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校管理的美学观察

2022-05-05 14:24张东娇董静
中小学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美育

张东娇 董静

摘要当代学校管理的美学角度日益彰显,审美已成为与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等量齐观的学校管理取向。作为美学基本要素,善是美的动机,直觉是美的基础,和谐是美的状态。对当代学校管理之善、管理之直觉、管理之和谐进行观察和讨论,既具有管理学意义更具有美学价值。观察学校管理之善,察不善,防伪善,是学校管理美学的首要话题;观察学校管理之直觉,自由裁量用好管理直觉,可以增加管理的灵动性和质感,增强审美体验;观察学校管理之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察其失和之症,用均衡提升管理质量,最终可以成就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 学校美学;学校管理的美学;美育;管理直觉;美好教育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3-0014-05

当代学校管理的取向是科学、民主、规范、高效和审美,交织着理性和感性、审美与现实等美学基本问题。这个拥有高文明程度的时代为普遍实现高阶审美提供了充分理由和必要条件。从美到审美,从美学到美育,当代学校管理的美学角度日益彰显。美学是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作为美学的基本要素,善是美的动机,直觉是美的基础,和谐是美的状态,它们一直自在于学校管理和人类生活当中,或显著或不显著。对当代学校管理之善、管理之直觉、管理之和谐进行观察,同时具有管理学意义和美学价值:观本质,无利害,优审美;观人心,察不足,正管理。如此,可以进一步清澈教育目的和管理本质,生发学校管理美学,改造学校审美经验,助力美育信心和力量,引导师生过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因为,我们相信马利克所说的:“管理、效率和生活,这三者是可以同时实现的。”[1]

人类的美和善是相通的,善是伦理学和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阿奎那以为,美存在于与善的比较中,善的就是美的。康德贡献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认为美的东西使人愉快,善的东西受人尊敬。[2]美善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流话题,其出发点是讨论审美与艺术对生活的作用和对人生的意义。观察学校管理之善,察不善,防伪善,是学校管理美学的首要话题。

1. 从教育和管理本质观其善

学校管理内在于教育和学校组织之中,学校管理之善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向善。教育乃向善之学,根于其立德树人的本质和文化传递的功能。《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当代仍然坚持和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中,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和重视。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3]学校要真正“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4]

二是管理向善。管理因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组织资源的有限性而产生,其本质是逆熵做功。因为人会“生事”,所以管理要“平事”,平事就得平心、平利益、平关系。故此,管理要坚持抑恶扬善的方向和原则,鼓励善意,保护善良。如此,一个组织才能完成一个人不能完成之事,一群平凡的人才能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好的管理和审美愉悦由此产生。

三是学校向善。学校是以仁爱为基础的组织,着眼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助力其收获信心和知识,为其有能力过好成年后的生活作准备。为此,学校管理的目的是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校,鼓励学生持续乐观地投入学习,引导师生过一种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这种生活既指向当下,也指向未来。

2. 從管理异化察其不善

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稍有不慎则会产生伤害。不善者,不好不美。学校管理之不善,多与管理异化有关。学校管理异化体现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核心和边缘位置颠倒。福列特等管理学家都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和中心,而不是边缘。管理制度等有规范作用,但说到底是为人服务的,当人被严重边缘化的时候,管理本身也有察觉和矫正功能。例如:“五项规定”“双减政策”以及评价制度改革等,均属于此功能的展现,旨在帮助学校重新将人放在管理的核心位置。

二是手段和目的颠倒。人是管理的目的,管理只是手段,如果管理成为目的,人成为达成该目的的手段、变成工具,那么管理异化就会发生,完整的人可能会被异化为“一只手”。德鲁克一再强调,组织雇佣员工的时候,雇佣的是整个人。管理是为了成就人,如果管理水平一般,能够做到将就人,那也算说得过去;如果难为人,那就是糟糕的学校管理了,它与高质量教育和当代管理取向相悖,此为大不善,为时代为世界所不容。

3. 实行民主管理防伪善

伪善者,虚假善良也,与美相悖。预防学校管理伪善的最好办法是实行民主管理。一般而言,管理者容易具备民主管理意识,但民主管理能力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民主管理的信条是人人都有能量,都有权力建言献策,都能不同程度地参与学校管理。赋权增能是民主管理的核心所在,需要通过至少三种方法落实。

