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

2022-04-28 09:55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2期
关键词:摘星盈余亏损

吉 翌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ST制度(Special Treatment,ST)是指我国证监会对股票市场中经营状况出现异常的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市场制度。当企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面对巨大的“保壳”压力,有些管理者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公司收益扭亏为盈,撤销风险警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但相关的监管和退市制度却不够完善,造成许多因经营不善被实施退市警告的企业利用监管漏洞来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近些年,证券市场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十分常见,因此盈余管理被大量国内外专业学者研究,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选择ST海马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ST海马“摘星”的整个过程,然后通过模型识别出ST海马的摘星确实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最后对ST海马的“摘星”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市场监管和投资者提出相应建议。

1 S T海马经营发展状况

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马汽车”)于1988年成立,总资产164亿元,近几年的年收入均高于200亿元。海马汽车历经三次创业,由最初在海口的小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于1994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海马汽车主营汽车制造及服务,近年来受汽车行业发展普遍“不景气”及企业内部自身经营战略因素的影响,其销售量急剧下滑,其中2017年和2018年亏损最为严重,两年亏损总和大约26.3亿元,2019年实现了比较轻微的盈利。同时,海马汽车期末总资产从2017年的157.93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107.29亿元。2017—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持续三年为负值,这说明海马汽车主营业务收入无法覆盖主营业务成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十分糟糕。

2 S T海马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

ST海马2017—2019年公司财报显示,公司的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且连续三年不足以覆盖营业成本。2017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也显示公司发生了巨额亏损,只有在2019年需要保市的情况下才勉强出现盈利,在随后的2020年又开始亏损。上述情况均表明海马汽车的盈利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为不足,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状况出现了严重问题。因此,从公司净利润来看,ST海马很可能在2019年实施了盈余管理。

ST海马从连续两年出现巨大亏损到开始盈利实现“摘星”,看似是成功的,但其出乎意料的利润水平和不同于往常的发展趋势,都让人怀疑其“摘星”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通常识别一个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是通过分析其应计利润项目来进行的[1]。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差额就是应计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容易被公司操纵,但应计利润是有一定盈余管理空间的。本文利用应计利润总额模型来检验,假设ST海马财报中应计项目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没有被公司盈余过,用应计利润数额表示公司管理过后的盈余,公式为

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都表示一个时间段的值,这两个值需要修正,因此本文用上一期期末总资产来进行检验,公式为

式中:CFOEMi为第i年总体应计利润;NIi为第i年净利润;CFOi为第i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i-1为第i-1年期末总资产。根据ST海马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在国泰安数据库中获取模型检验所需的数据,具体见表1。

表1 S T海马2011—2020年原始数据表(万元)

将表1的数据代入模型,得到ST海马2011—2020年的总体应计利润CFOEMi分别为11.13%,4.05%,4.01%,-2.93%,-3.76%,-1.96%,2.16%,-17.49%,1.36%,-12.97%。

假设ST海马在2011—2018年间没有盈余管理行为,可计算出这8年的应计利润均值为-0.60%。假设ST海马2019年没有盈余管理行为,那么其该年度总体应计利润比率应该与其余年度不相上下,大约为-0.60%。将-0.60%作为ST海马2019年总体应计利润比率,算出2019年没有盈余管理行为的模拟净利润应为NI2019=(-0.60%+CFO2019/A2018)×A2018=-12 697.14万元。然而,从2019年ST海马财报中可知,公司披露的实际净利润为9 761.53万元,与本文中计算的没有经过盈余管理的净利润-12 697.14万元相差较大。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识别出2019年ST海马确实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程度达22 458.67万元。

3 S T海马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3.1 处置非流动资产

处置非流动资产可以让企业的资产迅速变现,是实现迅速盈利的有效途径,所以这也是ST公司“应急自救”的常用盈余管理手段。

ST海马在2019年连续两次发布公告,出售公司位于上海市和海口市的房产。可以看出,海马汽车面对连续的亏损,急需寻找一条可以增加公司利润的出路,两次处置闲置房产,一共出售公司房产342套,销售收入大约为1.5亿元,减去相关成本后,得到销售净利润大约1.3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使ST海马的流动资金得到了补充,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得到提升。

