行阅览,留给学生及时巩固的时间并不多,直播的反复观看恰好可以弥补这个问题,同时高校老师还可以将相关的内容以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发布在平台,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学习[5]。

5 结论

高校的思政教育受到新时代快速发展的影响,表现出了新的特点,不同于传统,这种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对这种新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四点关于解决新特点问题的策略,从风险到机遇,我们明显可以发现新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巨大优势,只要合理控制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新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会更加的顺利,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信息化软件的便捷、课堂教学的多面等,高校思政建设工作会越来越完善,定能够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耀灿.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8(3):42-45.

[2]王文娟.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6):114-116.

[3]王斌,李彬.“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评《“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5):97.

[4]李玲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D].太原:中北大学,2014.

[5]罗庆林.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及运用—以互联网+思政课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 87-88.

作者簡介:

荆宝强:(1991.02—),男,汉族,山东东营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新形势
电力企业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煤炭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思政工作的融入及意义研究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