一是治理方法,讲究多主体参与和多中心合作。学校要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参与管理的人多了,利于权力、利益和关系制衡,利于学校管理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扩展。

二是合作方法,讲究学校内部的赋权增能。管理者可以与无正式管理职位的教师带头人开展合作,使其发挥专业带动力量,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如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均属于此类。

三是集体参与的方法,注重为所有学校成员增加权力、赋予能量。学校管理者要给被管理者发挥创造力的合理空间,鼓励其在专业领域内自主决策。这种方法也利于应对学校管理的灰色地带,即那些由职责间隙和关系间隙所形成的空白地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管理浪费和管理冲突。民主管理意在培养学校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如果人人自主,那么学校组织就能自转,管理就会达到美好的至上境界。

直觉是区别于逻辑思维的非理性认知活动,具有直接性、非逻辑性、直观性、快速性等特点。自从克罗齐提出美的“直觉说”之后,直觉就成为美学范畴,非理性主义美学开始在理性主义美学传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克罗齐认为,直觉是见到一个事物,心中领会那事物的形象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言的心灵活动。直觉即抒情的表现,直觉即欣赏,直觉的成功表现即是美。[5]巴纳德、明茨伯格等管理学家,也将直觉引入管理学,提出直觉型决策等观点,[6]对观察学校管理具有很多启示,构成学校管理美学的第二个主要话题。

1. 从两个反应系统观直觉之妙用

管理直觉是指管理者运用直觉而非逻辑分析进行管理决策,解决管理问题,常与管理经验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属于管理默会知识。

管理学和管理活动是关于人的学科、人的学问,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都充满微妙之处,巴纳德和威廉·大内等人都对此进行过论述。学校管理也不例外,同样是校长的直觉、经验、科学、艺术等手段综合运用之结果,校长相当于一个乐队指挥。一方面,学校管理存在大量无法充分言说的默会知识,如学校管理者的理解力、审美力、预见力、直觉和经验等,它们构成学校管理的第一反应系统,普遍应用于学校日常管理中。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熟练使用理性、逻辑、计算、结构、程序性知识等管理的明述知识,形成学校管理的第二反应系统,可以优化管理过程,带来管理绩效,获得高等级的数据,这都是高效和高质量的保证。久而久之,它们也会成为管理直觉和经验的一部分。

这两个反应系统合作,构成完整的管理直觉,可以很好地处理学校的危机事件。直觉和经验用得好,学校管理就从容熨帖,有舒适感。好的学校管理,需要依靠严密的制度和精准的决策来保障框架和细节,还需要用直觉来增加管理的灵动性、好感和质感,这样审美体验自然就有了。

2. 从两种不足察直觉之误用

在学校管理中,直觉和经验与科学和计算比肩存在,方便快捷好用,但也会有不当使用的两种情况,需要引以为戒。

一是过度使用。这种情况常见于以经验型管理为主的学校,学校管理者对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接受度低,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不足,谈不上审美管理,往往以个体偏好统治了直觉,以直觉和经验统治了决策。如果过度依赖直觉和经验,那么管理就会偏离科学和规范的轨道,无法形成科学管理的框架,过程粗糙,难有高质量的结果。或者是学校管理者有能力,但自我感觉良好,个人经验强势,独断专行,忽视他人,也同样会产生管理者凭经验决断的结果。过度依赖直觉进行决策,容易短视,只顾眼前,缺乏对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危机意识。

二是轻视或不愿用或不会用。与第一种情况相反,有些学校管理者过度相信和使用理性和计算,不相信直觉的作用,漠视和压抑管理直觉,也是不明智的。这等于只信管理的明述知识,不承认和看不见管理的默会知识,这种情况也很危险。例如:有些学校在管理中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或分毫不差地模仿标杆学校的管理方法,但却导致人心背离,教职工情绪低落。那么为什么严格执行制度,效果却南辕北辙?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新校长身上,只要管理者明白了直觉和经验的润滑作用及其增加质感、改善体验的好处,随着经验的增加,情况便会得到改善。

3. 自由裁量用好管理直觉

学校管理追求结果和绩效是正当的,毕竟管理的本质是实践,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学校管理也是一个典型的价值领域,因而用好管理直觉意义重大。用好,就是不能用得过分或不足,其间分寸需管理者自行体会和拿捏,以下一些管理方向可供学校管理者参考。

