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的传递与创造
——中国现代意象油画仿像线造型的重构记忆与形式意味*

2022-05-01 07:45广西艺术学院
美术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客体油画意象

文/吴 珂 [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现代意象油画的塑形方式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油画艺术的,与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构形理念趋近的仿像线构造型表现技艺。这类造型虽近似客体的形态特征,却与现实客体有别。不仅能在简约的造型中体现出创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透过生动的艺术形态来展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念,极富“中和性”的拟态构形表现特性。基于此点,笔者意图通过此文来阐明这类造型意象,主要是主体在对客体形状进行知觉抽象时,经由情绪感应所联想衍生成的一种理想化的形象认知记忆,是兼具主体人格化特质的主观虚幻创造意象。能使主体通过形象记忆的引导,并配合线构艺术形式,将其思维幻象予以外显表达,形成超越现实感的“心象”化图式。并通过对核心塑形思维理念以及符号化的线构造型形式特性进行具体分析,来解读心象图式的内在生成审美意义。力求通过集中疏理,大致总结出中国现代意象油画的基本塑形表达规律。为其后有志投身于意象油画创作研究的青年绘画工作者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探索路径。

一、中国现代意象油画仿像线造型概述

在中国现代意象油画中存在着大量近似现实客体的线构造型意象。这类造型精炼而简化,与原物形象有别,是一种以线条对客体形象进行综合抽象表现的仿像线造图形意象。它与写实类油画不同,更注重对作者内心情感的内省式观察和意象化表现,并能在精炼的线构图形组织中,透过造型的歪曲及其线条的形式意味来有机地传递主体的情思与意境,以满足在造型中达至“以形写心”“以形造境”的心象表达创构目的。具有造型意味人格化、表现手法自由、形式感鲜明等作画优点,是一种以传统的意象审美精神为观念融合导向的新兴的油画艺术语言形式。而其仿像塑形的核心思维理念,则是建构在以主体感知客体形象后,经由情感的联想所重构生成的内在记忆形象作为心象图式的外显基础。

二、由镜像至心象联想转化成的重构记忆形象

与写实再现的模仿思维不同,中国现代意象油画的仿像思维并不是以直观摹拟客观物象的形象细节作为造型创构的审美标准,而是将主体感知到的客体特征在与自身的情感导向相结合后,在内心深处联想重构为一种“主客合一”的理想化“心象”。之后,再以这一心象图式为引导,进行意象造型默写创构。

“心象”图式的重构是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形象记忆共同融合转化而成。一是主体在观察客体实际形状时产生的镜像化的形象记忆;二是主体因对象的典型特征引起情绪反应而联想出的理想化的形象记忆。

镜像化的形象记忆是人在直观判断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形状特征时,将其轮廓线予以知觉抽象,并参照已知的几何图式经验主动匹配生成的简化线造图形意象。因未介入过多的情感因素和理性思维逻辑调整,所以可为人的思维直接记忆,是一种初始化的几何线造图形意象。

而联想化的形象记忆,则是由于人在观察客体典型特征的同时产生情绪反应,使初始化的几何线造意象通过结构的歪曲与变形而在头脑中所衍生出的全新形象认知判断。因其既有了客观物原先一定的基本外形特征,又能在情感的介入导向下,使原初的记忆形象,转变为符合理想化构形选择的造型意象,具有完整、统一的认知形态。能使人通过这一主动的构形选择来满足自身审美意志的传递和象征性概念的表达,因此是一种在人的情感作用下所联想转化成的理想化图式,并作为一个全新的形象表征代替原物形态为主体的思维识别和记忆。

形象记忆完成由“镜像”至“联想”融合转化过程的重要判别因素是人的直觉。它使人能在不必过于理性推导的情况下,便能仅凭自身感受去敏锐地判断和把握对象整体性的图形特征,并使这一图形特征转变为一个模糊的大致印象为主体所记识。联想则是人的思维在这一大致印象的判断基础上,须要进一步凝练其典型特征,引起情绪反应,而在脑海中衍生出的近似现实物的幻象,并在情感引导的作用下,将这一理想化的幻象作为形象补足要素,有机地融入先前记忆内,使主体能在随后的回忆中,将原本模糊的记忆形象,通过理性的筛选、编排与重组,逐渐修正为一个清晰的意象,以便形成整合、统一的印象认识。

