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探究

2022-04-28 10:33唐媛
民族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减道德与法治政策

唐媛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亟需新的改革和创新思路,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这一课程的探究和革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道德与法治能够提升学生的素养,给予了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对课程作业设计的探究,通过教学和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辨别力等,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双减”政策;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探究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作业的管理机制、作业总量、设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双减”政策下,作业是减负增效的突破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和正向的影响。这一课堂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不仅能够舒缓心情,放松身体,改善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更能让学生在高尚的情感体验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阶段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探究和教学,让学生们对是非观、价值观有真正的提升。

一、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设计探究背景

(一)受傳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较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通过传授已经成为定论的教学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1]。但是,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被动的,缺乏趣味和自我探索的。教师没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授课模式进行课堂活动是造成学生学习懈怠、自我效能感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受制于课堂45分钟及考试压力,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大,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开拓,就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背离,找不到可以发生联系的点,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被课堂、被教室这些无形或有形的空间所禁锢,并没有很好利用作业的延伸辅助功能。再次,传统教学下作业功能被窄化为复习巩固,为应试做准备,忽略了作业是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的功能,没有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

(二)作业内容和评价单一

作业内容和评价缺乏设计。内容上局限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识记和技能的训练,存在过多机械的同质性作业,缺少新意和创意,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局限于书本和固定教材中,没有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也无视学生是发展的人的事实,更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事实;形式上以指向复习巩固的书面作业为主,缺少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机械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评价时,主体单一、指向不明,缺少量规,没有充分地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做出有针对性的、过程性的评价与反馈,注重道德教化而忽略情感体验。

二、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情境创设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要转变教学观念,由“给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转变为“和学生一起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相长,互相成就[2]。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要流于形式、拘泥于课堂和教室。例如:在进行“爱国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选择经典爱国曲目进行学习,也可以组织观看系列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等,与此同时,也可以举办“诗朗诵”等活动。如果只是一味的照搬,那么学生的情感和认知都没有太大的波动。如果发展好这些活动,让同学们对其进行改编和创作,将会对这堂课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这节课的教育成果也会更加显著。作业是对课堂的延伸,这时,观看影片,准备“诗朗诵”等活动可以布置成课前作业,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已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使课堂效果起到增强和放大的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生活和实际。课堂也是如此,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对同一个观点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教材中所塑造的形象在吸引着学生视觉的同时,也传达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只有经过专业老师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才有可能进行领悟,接受高尚道德的熏陶。

与此同时,教师要牢固树立“不破不立”的教学思维,坚守自己的教育阵地并且敢于突破固定思维,教授学生专业的教材知识和技巧,还要将作业以及其他作品进行综合运用,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底蕴和是非观念,使课堂既有思想性,又具有科学性。在设计作业和课堂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特性,设计出符合学生在这一阶段呈现出的成长特性。例如:布置“课前导学案”、“课后复习案”等。与此同时,发挥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互相讨论错题,订正答案,发挥朋辈正向影响的作用。

(二)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从发散学生思维做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思考的意识。例如,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时政热点”评析演讲活动,教师可以先提前作业布置,让学生广泛的收集“时政热点”资料,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再综合集体智慧,推举一位代表进行演讲发言,然后对同学的演讲进行打分,既做完成交流分享的任务,又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和创作的能力、竞争意识。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纪律性。

(三)鼓励学生主动联系生活情境,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应该只停留在每节课四十五分钟里,而是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学思结合”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连接,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3]。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主动设计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举办“模拟法庭”、“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等趣味性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加深体验,增强切身感受,营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氛围。

结语:

开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之一,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是非观念也是这门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让枯燥的理论增添更多的生活趣味,让所学真正为生活服务。通过作业的延伸,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导航奠基,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努力提高作业质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探索出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卢钰.浅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2):159-160.

[2]宋登科.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新课程,2022(09):112-113.

[3]刘玉霞.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1):48-49.

猜你喜欢
双减道德与法治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