一是使用管理自由裁量權。学校管理者要用好合理合法进行自由选择的管理权力,如学校管理的两个反应系统如何结合使用,如何选择直觉管理应用的时机,管理默会知识应用到什么程度,分析和直觉在决策中的比例等,都无法依靠条文规定,而是需要管理者自行裁量。管理是活的,管不好就是僵的、死的。好的学校管理,并不仅仅是在分析型和直觉型的解决方法之间做出选择,而是掌握全部管理技能,并在合适的场合灵活运用。[7]

二是个人直觉和组织直觉相结合。学校管理中不仅有条例明晰和秩序井然,还需要有直观和直觉带来的灵动感受与满足体验,这样才能增加学校管理的活力。学校管理者有责任用好自己的直觉,更需要珍爱和运用每个学校成员的个体直觉,并将其汇聚成组织直觉,形成结构化的管理经验,供他人学习和模仿。很多学校的经验表明,美术组在空间审美中作用出色,语文组和音乐组在校歌词曲创作中举足轻重,数学组和科学组在魔方教学中占尽风光,体育组和音乐组在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等等,这使得学校处处蕴含美好。

中国美学传统更看重和谐,主张审美主体和对象之间协调融合、恰到好处,意境与意象完美互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被视为最高的审美境界。朱光潜认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中国美学的一贯主张。和谐,是学校管理美学的又一主流话题。

1. 可见角度观和谐之景

和谐即美,内在于管理和生活本身,也是好的管理的状态和结果。学校管理的和谐景观随处可见,形成秀外慧中的学校文化,其美学价值很可观。学校管理和谐包括可见的“三景”。

一是身心和谐,即个体自我和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的完美状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三个方面。身心健康的人就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和谐发展的人:体重适当,眼睛明亮;精力充沛,乐于承担;热爱工作,善于休息。学校管理要通过五育并举和科学评价等手段,努力培养这样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例如:体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数据、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健康数据等,都能够适时检测和报告;实物版和电子版的个体、团体沙盘游戏得到广泛使用;智能系统把测量、游戏和干预结合起来,实现人机对话,并且数据可靠、反馈及时。

二是人际和谐,即关系和谐,内含和而不同的状态。人际和谐包括内群体关系和谐与外群体关系和谐。前者指学校内部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良好,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友好互助,构成团结凝聚的人际氛围。后者指学校与家庭、社区、政府、媒体、友好学校等校外组织机构的关系友好活跃,相互合作,多元治理,构成学校发展共同体。

三是环境和谐,即物景和谐。这是管理结果的物理展现,美丑好坏一眼即知。好的和美的学校管理是这样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尽其力,一切都正好,此为框架清晰;人行有序,物放有序,办事有序,管理无死角,此为细节精微;舒适无尘,颜色恰好,质地饱满,审美很高级,此为质感饱满。此三者,就是好东西的共同品质,也即和谐的美感结构。

2. 冲突角度察其失和之症

和谐是一种人际团结状态,不和谐包含人际冲突状态。说到底,管理和谐就是冲突中的团结、斗争中的均衡;而管理失和则指由于管理不当导致过程与结果都失去和谐状态,根在冲突,它会威胁组织凝聚力,使管理失去美感。这里重点观察人际失和之症,以加强管理之和谐。

首先,认识人际失和的类型和原因。人际失和是指因为认知不一致而导致的关系冲突状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权力冲突因身份差异和结构差异而产生,常发生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符号冲突因学科差异和人格差异而产生,容易伴随和而不同的专业差异,常发生在教师之间;代际冲突因年龄差异和沟通差异而产生,常发生在师生之间;角色冲突因环境差异和目标差异而产生,常发生在学校与外群体之间。[8]上述四类冲突都有成熟成套的管理对策,此处不再赘言。

其次,把握冲突与和谐的关系。长期的管理失和肯定不正常,短期的管理失和并不可怕。冲突与和谐是一种互相伴随、互相激励的螺旋上升关系,每一个不和谐问题的有效解决,都会再次加强组织的和谐。

最后,诊断学校管理的冲突水平。如果学校处于完全静止的平衡状态,即不和谐水平是零的状态时,管理将失去活力,此时需要适当激活冲突水平,激发兴奋,使学校“活起来”,鲶鱼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 用均衡改造学校管理和生活

