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实践路径

2022-05-01 18:09周贤山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

周贤山

[摘 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需要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强有力的执政骨干;需要培养一支庞大的政治可靠、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巩固发展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夯实稳固的执政基础;需要培养造就并聚集大批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执政资源。

[关键词]后继有人;实践路径;执政骨干;执政基础;执政资源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2)02-0001-0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1]。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就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大力塑造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持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巩固发展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与组织保证。

一、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巩固和发展长期执政地位提供执政骨干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526党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决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决议》指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1]。这就要围绕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形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培养选拔任用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忠诚有力的执政骨干。

(一) 推动干部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

干部是党执政的重要载体,具有科学的执政思维和执政理念是保证科学执政、长期执政的基础。因此,党员干部要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确的执政理念。一要强化正确的政治观念。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用人原则。党的干部要时刻对党忠诚、为党尽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政治素养与领导职责相匹配。二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3]5我们党来自人民,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百年党史得出的宝贵经验之一。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每个干部都要清醒认识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做到科学决策、慎重用权,崇尚实干、带动担当,认真履行干事创业的岗位职责。坚持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4],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二) 促进干部不断提升长期执政的本领

在十四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长期执政,干部不仅要政治过硬,而且要本领高强。从增强八大执政本领,到提升七种能力,再到“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我们党对新时代干部提升长期执政能力都做出了要求。一要提高政治能力和依法执政能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能力应该是干部的第一能力。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各项工作中毫不动摇、百折不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依宪是干部实施执政行为的根本依据。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需要干部具有法治思维与依法执政能力。二要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干部执政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干部要围绕事业发展需要和承担的执政岗位职责,不断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要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既要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宏大战略思维,也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操守。三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巩固和发展长期执政地位,将群众路线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干部就必须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将“心中有民”落实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查研究是干部掌握全面信息、发现现实问题、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干部才能提升查实情、办实事、知民困、解民忧的执政为民能力,才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身体和心理距离,展现干部勤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与行动。

(三) 督促干部树立亲民清廉的执政形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对干部的根本要求。干部作风展现党和政府的形象,并体现在干部思想、工作、领导和生活等各方面,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风的晴雨表”[5]。一要有民主的工作作风。干部要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要善于同其他干部合作共事,尊重并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并积极采纳普通党员和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对于工作中的不同意见,要着眼事业、顾全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最大限度团结和调动身边每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凝心聚力推动单位部门事业发展。二要有亲民作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干部要弘扬传承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干部身份的本质是人民公仆,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时做到与群众同甘苦、共忧乐、共奋进”[5],持续反对和避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三要树立清廉形象。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坚守廉洁用权底线,坚持慎微慎始慎独、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日常严起,既要做到廉洁修身,也要做到廉洁齐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管好身边人、家里人,以清、亲为原则处理好政商关系,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干部清正推动实现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巩固和发展长期执政地位夯实执政基础

党员是党的细胞和活动主体,是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党员队伍的质量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高低和执政基础是否巩固。2021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要求“围绕建设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为新时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 以严格教育管理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职责。一是要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者和维护者,坚守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指导和推动实践工作。二是要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衡量一个党员思想政治上是否先进,其客观标准是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表现。要教育引导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自身实际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先进性形象。“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6]351,以为党分忧、为民服务的实际成绩展现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身份。三是要引导党员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需要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切实为民服务来实现。党员要结合实际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关注身边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努力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正当利益。通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实现民情的顺利上传,并将党的温暖传递给基层群众,从而实现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二) 以服务党员合理需求增强党员积极奉献的内生动力

