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2-04-30 03:39颜飞帆李云麻朋艳尹强卢中秋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二聚体肌力脑出血

颜飞帆,李云,麻朋艳,尹强,卢中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15,1.神经内科;2.血管外科;3.老年病科;4.急诊科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亦称出血性脑卒中,当前仍是我国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发致命性的肺栓塞。有研究表明[1-3],脑出血占脑卒中的比例(18.8%~47.6%)虽次于缺血性卒中,但其合并DVT的发生风险(1.1%~40%)是缺血性卒中的2~4倍。尽管国内外学者[4-6]开发了针对不同群体的DVT风险预测工具,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亟需预测工具针对老年脑出血患者DVT发生风险进行早期甄别。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保守治疗的98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不符合标准的35例,最终纳入病例953例,年龄60~94(70.5±7.2)岁,发生DVT 267例,未发生DVT 686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的诊断标准,并已经CT影像学或头颅MRI证实,发病时间为2周内;③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的诊断标准,并于入院1周内行下肢深静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标准:①有DVT病史或者下肢超声结果提示陈旧性血栓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活动期患者;③合并各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④近期重大外伤或手术患者;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⑥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⑦重症感染或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本研究已通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编号:2021第[R038]号。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小组会议法等自行编制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该调查表包括两部分:①基本资料:年龄、性别。②发生DVT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病至入院时间、意识障碍、是否使用脱水剂、是否卧床>72 h、D-二聚体浓度、血栓发生季节、左下肢肌力、右下肢肌力、是否发生感染、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史。由于季节因素各地差异较大,为减小误差,参考长三角地区城市的气候季节特点[7],将3月至8月划为春夏季,9月至次年2月为秋冬季。根据患者发生下肢DVT的情况,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

1.2.2 资料收集方法:病历资料的收集由小组经过专业培训的2名成员于2021年6月至12月完成。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应用医院电子病历检索系统按照患者入院时间搜索出院患者,出院诊断关键词“脑出血、脑干出血、脑室出血、基底节出血、颅内出血、脑内出血”,从中剔除不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收集的数据由双人核对后录入SPSS软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方程,建立预测模型。用R4.1软件rms包绘制列线图,采用1 000次Bootstrap重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来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DVT的单因素分析 将DVT组和非DVT组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意识障碍、性别、左下肢肌力、右下肢肌力、脱水剂的使用、卧床>72 h、感染、季节、D-二聚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单因素分析

2.2 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采用逐步回归法,α进=0.05,α出=0.05,赋值情况如下。性别:女=0,男=1;意识障碍:否=0,是=1;脱水剂使用:否=0,是=1;卧床>72 h:否=0,是=1;感染:否=0,是=1;季节:春夏=0,秋冬=1;左下肢肌力:≤3级=1,>3级=2;右下肢肌力:≤3级=1,>3级=2;年龄和D-二聚体浓度为连续变量,将原值代入。结果显示:季节、年龄、性别、意识障碍、左下肢肌力、D-二聚体浓度是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 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DVT发生的预测模型建立 将以上6个独立影响因素重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并根据各因素对应的回归系数,构建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DVT发生的预测模型,Z=-4.729+0.047×(年龄)-0.377×(性别)+0.572×(意识障碍)+0.477×(季节)-0.451×(左下肢肌力)+0.221×(D-二聚体浓度),见表3。并绘制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DVT发生的列线图,见图1。

表3 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图1 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风险预测列线图

2.4 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DVT发生的预测模型的验证 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效果,见图2。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95%CI=0.733~0.800,P<0.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418,其对应的列线图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5%、71.4%。采用1 000次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风险预测模型的C-统计量为0.758,模型校准度较好。