而这一重新构成的认知印象,既保留着原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又兼具着主体人格化的塑形倾向,是一种经由人的意识将客体形象进行主动取舍与整合后的理想化构形产物,具有高度简化的形象特性,隐含着主体隐秘的性格特质及情思意愿,契合了个体的内在审美需求,承载着推理性的语言形式所无法表达的情感指向和认知含意。因此是一种经由人的思维活动所主动创造出的虚幻意象,并作为一个能够反映主体对物象综合认知概念的符号形式为人的心念所记识,成为心象图式的创构根本。

符号则恰是由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语言表达体系。人类正是凭借设计符号语言,才使自身能够运用它来表达那些隐藏于感觉世界中的事实,表达那些无可感觉的无形观念,才能进行思维、记忆与想象;描绘事物,并再现和揭示各类事物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与规律;生成各种概念,并透过这些概念来反映知觉对象或概念对象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们能够透过对符号形式的解读来理解语言指向的含意,增进交流与认识。对此朗格曾有过论述,她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创造出的一种最为先进和最令人震惊的符号设计便是语言。运用语言可以表达出那些不可触摸的和没有形体的东西,亦即被我们称之为观念的东西,还可以表达出我们所知觉的世界中那些隐蔽的被我们称之为‘事实’的东西。正是凭借语言,我们才能够思考、记忆、想象,才能最终表达出由全部丰富的事实组成的整体;也正是有了语言,我们才能描绘事物,再现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各种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才能进行沉思、预言和推理(一种较长的符号变换过程)。”而这种通过较长的字符变换来表达整体逻辑概念的语言形式便是推论式的符号语言。人类正是因为开发出了这一语言符号,才使自身能够有效表达思想,增进交流与认识,进而带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然而推论式的语言符号也非万能。在人类所需表达的范围中,依然有着众多体验难以仅用推理性的字符形式予以充分描绘,因此,便须通过另一种非推论式的语言符号来完成这一表述,以便使观者能从中领悟其整体的内在含意。

这类非推论式的语言符号便是一种“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它表现的是推理性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事物,即意识本身的逻辑。换言之,是对人的思维幻象进行直接呈现的一种艺术语言形式,并在绘画类的艺术创作中经常予以使用。

这类艺术语言形式比我们迄今所知的其他符号形式更加复杂。它是人在洞察事物时,通过对色彩、重量、质地、大小等因素的辨别,将事物的形状特征抽象出来,使之构成一个节奏感鲜明,空间位置组织平衡的复杂、统一图式来呈现自我符号语言的特性,并为观者所知觉。然而它又不仅是一种抽象结构,更是一种思维幻象,是融合人的情绪、感受,并经过思维的有意调整,有着内在逻辑组织结构的整一生命形式。对此朗格亦曾有过肯定论述,她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或‘表现性的形式’,它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结构,而是一种幻象。在观赏者看来,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富有活力的感觉和情绪是直接融合在形式之中的,它看上去不是象征出来的,而是直接呈现出来的。形式与情感在结构上是如此一致,以至于在人们看来符号与符号表现的意义似乎就是同一种东西。正如一个音乐家兼心理学家说的:‘音乐听上去事实上就是情感本身。’同样,那些优秀的绘画、雕塑、建筑,还有那些相互达到平衡的形状、色彩、线条和体积等,看上去也都是情感本身,甚至可以从中感受到生命力的张弛。”

这一富含情感特性的艺术形式,正是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进行直接呈现的心象图式,是一种生命幻象,是对主体内心重构后的记忆形象进行符号化语言表达的思维感知传导过程。它的外在显现方式是以线条的勾勒为造型主体的图形意象表现方式。是为使心象的图式能在尽可能反映原有客观物的形象基础上,通过情感的联想引导,以及适宜的歪曲、变形,在客体的实存形态以及主体的构形意愿间求取最佳形象平衡表达而采取的一种最为便捷、有效的构形手段。

这类艺术形式的整体视觉表象,会呈现为易于被人辨识的客观物形象。但其构成本质,则是为使主体的心象图式得以完整呈现,而依托线条的勾写所表现出的重构记忆形象。换言之,是一种“仿像”客体的图形勾写意象。它可使主体的理想化构形在简化的形状中得以顺意表达,而不为过多的镜像化因素所牵制束缚,并在富含情感的线条中,完成对自我“心象”图式的形象创构,从而实现借物抒情,是一种“主客合一”,兼具个性化意志的仿像线造图形表现意象。

