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校合作的几点思考

2022-04-29 01:53唐龙生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双减思考

唐龙生

[摘    要]“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从“双减”政策的发布可以看出,国家有意全方位推动教育去服务社会、回归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双减”政策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党扎根于民众,为人民服务的深刻体现,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教育、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我们希望家长加强和学校的合作、一起建立协同育人共同体,精准统筹各类资源,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对“双减”政策的落实,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双减”政策下如何更好地为孩子、家长服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校合作;思考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学科类培训。“双减”政策真正的意义在于促进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教育宏观调控。“双减”直接缩减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限制了其进行课外培训的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巨大。

一、“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凉”了

(一)为何“减负”始终减不下来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就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出诸多举措,但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却采取各类措施规避有关政策规定——有的将学科名称改头换面,实际内容却换汤不换药,依旧是超出课程标准的学科知识;有的以网课的形式将线下讲授的内容转为线上,规避部分监管……“提分”的需求产生并不断扩大,催生了培训机构的增加和野蛮扩张。在这种大背景下,培训机构的定位、运营方式与手段决定着在提高考分上比学校更“高效”。因此,尽管国家大力推进减负工作,但是由于社会现象和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低价营销、贩卖焦虑等虚假的广告宣传,如随处可见的校外培训机构关于教育的谎言广为传播,“前程教育,你学习上的启明星”“选择国仕教育,掌舵人生方向”“成功教育是为每名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教育”等是学生和家长的催化剂。于是,校外培训机构迅速扩张,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内心焦虑越来越重。再加上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超出国家相应课程标准等,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何去何从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这些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已在着手转型将目光投向非学科类教育的培训及对孩子的托管服务。很多人觉得“双减”政策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及对孩子的托管服务来说是一个春天,这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政策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减负,加上对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的新要求、新限制,培训機构就可能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非学科类培训及对孩子的托管服务方面来吸引家长和学生。但是我认为,这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春天。因为市场经济的原因,学科类教育培训行业的头部机构数量不少,而且发展相对成熟,“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这些机构已在着手转型,可能将目光投向非学科类教育的培训及对孩子的托管服务。这些头部机构的整体资源、市场推广及经营能力都非常有优势,最终会优胜劣汰。所以之后非学科类教育培训行业的竞争应该会更加激烈。

二、“双减”政策是否缓解了家长育娃的焦虑之心

(一)有些家长为何对“双减”政策拍手称快

这部分家长“双减”政策之前奉行的就是快乐童年观念,认为不应该给孩子太多压力,孩子的学业应该在学校几乎全部完成,放学之后除了写少量作业的时间,孩子们的大多数时间应该是自由的。但是由于之前教培机构盛行,大多数孩子都在校外补课,这些家长也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补课会赶不上同期的同学,只能被迫给孩子补课。现在不用纠结了,国家出手了,大家都不用补课了。这部分家长终于得到了解放。另外,取消了校外培训机构,对于培训机构收费高及乱收费的现象可以起到沉重的打击作用,这样就能减少家长们为孩子的补习而付出的额外费用,当然,这些家长对“双减”政策拍手称快了。

(二)当“双减”政策尘埃落定后,有些中小学生家长为何高兴不起来

有些家长认为,取消校外培训机构会带来好多不利因素。这是因为“双减”政策下,家庭的教育作用突显。孩子在家,如何管教孩子都是家长们的操心事。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手机、电脑是他们离不开的宝贝。现在有些家长因为过分溺爱孩子,所以导致孩子成为温室里的幼苗,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这种效应也叫作蛋壳效应。[1]其实,这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节假日不要待在家里,最好能找个有人管教的地方。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什么都会,所以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报培训班,诸如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等,再加上舞蹈、美术、钢琴、书法、口才之类的兴趣班,孩子的童年不是在上学就是在去补习的路上,完全没有快乐可言。有些家长高兴不起来是因为孩子成绩不太理想,而自己又无力辅导孩子的功课,孩子的成绩基本靠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才会有所起色,还指望通过补课让孩子上个好点的高中。如唐女士的儿子在武威十中(公办中学)上学,今年秋天上九年级,孩子的成绩在年级1200多名学生中位居前800名左右。一想到孩子的成绩,唐女士整夜睡不着。唐女士两口子都没读过什么书,学历低,所以尽量要让孩子有个好一点的出路,想不为孩子的将来生活苦恼。现在,唐女士还是让孩子去上校外培训班,唐女士说,教育培训机构学的内容比学校里要拓展一点。如果她儿子没去外面培训,一些民办名校考试的题目,她儿子是做不出来的。因为儿子每次考试,唐女士都跟进了、检查了。像唐女士一样的好多家长都认为:现在国家说“双减”,限制校外培训,但孩子处于九年级了,正是查漏补缺、复习巩固知识的关键阶段,家长还是放心不下。在他们看来,在中考考纲和考试题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让孩子去上培训班,参加这些考试还是要把分数考得很高,还是得去校外培训机构补习才能考个好高中。

现在“双减”政策下来,孩子们没有地方补习了,家长们一下子陷入了对孩子成绩下滑的担忧和恐慌中。甚至有的家长给培训机构出主意,让他们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开课给孩子们补习。“双减”政策不是说了吗,只是不准占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进行学科类的培训,那周一到周五总可以吧?只是这些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们周一到周五基本在学校上课,上完课后服务已经6点多了。有的作业还没写完,还要写会儿作业,哪里有时间再去上校外培训。如果占用写作业的时间去上校外培训的话,只会忙坏了家长,累坏了学生。