和谐包含平衡、中庸、刚好等美学思想,管理之和谐是用好均衡的艺术,讲究恰如其分的平衡,过和不及都不好,也不美。学校管理之和谐的强化,可以参考三个方面。

一是均衡运用两类管理知识。学校管理要保持理性与非理性的平衡,保持明述知识和默会知识的平衡。首先,以模糊辅助精确:管理者要巧妙掌握各管理要素的平衡,利用模糊来保留组织的弹性,减缓和模糊精确与计算的非情感性,把握管理节奏,采用刚柔相济、走动管理等手段,体现管理为人的善,增添朦胧之美,能够避免管理刚性折断。其次,以无用辅助有用:做有用之事,是管理的主旋律,即事事有结果,人人有成果,这也是管理应有之义;珍视和利用无用之用,以此协调心情,给管理加点调料,学校生活才有滋味。再次,以留白辅助“满当”:学校管理必须有清晰的结构和框架,有严密的制度安排,有正当丰富的教学和活动,满满当当不松懈;在满当之余,要辅以留白,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留白、管理手段和内容的留白、管理方式和能力的留白等。[9]

二是平衡建设良好生活方式。美好教育生活是气质优雅、举止从容、内容完整、精神健康的生活,也是一种十有八九、留有余地、有点调料的生活。良好生活方式意味着身心和谐,工作、学习与生活关系良好,比例合适,互相促进,不成为彼此之负担,这是学校管理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也是管理水平见高低的地方。客观而言,一段时期内,知识和信息、管理和责任、质量和效能等所构成的绝对负担不会有减轻趋势,能够减轻的只是心理负担,如此,绝对负担就不会产生问题。为此,学校需要建设内容完整的教育生活,即“时教必有正业”与“退息必有居学”相结合、课上和课外相辅助的生活。对于教师而言,指专业和非专业生活的配合与均衡;对于学生而言,指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平衡。学校管理者要花心思让空与满、忙与闲相得益彰,使生活充满节奏感,使师生心情得以放松,由此来缓冲专业压力和学习压力,让一切走向美好。如此,教育很美,管理为善,才是真实的。

三是关注和权衡两种管理结果。无论管理过程如何被精心设计和步步优化,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理性和非理性两种结果,好的理性管理结果,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成果。权衡这两种管理结果,是学校管理之和谐的基本功。第一,利用好的成果。利用学生成长成就、教师工作成就、学校收获的组织成就等,在清晰贡献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分配,容易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管理文化;通过量化统计,清晰掌握和呈现每个学校成员的贡献,能够增加组织承诺水平;对照管理目标检查和反思工作结果,利于查漏补缺,修正管理行为。第二,关注人文目标。当绩效目标一直处于显著位置时,人文目标可能会被淹没或遗忘,就可能存在管理目的异化的风险,也存在轻视不可见结果的可能。因为学校组织的无形产出很多,教育和管理中的很多收益都是无形的,其价值很难评估。这就导致一些人可能信心挫败,自尊受伤,形成新的压力和焦虑,带给学校不安因素。[10]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研究数据,制订学生学习干预计划和教师分类培养计划,其中对后发展学生和能力不足教师的帮助计划尤为重要,从而把人人进步、人人获得、人人发展落到实处。管理可以生产绩效、观照精神、升级审美,而且这三者能够同时实现。我们确信,高质量学校管理最终可以成就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管理成就生活[M].李亚,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7.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390-391.

[3] 新华社.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EB/OL].(2018-08-30)[2022-02-04].https://www.xuexi.cn/3f9cddfe3f25c4d1731cfaa7 0e8f7962/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4]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2-02-04].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5] 克罗齐.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

[6] [7] 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M].詹正茂,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120-121,130.

[8] 张东娇.学校文化冲突发生、表现与管理策略[J].教育科学,2016(1):1-6.

[9] 张东娇.论学校管理的微妙性均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6):27-32.

[10] 张东娇.论当代高等学校管理的目的、取向和手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7-24.

(编辑 謝 凡)

注释: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0年度委托项目“向基础教育倾斜—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建设实践研究”(项目编号:TC200V06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美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德润童心 雅美育人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新时代我国美育研究的进展与使命
挖掘绘本美育功能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试论文学美育中的审美评价能力——兼论“多元解读”和“多元有界”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