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员工渐进式退休与再就业的模式研究

2022-04-29 22:16杨楠王帮仪祖琪琦王诗涵涂振宇
国际商业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再就业人力资源

杨楠 王帮仪 祖琪琦 王诗涵 涂振宇

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老年员工渐进式退休的可行性及再就业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人力及信息资源配置、法律法规保障、就业指导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老年人力资源,缓解劳动力渐趋老龄化等带来的社会压力。

关键词:老龄雇工;渐进式延迟退休;再就业;人力资源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中国在未来趋势下老龄化严重,劳动力逐渐流失,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约为25388万,该数字惊人地显示出我国总人口数量的18.1%是老龄人口这一重大事实,其中6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比较大,其人口数量有17603万,占人口总数的12.6%。与2018年相比,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直线下降,减少了89万,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仍然保持着较快的上升速度,2019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加了439万,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更是增加了945万。

2.人口老龄化,即人口结构的不平衡也导致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这是由于青壮年劳动力供给缺乏而老年劳动力不被市场看好,市场需求性小的结果,最后导致老年人力资源大量闲置而青年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中国2.55亿的老龄人口中,只有9000万老人在业。据全国老龄办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在业人口约为9235万人。在这一庞大的数据背后,折射的是老年人力资源市场的巨大潜能——因为60岁是划分老龄人口的基准年龄,却并非中国老人退休的标准年龄。这意味着,市场上有超40%的60岁及以上的老人“退休不退业”,有大量闲置或半闲置劳动力资源亟待开发与利用,这更加进一步说明老年人口再就业是大势所趋,并且从另一方面来说,更加有待推动。

我们理想的老年人"再就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拥有过硬技能和高级储备,在新时代浪潮中仍被大量需要的知识型工作者,这些老人大多选择"退而不休",拥有丰厚的老年待遇;二为因生活所迫,代际收入过少或未实现基本转移的老人,在传统价值建构的趋使下需要委身工作,补贴家用;三为子女成家立业后,即使实现了代际收入转移且没有家庭生活负担,但仍有强烈社会价值意愿,因此利用积蓄或儿女补贴二度创业的老人。如今老年人再就业的二级市场,我们看到第一类占据了大多数。一方面,这是市场需求反射的结构,在"高、精、专"的岗位往往更需要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资历老人;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是一般技能型、体能型的劳动力,因此,对于年轻人就业影响并不大。

3.人口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影响未来家庭建构与生育,乃至进一步影响未来劳动力结构,形成循环闭环。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的代际收入转移现象,即老一辈退休后绝大部分都倾向于继续供给新一辈收入或服务,帮助后者抚育新一代,故老一辈的退休与再就业观念对于新时代家庭的组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如若老人选择延迟退休或再就业,小辈家庭将减少赡养压力甚至获得额外收入,但对于生育问题会有所犹豫,因为在国家三胎政策全面放开的当前背景下,"多孩多育"对于不能获得抚育帮助的年轻夫妇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并且,孩子的质量与数量是相互迭代的,即多生不能优育,优育耽于多生,年轻夫妇对于生育的选择也决定了下一代劳动结构的数量与质量。综上所述,老年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未来人口与劳动关系建构至关重要,道阻且长。

(二)研究内容

(1)对我国推行延迟性退休方案的思考。

首先对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该方案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渐进式延迟,有哪些制约因素等。针对不同的问题再进行小组成员讨论分析。

(2)对相关部门及主体进行线上线下调研

对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员工进行线下问卷调查,收集老龄员工对于延迟退休和在就业的看法和建议。

(3)老年员工再就业策略研究

研讨如何切实可行、可接受并普及地解决老年人就业难的问题,探讨是否可以成立老年就业的专门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发展老年人再就业的部门;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鼓励用人单位与适龄老年人进行双向高校选择;其次,探讨是否能在社会层面为提供老年人就业专业指导,借鉴“退休教练的做法”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稳定多元发展;最后,进一步考虑国家工具,是否可以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老年人就业的权利。

(三)研究技术路线

二、调研理论与机制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主要成果

国内的郑功成教授(2008)、杨志超(2013)教授等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未来人口与就业结构等多方面考察后,认为法定退休年龄应该从现有基础上有所增加,养老金制度应做相应调整;邬沧萍(1985)教授认为,高学历的老年人更应该以老有所为作为己任,在再就业中发挥能量。此外,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例如姜向群、杜鹏(2009)教授提出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老年人口合法权益和既得利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工作;陆云辉(2013)教授则认为可以打造老年人力资源共享与交流的信息平台,促进人力资源流通,现实中可以在人才市场上增添专门的老年人板块、增添老年人崗位,做到有求有需。

