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股骨假体旋转的新型3D打印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髓内引导准确性的影响

2022-05-01 03:57李云靖段军富孙超赵自彪王博王艳铭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髓内髌骨假体

李云靖,段军富,孙超,赵自彪,王博,王艳铭

(鹤壁市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鹤壁 458030)

随着膝关节骨关节炎(OA)发病率的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终末期OA、解决患者的疼痛和畸形问题的可靠方法[1]。它通过切除磨损的关节表面、去除增殖的炎症滑膜组织来缓解疼痛,并完全成功地去除神经,用关节假体置换受损的关节面,重建膝关节功能[2]。然而由于膝关节假体设计差异、患者的适应能力、医生的手术技术、基础身体条件等因素,接受TKA 的患者对此并不能完全满意[3]。增加失败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关节纤维化、假体周围骨折、髌骨并发症等[4]。此外,过度的内旋和外旋也被证明会导致术后功能障碍甚至手术失败[5]。因此,适当的股骨切除术和准确的假体旋转对于TKA 的成功至关重要。

3D 打印技术近年来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术前形态设计和组织修复,如大型骨缺损的重建进一步丰富了解决外科复杂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同时,专用器械(PSI)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设计和生产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具有个性化和实用性,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效率[7]。结合3D 打印技术和PSI 技术可以实现术前导航,避免了传统导航技术中信号受阻和配准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控制股骨假体旋转的新型3D 打印技术对TKA 股骨髓内引导准确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12 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50 例膝关节终末期骨关节炎(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 例和对照组28 例。观察组行专用器械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 例、女18例;年龄64~74 岁,平均年龄(68.68±4.65)岁;体质量指数(BMI)(26.00±2.35)kg/m²,关节活动度(ROM)(111.45±12.88)°,内翻畸形(8.79±1.52)°。对照组行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6 例、女22 例;年龄62~72 岁,平均年龄(67.15±4.53)岁;BMI(25.26±2.41)kg/m²,ROM(112.87±11.29)°,内翻畸形(8.90±2.20)°。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晚期膝关节OA 患者,内翻畸形不超过15°,屈曲畸形不超过10°;②初次TKA 术后患者;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外伤性关节炎或炎性关节炎者;②膝关节内翻畸形大于15°,膝关节屈曲畸形大于10°;③有膝关节手术史;④膝关节巨大骨缺损者(>10 mm);⑤关节周围软组织功能障碍和神经病变的患者;⑥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⑦拒绝相关检查或术后随访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在PSI 辅助下进行TKA 治疗。由一位拥有10 年以上TKA 经验的外科医生完成所有手术。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BMI、内翻畸形程度和ROM。患者进行术前CT 扫描、全长下肢站立位影像学检查以及术前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膝关节评分(AKS),并参加标准化的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

1.3.2 对照组 予以常规TKA 治疗,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检查和评分项目,以及标准化的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与观察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 个月后临床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持续时间、HSS 评分、AKS 评分)和放射学结果[髋-膝-踝角(HKA)、后髁角(PCA)、髌骨横轴-股骨上髁轴角(PFA)、髓内引导深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和放射学结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水体积、髓内导深度、术后PFA、术后PCA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和放射学结果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和放射学结果比较(± s)

2.2 观察组手术前后的结果组内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HKA、HSS、AKS 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的术后PFA 低于术前(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手术前后的结果组内比较(± s)

表2 观察组手术前后的结果组内比较(± s)

2.3 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结果组内比较

对照组的术后HKA、HSS、AKS 均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的术后PFA 低于术前(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结果组内比较(± s)

表3 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结果组内比较(± s)

3 讨论

TKA 中髓内引导器应指后交叉韧带插入点上方1 cm 处[8-9]。然而,由于骨赘和解剖异常的影响,手术中确定的股骨切入点可能不准确。传统TKA 技术中,髓内导引器往往深入股骨干,增加手术创伤[10]。而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髓内导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仅为对照组的一半。这表明PSI 辅助TKA 可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大腿周围疼痛。另外,PSI 辅助TKA 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进一步说明使用PSI 后出血和创伤较少。不过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P<0.05)。原因可能是将PSI 固定到股骨远端花时间做了额外的手术步骤。

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HKA、HSS、AKS 均高于术前(P<0.05),平均结果接近,表明PSI 辅助TKA 的短期临床疗效与常规TKA 相似,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关节畸形并且重建膝关节功能[11-12]。而观察组和对照组TKA 术后PFA 均低于术前(P<0.05),表现为术后CT 数值降低,髌骨横轴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TEA)更平行。观察组术后PFA 明显低于对照组,髌骨横轴几乎完全平行于sTEA,证明PSI 技术在改善髌骨轨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也与之前的一篇研究的结论类似[13],进一步说明PSI 技术在建立更准确的旋转对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仍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当旋转对线错误时,术后疼痛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导致假体早期失效[14]。保留髌骨可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膝前疼痛的发生率,减少术后髌骨软骨磨损,优化膝关节的整体功能[15]。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是样本量较小。其次,以往的研究表明评价旋转对齐的方法很多,但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我们仅使用PFA 和PCA 评估旋转对齐,结果是主观的。最后,6 个月的随访时间太短,临床意义有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新型3D 打印患者特异性髓内指南的长期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PSI 辅助TKA 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辅助髓内引导和对齐股骨旋转,而且创伤更小。但也有操作时间延长和成本较高的缺点。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长期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髓内髌骨假体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人工智能手部假体
髌骨反复脱位,建议手术治疗
体隆鼻前后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