三、“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管理有啥新变化

校外培训屡禁不止,部分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主阵地未能发挥好作用。因此,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就必须要发挥好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一)学校方面以“社团化”和“特色化”让课后服务充满活力

“双减”政策,校外辅导机构倒下了,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学生家庭作业,这如何解决?学校“5+2”课后延时服务,就是让家长不花钱或花较少的钱,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让孩子们的家庭作业通过“5+2”课后延时服务在学校内完成,并且还能通过课后延时服务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学生们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安静、认真地完成当日作业。学校初中部课后服务时间一般为16时30分至18时30分,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各班统一进行学科作业辅导和答疑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指导小学生完成全部书面作业,初中生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且课后服务时间不讲授新课。第二时间段,学校开设了思政、科技、运动、艺术、创新实践等五大门类几十个小项目的素质拓展活动,学生根据各自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同时,与少先队、共青团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劳动、艺术、文体、科普、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等素质拓展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此外,学校还为毕业班增加了体育训练和音乐、美术、舞蹈等专项辅导,为体育中考和特长生考高中做准备。课后服务的全面开展,解决了家长们“急难愁盼”问题,为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助力。

(二)严格课堂管理,保证课后服务落实

在课后服务的管理上,学校制定了专项的考核制度,从辅导教师工作量,服务质量上进行全方位考核,每节课后服务都有教导处做详细的记载,最终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当中,作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三)积极探索,升级课后服务模式

武威市凉州区黄台九年制学校的“1+x”课后服务模式,即一节课作业辅导,再加一节课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我市的课后服务坚持了课后服务的“社团化”和课程的“特色化”的原则,使课后服务真正实现了“三不”承诺——“不上基础性文化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的课后生活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受到了家长朋友们的一致好评,学生参与率达到了98%左右。我们将积极探索,如在传承经典文化、开展好“创新”第二课堂探究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德育工作内涵上下功夫,形成符合校情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四、家长如何助力“双减”

其实,家长们应该相信国家的政策,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童年,是为了还给孩子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健康成长。毕竟,孩子们不是只有好成绩就行,身心健康才是重中之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2]这样才能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因此,“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实,需要家长助力。

(一)家长要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双减”政策实行,孩子在家的时间充裕了,怎么安排?“双减”政策后,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双减”政策后,对家长有什么影响?充分思考之后,我竟心生欢喜,其实,这样的政策让家长的角色回归,家长更像家长了。但同时,也需要家长做一些调整。虽说现在有课后延时服务,但是下班后就要全心全意照顾好孩子了。不像以前有课外班的时候,孩子四点半放学,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课外辅导班,这些家长继续去忙工作了,或者去见见好友,逛逛商场,孩子从课外培训机构回来就八九点钟了。现在不仅没有课外班了,家庭作业负担也减轻了,回家后孩子基本没有家庭作业了,空余时间变多了。这段时间怎样学习?做些什么呢?尤其是小学生自律性还不是很强,还不能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更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了。这就要求家长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社交,留出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二)要陪伴孩子参加劳动,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

孩子在家的时间充足,可以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如物品如何摆放,卫生怎样打扫,怎样美化自己的房间等,将这些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都熟练掌握,養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家里的物品坏了如何进行维修,劳动工具怎样使用,都可以教一教。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养养小动物,种一些绿色植物美化家庭环境。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几样家常菜的做法,学会使用厨房电器,为独立生活打下基础。又如,优秀的劳动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而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孩子在家里有一个劳动岗位,家里有些事情交给孩子管理,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学点教育理论

培养孩子和谐全面发展,不只是关注学习成绩,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沟通,形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既听从家长的教导又有自己的主见。建议家长多读一些教育书籍,像《家庭教育》《教出听话的好孩子》《好父母不吼不叫》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育儿能力。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

(四)建设学习型的家庭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底色。家长要重视学习型家庭建设,陪孩子一起解锁生活新技能,陪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参加到家庭建设中来,让孩子感觉到整个家庭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力量。家长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言传身教,让学习能力在家庭生活中落地生根。

(五)跟老师联系更加紧密

以往,家长通过看孩子的试卷和作业,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双减”政策之后,试卷不让孩子带回家,孩子的作业都是在学校完成的,家长了解孩子学习上问题的机会减少了。哪部分的知识点暂时还没有掌握?还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只有跟老师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老师一起制订结对帮扶方案,这样才可以在家里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指导。

(六)帮助孩子将兴趣爱好转化成个人特长

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在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星星之火,家长要想尽办法让这星星之火形成势头,让孩子的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专注练习,并不断鼓励发展,享受兴趣爱好带来的快乐,逐渐形成个人特长。

(七)督促孩子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

运动可以促进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提高,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坚持每天下班后带着孩子进行半小时的运动,既能融洽亲子关系,又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每天可以坚持跑步、跳绳、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打乒乓球等,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教育改革,我们不只是旁观者,更是亲历者,我们要给予这些政策更大的耐心和充足的时间,相信“双减”工作一定会落地生根,让我们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李进.警惕“蛋壳效应”你可能正在培养“蛋壳娃”[EB/OL]. [2019-05-31].http://baby.enorth.com.cn/system/2019/05/31/037290279.shtml?utm_source=UfqiNews.

[2]陶明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周报(教研版),2019(20).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双减思考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