国外的格曼斯特和施泰因迈尔教授联合推出了一个关于生命周期与财富的相关模型,用以论证适当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错开低龄老年人退休高峰,来促进社会财富积累,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芬各等专家在考察OPEC国家后得出结论,延迟退休对于缓解养老金带来的社会压力有显著效果,能进一步促进收支平衡。

(二)国内外应用实践对比

如上文所言,老人再就业岗位多为专业高技能领域。高技术领域领域,延迟退休的情况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另外,延迟退休未必要求老人回归原岗,大多拥有专业技能的老人,退休后也会选择从事相对关联而更高阶、经验要求高而体力要求少的岗位,相当于原工作内容的一大扩展延伸和新鲜的人生价值尝试。当然,在互联网浪潮和疫情的多重效应下,老年人就业也生发了新形势。此次疫情期间,老教授接受旧岗新模式,在线上开展质与量并备的真人教学,比如71岁的郑州工商学院李教授、和已逾古稀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光教授就在掌握新技术后积极在流媒体时代的新社交平台上进行直播。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就业率。数据显示,各国老年人口就业率在政策支持与观念普及下大有上升趋势美国甚至出现了"退休教练"这种面向闲置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职业,其中甚至包括生活方面全方位的人际关系改善以及财务规划等等细节方面,同时他们还会为有需要的客户设计第二职业的技能提升计划,使得目标客户群的退休生活更加稳定化、多元化。

(三)调研分析

1.可行性

1.1国家政策与环境鼓励。联合国多次提到人口老龄化的世界议题,并且重申要"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主题,提出"实现积极老龄化、倡导健康老龄化"的口号。响应世界号召,我国政府积极在本国国情基础上,推动减缓老龄人口的多项举措,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劳动力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离退休干部所"、"老年活动中心"等有意识集中老年退休人员的场所,并且开展休闲活动加强老年人身体素质,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另外,也有一些专门面向老年人开设的社会组织和团体在帮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1.2老年人口结构条件优越。

第一,数据显示,从中国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见下表),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均是最高的,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而低龄老年人普遍行动力和身体素质。受教育水平较高,能够承担大部分的社会工作,是绝对能够利用的老年人力资源。

第二,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显著增加,近年来已经达到了77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这一数字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男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这其中明显存在较大的可利用空间。

第三,一方面,女性法定退休年龄比男性低,然而女性预期寿命却比男性长,有过剩劳动力价值。据联合国2002年对166个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4.74%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了男女同龄退休制度。在国内我们也不难发现,存在月嫂、护工、保洁等职业对学历要求不高,对年龄没有高龄限制,同时还对性别有特殊区别的职业——这进一步阐明了我国老年女性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相比以往已经大大增加,正需要更多女性力量投入其中。

2.必要性

从社会要求上说,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急需创新型人才与技术性人才。为了获得人才性资源,我们不仅应该投入教育培育新生代人才,也应该将目光放长远,合理利用老年人才。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增重了社会福利压力和养老负担,是导致经济下行的潜在因素,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有助于缓解养老压力,改革养老金制度。

从社会条件上说,第一,许多低龄老年人接受过基础教育,心智健全,并且拥有一定熟练技能,有为社会继续服务的能力并且因为子女财务、隔代抚育压力,退休后生活模式的骤然转变等因素对继续服务有强烈意愿。第二,长期工作后退休的老年人无论工作还是社会经验都相当丰富,且熟悉工作环境,其一般都可以直接上岗,这不但节省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还增加了轮值效率。第三,老年群体心理特殊,考虑社会价值的再提现与个人价值的再升华,在满足低层次的价值需求的基础上并不十分计较薪酬的高低。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就业率。数据显示,各国老年人口就业率在政策支持与观念普及下大有上升趋势。美国甚至出现了“退休教练”这种面向闲置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职业,其服务主要针对拥有高收入的高龄企业高管或其他专业人士,为他们思考退休生活、制定实现理想退休生活的计划甚至包括生活方面全方位的人际关系改善以及财务规划等等,同时还会为有需要的客户设计第二职业的技能提升计划,让他们的退休生活更加稳定化、多元化。

三、实证调研

(一)问卷调查之企业维度

1.调查背景

1.1调查时间:2021年10月20日至10月23日

1.2调查对象:企业在职人员

2.问卷内容:

