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公立医院运营绩效评价*

2022-04-28 09:54邓荣豪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医疗机构公立医院

邓荣豪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管理层的综合治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只要正确掌握运营绩效评价的先进理念,在正确模式推动下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目标、实施计划,运营绩效评价工作在医院的管理实践中就一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为医院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下基础[1]。

1 公立医院运营绩效评价过程

为了保证公立医院运营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文对北京、河北、天津、辽宁、山西、吉林、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立医院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结合对比数据和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制约公立医院运营绩效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并针对其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1 样本选取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资料汇编数据,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我国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立医院相关运营数据。

1.2 指标选取

对于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同行业或不同企业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要求。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结合多位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和专家的意见,本文选取了公立医院的业务量、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等作为研究数据,但依然需要结合公立医院的自身特点和行业数据来选取适合的指标[2]。本文具体选取了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病床使用率、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每床出院人数、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诊疗人次数、平均住院日、卫生人员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各地区卫生总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医疗机构总收入、医疗机构总支出、居民平均就诊次数共14个指标。

1.3 指标的因子分析

1)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本文先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目的是消除不同量纲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3]。

2)公因子提取。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14个指标,各个指标的信息提取量处于90%左右的较高水平,最高达到了99.4%,见表1。这说明提取度较好,解释能力较强,也进一步证明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的可行性[4]。

表1 公因子方差

3)因子提取。在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的结果共提取了3个公共主因子。其中,F1的特征值为5.900,方差贡献率为42.146%;F2的特征值为5.740,方差贡献率为40.997%;F3的特征值为1.605,方差贡献率为11.466%;累计贡献率为94.609%,表明选取的3个主因子包含了全部数据94.609%的特征,被认为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出这14个指标的状态。

1.4 旋转成分矩阵与主因子命名

表2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表中的系数表示各个因子对原始信息的解释程度,数值越大表明其对原始信息的解释效果越好。

表2 旋转成分矩阵

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公共因子中都有几项与其相关度较高的因子,因此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指标特征来命名公共因子。F1中主要承载了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居民平均就诊次数、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和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6个指标的内容,其中,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旋转后的载荷为0.974,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旋转后的载荷为0.940,居民平均就诊次数旋转后的载荷为0.930,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旋转后的载荷为0.919,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旋转后的载荷为0.88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旋转后的载荷为0.757,因此可以将该主因子命名为医院业务量因子。F2中主要承载了各地区卫生总费用、诊疗人次数、卫生人员数、病床使用率、医疗机构总收入、医疗机构总支出和每床出院人数7个指标的内容,其中,各地区卫生总费用旋转后的载荷为0.961,诊疗人次数旋转后的载荷为0.926,卫生人员数旋转后的载荷为0.898,病床使用率旋转后的载荷为0.887,每床出院人数旋转后的载荷为0.881,医疗机构总收入旋转后的载荷为0.817,医疗机构总支出旋转后的载荷为0.792,因此可以将该主因子命名为医疗质量因子。F3中主要承载了平均住院日1个指标的内容,平均住院日旋转后的载荷为0.945,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时间因子。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因子系数得分矩阵可以算出F1,F2,F3,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式中:X1,X2,…,X14分别代表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每床出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平均住院日、诊疗人次数、卫生人员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各地区卫生总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医疗机构总收入、医疗机构总支出、居民平均就诊次数。

将标准化处理后的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立医院2020年的样本数据代入到上述公式中,分别求得各主因子得分。因为上述公式仅能代表单个主因子的得分情况,无法对医院整体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所以本文将选取各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当作权重值,进一步整理出的综合评价公式为

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综合评价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从总体运营绩效来看,北京第一,河北第二,天津第三,辽宁第四,山西第五,吉林和内蒙古并列第六。

2 公立医院运营绩效提升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业务量、时间这三大能力中医疗质量是表现相对较差的一个维度,这说明公立医院没有利用好自身的发展优势,更没有利用好宝贵的资源。以上分析展示了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公立医院的表现,显而易见,不同地区各公立医院存在较大的差异,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2.1 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

运营效率和运营效益明显的公立医院应尽快推进综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需要明确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优化质量、人力资源开发、资源配置、学科建设、科研教育等,全面完善运营管理系统,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成本控制及推动技术创新

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和运营能力强而不足,需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和鼓励技术创新。根据表3的结果,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例如天津、北京等地的公立医院,经济效益评分均偏低。如果公立医院规模过大,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增强医护人员的成本意识,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运营绩效,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公立医院应鼓励医务人员不断提升知识和技能,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5]。

2.3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学科建设

以内蒙古、吉林的公立医院为例,运营效率和运营能力较低。医院要加快提升人才、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一方面,要继续深化人事制度的相关改革,优化医务人员队伍,培训医院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完善医务人员激励考核机制,员工收入合理才能反映其劳务和医院价值。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院整体业务水平,增强医院的服务能力。

3 结束语

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运营效率,在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公立医院运营绩效的考核对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区域的公立医院运营数据进行比较和评价,旨在探索提升公立医院运营效率的途径。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医疗机构公立医院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