由于这类艺术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独特,以人的知觉洞察及心象引导为主,能以精炼的线条来完成对主体记忆形象的生动创造,有助于思维幻象的投射和情感联想的外在显现,可使不同类型的绘画工作者均能在这一艺术观念的导向下,完成对自身审美意象的传递和人格化塑形的表达,以实现物我合一、主客平衡的仿像造型艺术创构,具有非常宽广的表现形态,因此是一种自由、便捷的艺术创作观念。在绘画类的艺术创作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而这一艺术创作观念则是中国历代书画家们所基本依循的艺术创作观念。正是因为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应以心象的表达作为绘画创作的指导原则,才使他们能在描绘天地万物时,摆脱对自然物的模仿,脱离对物质表象的描绘,转以面向内心的情感诉求,去求取由各类思维幻象所组织生成的视觉景观,进而寓情于景、融于天地,使自身的绘画呈现出浑厚磅礴的鲜活气象,创造出众多世界级的艺术精品。这也是中国书画艺术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自成体系的重要审美精神之所在。

中国的现代意象油画群体正是因为在创作思想上有机继承了这一独特的审美观念,实现了心象的自由表达和情感的自在显现,才使自身的油画语言能在塑形方式上更为灵活、自由,更具多样化的仿像造型创构特性,焕发出有别于西方油画艺术的表现活力,进而在整体的油画艺术面貌方面呈现出巨大的本土民族化优势特色。

三、“以形写心”的仿像线造型默写表达方式

艺术创作的核心宗旨应是主体借助客体形象来表达自身的审美感受,而非单纯地描摹现实物。因此在艺术形象创造方面,便应以主体内心感知到的客体意象作为艺术形象的缔造基础,以满足在同一个图形意象中,实现将客体的实存形象与主体的理想化构形意愿予以同时表达的叠加化的造型审美目的。

仿像图形的构成本质则是经由人对客体形态的知觉洞察及情感联想所衍生叠加而成的综合虚幻创造意象,是经过思维的内化调整,为人所关注记识的重构认知记忆。既然它是重构的认知记忆,那么它的造型外化显现方式便应以面向内心的默写表达方式为主,而不是仅凭肉眼的直观描摹便能将其精确再现。

默写是主体将脑海中的记忆进行形象对应化显现的最佳传导途径。由于仿像图形在概念上有着简化、整合的印象认识,因此在创作时便应以对应内心的形象记忆作为意象造型的默写基础。又因为意象绘画经常是由各类仿像图形渐次叠加并组而成,在视觉上具有复杂的抽象表现效果,因此若作画时介入过多的模仿性因素,不利于主体的抽象感知意识输出传递,不利于超越现实感的仿像图形勾写显现。尤其在介入光影、三度空间等模仿性因素后,更会使造型本身表述过于精细,体面结构过于仿真,使图形轮廓边界线在细化的光影结构中逐步融入三度空间内而消解了抽象化的视觉美感,最终失去了“意象表达”的内在根本意义。因此为避免在绘画中出现过于“仿真”的造型刻画局面,便应以一种更为精简的约束手段,使心象图式能在一个统一的取舍范畴内完成对自身仿像图形的意象感知塑造过程。但是,仅凭线条便能将记忆形象进行廓形显现的具象化方式,便成为了意象画家们的首选构形手段。

为使线条在仿像图形中达至既彰显构形主体又体现自身形式意味的双重叠加视觉审美目的,意象画家们在造型方式上作了择机调整。一方面主动摆脱了以还原三度空间为主导的传统仿真塑形观念,摒弃了形体、光影、焦点透视等模仿性的描绘技艺,转以平面化的视觉思维去观察和表现物象,使线纹在近似平面感的图形勾写中凸显出本体的形式特性,成为了构建事物形象特征的主体构形元素。另一方面则使笔、线在塑形勾写的同时亦能呈现出“以意使笔”的运笔书写特性。从而使绘画形象的构建与笔、线的书写特性能在同一个仿像造型内同时完成人格化的形式意味表达,完美地达至了双重叠加化的造型表现目的。

这种仿像线构默写手段,可使意象画家们在创作时不必受限于过于理性解析的仿真意识思维束缚,摆脱过于模仿现实感的精确再现技艺,仅凭重构的记忆形象和线纹的有序勾写,便将内心的理想化图景予以自由组织和构图表现,创造出超越现实感的生动艺术形象。使内心的理想化图景能在简化的笔、线中生成综合化的人格运笔书写特质。实现了情感的特定指向与所绘事物形象的有机融合与自在显现。满足了艺术家渴求自由表现的内在心理创作需求。因此是一种“主客合一”“以形写心”的心象表达创构方式。