3.2 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交易一般搭配资产重组进行,借助关联方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利益传输,从而使企业盈利。河南海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马物业”)最初由ST海马全额持股。青风置业于2019年3月向海马物业进行了1.8亿元的增资,并持有其61%的股票,成为其关联法人。增资完成后,ST海马持有的股票减少到39%。2019年ST海马收到了增资后的海马物业偿还的1.78亿元债务,不仅获得了流动资金,现金流也得到了提升。因为青风置业的增资,连年消沉的海马物业未出现在ST海马的合并报表中,这大大减少了ST海马的亏损,紧接着ST海马又向青风置业转让了持有的海马物业剩余39%的股权。这样ST海马的现金流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获得了大量流动资金,同时也成功地剥离了一家连年亏损的子公司。

3.3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

保“壳”心切的ST公司,通常会在之前年度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再在之后年度予以转回已经计提的部分,实现“扭亏为盈”。

ST海马计提过的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很多,2017—2019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数值变化十分剧烈。对财报进行研究,清晰发现ST海马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了净利润。2017年ST海马出现首次亏损,当年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53 866.97万元,2018年又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37 690.17万元。ST海马在2017年与2018年均计提了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因此2019年仅仅计提了4 594万元。

4 经济后果及评价

ST海马从2017年开始利用多个手段对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这些手段使得公司在2019年扭亏为盈,业绩在短期内有了一个很明显的提升,公司成功“摘星”。但是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业绩提升只是暂时的,其不能带来长期的、持久的盈利,ST海马无法通过这些行为来摆脱财务困境。

盈余管理的本质就是公司的管理层用各种手段操纵利润的过程。盈余管理并不能真实地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能对公司的营业状况进行改善[2]。ST海马利用一系列盈余管理手段也只是提高了其2019年的净利润,2020年公司的净利润又出现负值。由于ST海马把过多重心放在短期获利上,因此懈怠了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较为不利的影响,ST海马未来再次陷入困境的可能性很大。

在股市中,许多投资者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主要是看其财报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一些财务指标[3]。如果一个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以后扭亏为盈,会使许多投资者以为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从而积极地投资该股票。但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可能是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粉饰”过的,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在短暂的提高之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又开始下降,形成了较大的投资风险。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ST海马在2019年避免了退市风险,公司利润虽然在表面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内部的问题较多。

首先,公司主营业务仍然没有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汽车销量还是在逐步减少,这说明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没有得到提升,2019年的扭亏为盈只是假象。

其次,虽然公司股票在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后上涨了一段时间,但是时间极为短暂,随后又开始连续下跌,这说明盈余管理并没有对股价下跌起到正向作用。

最后,因为营业收入连年下降,营业成本难以被营业收入覆盖。2017—2019年,ST海马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持续下降,始终保持负值,这使得主营业务的处境更加艰难。

ST海马通过盈余管理掩饰了真正的经营状况,顺利撤销了公司的退市风险警示,成功留在股市,但这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一定影响,并且带来了更大的投资风险[4]。这样的操纵利润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很大,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5.2 建议

第一,强化我国对ST公司的监督。完善企业年报中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资产减值、关联方交易等项目内容,对公司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公司年报应披露详尽的交易时间、对象和原因等,提高信息披露质量[5]。

第二,ST公司应提高其内部控制能力。ST海马的持续亏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汽车行业处在一个持续低迷的状态;二是公司内部环境,其经营模式、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都需要优化。

第三,财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应具备简单的指标识别能力,对公司利润水平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外部使用者通过了解一些盈余管理手段,能够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粉饰利润的行为,其根据这些判断作出的投资决策风险就较小。

猜你喜欢
摘星盈余亏损
王亚平讲述出舱:“伸手摘星”的梦想实现了!(上)
南歌子·贺摘星英雄归来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登天马寨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青岛啤酒“夺金摘星”
Dorel及其Cycling Sports Group报告2016年亏损
大幅亏损的氮肥企业该何去何从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