服务党员的目的是要满足党员的政治地位和各种合理诉求,增强党员的政治和组织归属感,从内部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一要落实党员权利。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按照党章规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集中广大党员的智慧,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提供智力支持。只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广大党员为党分忧、为国担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当然,党员也要珍惜自身权利,积极主动建言献策,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二要推动党员发展成长。党员作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必然有各种各样的现实需求,甚至也会遇到各种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党组织要适时服务党员合理需求,帮助党员提升工作能力,为他们创造发展平台、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党员工作与生活和谐发展。要适时开展党内表彰,让优秀党员的价值得到组织和群众认可,树立典型,鞭策后进。总之,要让党员在奉獻付出的同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支持,增强政治归属感,以更大热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三要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人生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低谷时段,党员也不例外。党组织要做好对困难党员的关爱服务工作,让困难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党员可能会跟不上时代和党的要求,难以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时党组织不能只一味地要求党员发挥应有作用,而要帮助其提升相关能力,或者引导其根据个人特长与优势在其他方面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 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我们党已是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巩固发展长期执政地位、提高长期执政能力,需要优化党员存量,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动态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一是发展党员,为党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1],特别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7]51。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就有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当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进而实现党员和党组织的全覆盖,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二是组织处置不合格党员,畅通出口。“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6]351而“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7]51则是提升党员队伍质量的重要路径。要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丧失先进性的党员,按照党章和有关制度规定,严格教育促其改正,不能改正者予以劝退或者除名,以纯洁党员队伍,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力量。三是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保持一定规模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我们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必然要求。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入党申请人2005.5万名,入党积极分子1005.7万名[8]。这些人是我们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吸取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要在增强党员队伍吸引力的同时,认真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对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发展吸纳,对经教育不符合党员要求的,及时提出整改要求或予以取消相关资格,从而保持党员后备队伍的先进水准。

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巩固和发展长期执政地位输送执政资源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9]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决议》指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1]。这将为党长期执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民族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执政资源。

(一)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观念指引人们的行为。发挥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作用,全党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推动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任用人才的良好态势,切实推进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首先,认识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7]50。当前和今后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9]。作为执政党,需要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将人才最大限度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用到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明确人才队伍构成具有多样性。树立人才多样性观念,区分狭义的高端人才和广义的大人才观,根据不同情况用好各层次人才和各类人才,以高端人才引领发展、中端人才支撑发展、基层人才奠定基础,发挥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在现代化事业中的不同作用,通过科学识才、大胆用才、竭力护才,让各级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树立起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是人才的社会观念,将人口大国发展为人才大国进而建成人才强国。再次,重视人才资源运用的适用性。“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将人才放到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的岗位,“结合地方和单位实际、体现地方和单位特色来制定灵活有效的制度管理使用人才,真正体现对人才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人才主体活力的激发,切实将人才创新创造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实效”[10],最大限度做到人岗相适、岗适其才,发挥每个人才的最佳优势和人才队伍的整体效能。

(二) 建立健全人才成长发展机制

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制度和人才治理体系的优化。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人才发现、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构建起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为人才成长提供制度环境和根本保障。在人才培养上,要用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吸引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注重对人才的品德培养、提升人才职业能力。在人才选拔上,要根据事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着眼于备选人才之长与事业岗位的切合度,择人才之长而用之,容人才所短而避之,发挥人才最大优势,展现人才最优资源,发挥人才最大作用。在人才使用上,要坚持以用为本,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使用效益。在人才评价上,要选择科学的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主体、合适的评价方式,“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9],并以评价结果的实际运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人才激励上,重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9]。总之,完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制度建设,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11],从而调动各级各类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将一切人才凝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之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将每个人才能力的发挥汇聚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三) 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

良禽择木而栖。要想人才之所想,满足人才成长发展之所需,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人才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7]51。首先,要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创新思维与创新产品、独特技艺与能力是人才立足的根本。尊重人才特长是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吸引更多人努力成才的根本要求。因此,要尊重人才、尊重劳动,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意识成为社会共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鼓励创新创造,尊重人才创新成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鼓励更多的创新产品的涌现,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要创造让人才安心成长的条件。要为人才成长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其精神需求和社会归属感,更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展现能力的机会和舞台。鼓励创新更要宽容失败。要给人才以自由的创新空间、灵活的创业时间、开放的创业平台。用事业的发展激励人才、党和人民的恩情激发人才、优渥的待遇促进人才、和谐的环境感染人才,让每一个人才都能充分展示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潜力、内生前进动力,发挥最大资源效能。再次,努力构建与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系统。树立“生态”竞争意识,构筑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11]。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爱才、育才、用才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力构建起“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9]的人才生态系统,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造性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新华社.习近平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EB/OL].[2021-10-15].https://difang.gmw.cn/cq/2018-03/09/content_27935745.htm

[5]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4-10.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3 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0.

[8]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21-06-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6/30/c_1127611673.htm.

[9]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24):4-15.

[10]韩升.新时代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关键环节与实践路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35-41.

[11]孙锐.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逻辑、核心构架与战略举措[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12下):14-23.

(责任编辑:东 湖)

(校  对:江 南)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
高师德育中民族传统文化动力来源与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探索与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