第一,了解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第二,调查受访者对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了解程度;第三,调查在职工作人员对即将推行的新政策的看法;第四,收集在职工作人员对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建议;第五,调查受访者于退休再就业、老龄员工技能培训和转岗的态度看法。

3.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119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共47人,女性共72人。问卷数据显示:41.18%的人对该政策持赞成的态度,46.22%的人对此持中立态度,仅仅有少部分的人持有反对意见。可见大多数人对于渐进式延迟退休这一政策并不排斥。

对于我国目前退休政策,大多数人认为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法定退休年龄偏低、对就业存在阻碍、男女退休年龄差异大、与养老保险不能同步等等。新的退休政策要想被社会接纳,就得在不减少原有社会福利的情况下解决原有退休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赞成该政策实施的主要原因有:身体健康状况允许、可以减轻后代养老压力、在职工资水平比退休金高、工作福利較好、为社会继续做贡献等等。反对的主要原因有:想尽早领退休金、工作过于劳累、有工作之外的追求、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给年轻人、不希望多缴社会保险等等。

由统计图可以看出赞成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减轻后代的养老压力”,而反对的主要原因则是“工作过于劳累”,说明现在大部分人的工作压力较大,以至于不愿意退休后继续工作,想早点退休。

关于工作压力,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工作压力,只0.84%的人认为工作毫无压力很轻松,而上面提到工作压力是大多数人反对政策实施的主要原因,所以不只是学生需要减压减负,在企业中也同样需要,适当的减压减负能让员工更愿意继续从事原本的工作,改变其排斥延缓退休的态度。

本次调查中,有19.33%的人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64.71%的人在企业单位工作,剩余15.97%的人是个体工商户或从事其他职业;在工作性质这一选项中有超过90%的人都在从事脑力劳动,仅仅有8.4%的人在从事体力劳动。

通过对“月工资收入”和“是否赞成渐进式退休政策的实施”这两个问题数据的交叉分析,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统计图,可以看出,收入越高的人更赞成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

关于政策的实施,最好是有相关的配套措施,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在退休后愿意接受中老年人技能培训,也愿意更换原有的工作岗位,去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四、调研结果

(一)实施阻碍

1.缺乏相应保障措施。

2.养老金结构亟待改革。

(二)政策实施的消极影响

1.引发社会公平缺失。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群体来说,延迟退休的影响不大,相反还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他们累积的经验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调整其退休福利;但于高强度职业劳动者等群体来说,其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延迟退休可能会使他们面临失业的风险,带来沉重的家庭社会负担;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言,于性别公平亦不利。

2.引起就业结构问题。目前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情况不容乐观,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使得中老年人占据本就不多的工作岗位,引起年轻人的就业难,除此之外,中年劳动力也有被双头挤压的就业困境。

3.加速人口出生率降低。延迟退休导致老年人在家庭隔代抚育中的缺少,年轻一代尤其是多子家庭更倾向于少生或不生,这将进一步加深老龄化进程。

六、政策建议

(一)积极进行科学的宣传与引导。向公众解释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和相关信息,此外,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条例、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用以保障老年劳动者的权利、激励老年劳动者参加工作,从而使政策順利实施落实。

(二)听取和采纳不同的意见建议,政策制定者们需要更多地倾听普通劳动者的声音,设身处地的为每个普通人着想。

(三)政策逐步实施,给社会以缓冲区带。弹性退休,同时可以尝试着设置杠杆政策,遵循自愿原则。

(四)改善现存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制定与延迟退休利益相关的举措,为顺利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提供保障。

(五)兼顾公平与效率。面对不同单位和企业统一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促使延迟退休和养老金并轨改革政策同步进行,争取实现公平退休,快乐养老的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地摊经济:78岁高龄老人摆地摊的背后,蕴藏着9000万老年再就业市场的巨大商机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00611-f1b6c88e.html#

[2]童玉芬,廖宇航.银发浪潮下的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0,34(02):27-36.

[3]刘青青.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11):10-12.

老年人再就业_人力资本管理_HRoot https://www.hroot.com/hcm/242/268286.html

[4]李文琴.2000年以来老年人口价值及其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35(06):119-124.

作者简介:

杨楠(2000-),女,苗族,云南曲靖人,现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老年员工的渐进式延迟退休与再就业的模式研究”(编号:2020AX03004Z)。

猜你喜欢
再就业人力资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韩国严限离职官员“再就业”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