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预防肺癌患者PICC置管浅行静脉炎中的作用分析

2022-04-29 07:03贾赛南
医药与保健 2022年4期
关键词:静脉炎导管肺癌

贾赛南

(郑州市中医院 医保办,河南 郑州 4500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材质为硅胶,生物相容性和柔软性较佳。PICC 置管是癌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是指在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将硅胶导管沿着静脉血管置入靠近右心房的上腔静脉中,以便于长期输入药液,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刺激,且能避免高渗药物、化疗药物对穿刺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减轻患者不良反应。虽然目前PICC 置管技术较为完善,但PICC 导管长期留置于血管中,可与血管发生摩擦,造成血管损伤,引起静脉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护理管理是减少PICC 置管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一般护理模式针对性较弱,难以为PICC 置管的癌症患者提供有效护理,而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可通过循证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护理管理措施。本文对肺癌PICC 置管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管理,观察其对于浅行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郑州市中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2 例肺癌PICC 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36 例)与观察组(36 例)。参照组女性16 例,男性20 例;年龄27~83 岁,平均(51.47±3.69)岁。观察组女性17 例,男性19 例;年龄26~85 岁,平均(51.78±3.82)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已经过本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肺癌者;(2)意识清楚,无精神或认知障碍者。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病变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易过敏体质者。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一般护理管理,包括病情观察、穿刺点皮肤消毒、导管固定等。

观察组则予以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1)由护士长组织数名PICC 置管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建立集束化护理管理小组,分析肺癌患者PICC 置管特点及常见不良情况,制定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管理小组需负责质控工作,加强相关护理人员培训,使其掌握PICC 置管护理的措施与流程,做到规范化操作。每月需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护理管理措施。

(2)护理人员需注重穿刺技术的提升,强调无菌观念,做好消毒处理,合理选择置管部位、血管以及导管型号。穿刺时需避开活动较多的关节部位,可在超声影像指引下选择相对稳定、充盈且粗直的血管进行穿刺,以右侧贵要静脉为佳。注重对不良情况的预防性护理,可用褐藻酸盐保护穿刺局部,以防局部出血;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减少导管移动;以水胶体敷料进行局部外敷,以预防感染和静脉炎等。在选择敷料与贴膜时应充分考虑患者个人情况及气候、温度等因素,谨慎选择胎膜与敷料类型,采用负压方式对敷料进行固定,以不影响血液循环、输液速度为宜,并保持穿刺处舒适透气,以减少过敏和感染症状。

(3)置管期间应注重细节处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并建立信息档案,记录导管维护相关数据,如患者臂围、导管外露长度、贴膜更换时间等,每次护理时做好护理记录,便于工作的交接。定时为患者更换贴膜和敷料,换药时应采取专业、轻柔的手法,避免损伤皮肤,并合理选择封管方式,可适应正压封管、脉冲式封管,若患者不宜使用肝素,可采取SAS 封管。

(4)加强对患者与家属的健康宣教,尤其对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的老年人、过敏体质者,应详细告知PICC 置管期间注意事项、维护方法及维护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以免生活习惯或行为不当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浅行静脉炎发生率。(2)记录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3)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非计划拔管事件包括管意外脱落、患者擅自将导管拔除以及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拔管。(4)观察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导管堵塞、局部出血、皮肤过敏等不良情况发生率。(5)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评估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4 个维度,共74 个条目,各条目均记0~5 分,患者生活质量与分值呈正比。(6)向所有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评分维度包括护理质量、护理人员专业程度、护理结果,总分为120 分,评分>105 分表示满意;评分为80~105 分为基本满意;评分<80 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 基本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浅行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浅行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浅行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率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置管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的比较[n(%)]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单位:分

2.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其治疗难度高,疗程长,患者需要进行长期化疗,因此通常采取PICC 置管方式。PICC 置管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深静脉置管技术,能为患者建立输液通道,以减轻反复穿刺的疼痛和局部损伤。虽然PICC 置管已趋向成熟,但PICC 置管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且留置时间长,患者需反复带管出入院,若护理不当,容易造成感染、静脉炎等不良情况。

浅行静脉炎是PICC 置管中常见并发症,可使患者局部出现条索状或硬结,产生红肿、疼痛、灼热感,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可引起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有学者指出,在置管期间给予患者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浅行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一般的护理模式只能为患者提供常规病情观察和皮肤消毒,护理针对性较弱,护理工作不够全面化,难以满足肺癌PICC 置管患者护理要求。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具有较强科学性的规范化护理方案,能通过循证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护理管理措施,构建完整护理方案。对此,本文以集束化护理管理对肺癌PICC 置管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浅行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由此可见,集束化护理管理对于PICC 置管浅行静脉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集束化护理是一种较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注重于通过循证实践调整护理管理方式,可以解决PICC 置管护理中的各类问题。而且,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在置管时选择粗直且活动较少的血管可避免肢体活动时肌肉拉扯导致导管和血管产生摩擦,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明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血管损伤。因为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合理选择置管部位、血管以及导管型号,并注重穿刺技术的提升,在超声影像指引下选择相对稳定、充盈且粗直的血管进行穿刺,有效避免因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和痛苦。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减少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因为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可以告知患者PICC置管期间注意事项、维护方法及维护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而且,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在置管时选择粗直且活动较少的血管可减少导管滑脱情况,导管固定情况良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出血、导管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能降低置管期间不良情况发生风险。因为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可有效提高PICC 置管穿刺质量与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患者的血管损伤与局部组织损伤,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且,采用负压方式对敷料进行固定,能避免血液循环障碍,减少因压力导致的皮肤损伤,而预防性予以水胶体敷料、藻酸盐等干预措施可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保护穿刺局部,减少皮肤过敏、导管感染等情况,从而有效预防PICC 置管机械性损伤。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可见,集束化护理管理下,肺癌PICC 置管患者的舒适度更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这是因为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实现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将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落实,给予患者细节化、全方位护理,医患之间配合度较高,导管固定良好,患者不适感较轻。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给予肺癌PICC 置管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收获理想护理满意评价。因为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成立专项质控小组,可对分散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调整,使其更为系统化和规范化,符合肺癌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特点,加上护理人员能准确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及时观察患者病情,护患关系较为良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评价更高。另外,集束化护理管理可降低置管期间各类不良情况,减轻患者血管损伤,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在肺癌PICC 置管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对于预防浅行静脉炎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提升PICC 置管护理质量,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各类不良情况的出现,减轻血管损伤,改善置管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静脉炎导管肺癌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