“以形写心”的仿像线造型默写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总体造型特征之所在。中国的历代书画家们很早就意识到以视觉的直观感受为主导创作的绘画方式仅是一种纯客观的摹写,易使艺术家的思维停滞于单层、平面的描绘状态而难以达至更为深层的表达空间,因此才主动摒弃了仿真模拟的塑形思维和描绘性技艺,转以面向内心的感受,以心灵体验到的“情感意象”作为艺术创作的深层表达依据;并通过仿像观的自由塑形以及墨线的勾写来尽情地表现内心的审美意象,尽情地展现心灵意志的情感诉求,从而使自身的创作在思想意识层面获得了深度解放,创造出“气韵生动”的万千艺术形象。这一造型技艺又与代表中国千年文化主体特色的中庸思想认知意识相关。这一思想以《周易》的易理为认知基础,要求人须在笃静中观照自然,体察天地“仁”的特性,进而洗尽尘滓,生发善念。在“致中和”的理念推动下,将自身的心灵置于广袤的天地间,以求取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精神同存表达境界。促使艺术家须时刻从阴阳和合的角度去观照万物的演化规律,并在创作时通过抽象的线纹勾写和富于节奏感的笔墨变化,依托线的力的推演方向,配合留白空间,将内心意象逐渐整合为一个“虚实相生”,如“决流之波”的生命有机体。拓展了空间意象的表现方式,突破了西方数理化的空间再现思维,衍生了特有的中国美学空间意境。从而使绘画在“俯仰体察”“折高折远”的观照方式中,创造出犹如“鸢飞鱼跃”般的空间景观。在徐疾有度的运笔节奏中,彰显出特有的生命意蕴。正如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审美意境做出评价时所言:“中国人的最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画面的空间感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虚(空间)同实(实物)连成一片波流,如决流之推波。明同暗也连成一片波动,如行云之推月。这确是中国山水画上空间境界的表现法。”接着又言:“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后来成为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基本境界的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也不外乎于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正是因为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融合了这一哲理深厚的中庸思想,才在观察方式和塑形技艺等方面体现出“兼容两极”“主客合一”的“中和”性仿像构形表现特性。不仅在形象感知层面有着借助客体形态表达主体情思的形象变造融合特点,更在塑形勾写的同时生发出执中平衡的运笔书写表现技艺。使所绘艺术形象亦能同步呈现出人格化的书写精神特质。利于主体将感知到的客体灵性和自身的创作灵感在意识深处内化凝练为一个整体的生命意象予以同时表达,有效达至了双重叠加化的造型表现效果,并使这类造型体现出作者愿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高尚情思及涵养品质。虽历经千年传承,依旧经久不变。因此是一种有着中国本土民族化审美特色的仿像线构默写造型表达方式,并为后来的艺术工作者所广为研究和持续发展。

中国的现代意象油家们正是因为有机继承了这一仿像化的线构默写造型表达技艺,融合了本土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庸思想”,才使得自身的绘画造型,能在感知客体意象的形象记忆中,呈现出兼容两极、书写表达执中平衡的“中和性”仿像构形表现特性。使自身的造型意象,亦能呈现出犹如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般的拟人化动态视觉审美效果,有效地表达了艺术家愿与万物和谐共生的心象图景。突破了西方写实油画艺术的造型壁垒及思维禁锢,拓展了油画语言的表现空间,使每一位意象油画工作者均能在这一独特的仿像线构默写技艺中,创造出属于自身特有的造型风格,自信地表达内心的审美感受。因此是一种“主客合一”“以形写心”的心象表达创构方式,并逐渐为世界各国的油画艺术工作者广为认同和研究使用,成为了代表中国本土民族化审美特色的重要油画艺术基石,进而在世界的油画艺术发展进程中彰显着自身特有的魅力而独树一帜。

结语

中国现代意象油画的造型方式是一种以主体内心的审美意象为形象缔造基础的重构记忆形象表达方式,是一种以线条为构型主体的仿像化默写造型表现技艺。它能有机地呈现主体的心象图景,而不为镜像化的实存形态所牵制束缚,并能通过自身的造型特性来传递作者愿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和性”精神。实现了对西方写实造型的技艺突破与理念创新,利于映射主体的内在情思及涵养品质。它是一种以中国传统的意象审美精神为观念创作导向的本土新兴的油画艺术语言形式。在塑形表达及情感显现等方面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优势特性。

注释:

①[美]苏珊·朗格:《艺术的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第20页。

②同上,第24页。

③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第111页。

④同上,第132页。

猜你喜欢
客体油画意象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万类霜天(油画)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浅议犯罪客体
油画去哪了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探
油画《惊涛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