图2 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DVT发生预测模型的ROC曲线

3 讨论

3.1 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相关危险因素

3.1.1 年龄>72岁、左下肢肌力≤3级的女性老年脑出血患者更易发生下肢DVT:本研究发现,年龄每增加1岁,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增加4.8%,截断值为72岁。年龄是脑出血患者发生DVT的重要因素,与牛芯蕊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老年患者肌肉逐步萎缩,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血管内膜表面不平整及静脉瓣舒缩功能弱,易破损暴露胶原,启动血小板血栓及凝血机制。本研究发现,女性脑出血患者虽比例小于男性,但其下肢DVT的发生率却高于男性,与PAN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男性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是女性患者的0.686倍。性别对DVT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9],可能与部分绝经后女性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导致血小板活性、血管内皮功能、纤溶活性等变化有关[10]。本研究发现,左下肢肌力差(≤3级)的女性患者更易发生DVT,与CHEN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女性的左髂总静脉压迫发生率高于男性,静脉周径小,静脉瓣膜功能差,血液回流障碍,易致血栓形成。提示护士应加强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DVT的观察和宣教。尤其关注高龄患者,尽早实施踝泵运动,对左下肢肌力≤3级的女性,尽早使用间歇性气压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早期床旁被动训练,当病情稳定时,可使用床旁功率自行车和坐立训练促进下肢功能恢复[12]。

3.1.2 D-二聚体浓度≥1.38 ng/mL、意识障碍的老年脑出血患者易发生下肢DVT:本研究结果显示,D-二聚体浓度与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密切相关,与既往研究[13]结果一致。D-二聚体是DVT筛查和监测指标,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14],临床上通常以0.5 ng/mL为正常上限值,本研究的理想截断值为1.38 ng/mL。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关注患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定期床旁静脉超声检查以排查DVT。意识障碍与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密切相关,与刘芳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意识障碍的患者通常病情较重,肢体肌力下降明显,且合并严重感染(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脱水剂使用、长时间卧床、约束带使用等,进一步加重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瘀滞,促进血液高凝,导致血栓形成。提示医护人员在专病积极救治的同时充分评估DVT风险,严密观察患者肢体周径、肤色、皮温等情况,协同康复师、照护人员共同做好物理预防,排除禁忌后早期应用IPC。

3.1.3 秋冬季老年脑出血患者易发生下肢DVT:国内鲜见脑出血人群DVT发生风险与季节因素的相关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秋冬季比春夏季更容易发生下肢DVT,与张美霞等[16]、江雨虹等[17]、JONES等[18]在其他人群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①秋冬季昼夜温差大,随着体力活动的减少,血管舒缩剧烈,内皮损伤加重,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纤溶活性降低和纤维蛋白原增加[19]。②患者秋冬季易摄入更多的盐分和热量,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液黏稠度上升[20]。③秋冬季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一步促进DVT的发生[21]。④我国空气污染秋冬季普遍较春夏季重[22-23],国内外多项研究[24-25]证实大气污染颗粒物质引起过度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过度激活,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季节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秋冬季脑卒中好发,临床工作强度大,应该重视脑出血患者DVT筛查预防的标准流程制定和落实,加强对患者开展血栓预防和护理,改善病房供暖条件和空气质量,增加保暖措施,合理膳食,保障患者充分的运动,减少DVT发生。

3.2 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DVT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季节、意识障碍、左下肢肌力、D-二聚体浓度是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构建的预测模型,发现当预测概率≥0.264时,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较高。既往研究[4,26]用于评估脑出血患者发生DVT的风险预测工具,变量参数多,辅助检查多,计算复杂,不利于临床应用和基层推广,严重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筛选6个变量因素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便捷、高效、直观的优点,所有数据在患者入院时便可获取,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本研究采用1 000次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校准后,模型仍具有鉴别能力,说明其预测能力与实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有助于临床医护快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提供干预措施,减少DVT的发生。

3.3 小结 本研究构建的老年脑出血患者下肢DVT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简单易行,预测效果较好,可为识别高危患者并及时实施干预提供参考。但本研究属回顾性研究,且所有资料均来源于单中心调查,可能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倚。另模型未能进行外部验证,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行外部验证,进一步探讨该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临床协作单位,完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工具。

猜你喜欢
二聚体肌力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