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本土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挖掘与探索实践

2022-05-05 19:42张秋昭张书毕余章俊郑南山李增科张婷婷
高教学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

张秋昭 张书毕 余章俊 郑南山 李增科 张婷婷

摘  要: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各高校、学科均开展国际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扰乱正常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现有“本土国际化”教育与教学范式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一套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本土国际化;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1-0009-05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ll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have launched the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teaching models. The sudden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disrupted norm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major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xplores and builds a set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odels oriented towards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teaching model,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under the COVID-19.

Keywords: COVID-19; loc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2015年10月,國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文件,要求各部门、各省、各高校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的建设,不仅要力争推动我国一批大学和高水平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行列,而且要尽快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办学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提高相关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我国高校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知识发现的中坚力量,成为继承和传播我国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成为培养爱国爱党、高素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拔尖人才的主要基地[2-4]。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是现代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中国大学教育面向世界办学和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教育途径[5-6],更是“双一流”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2,7-8]。

现代大学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开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才聚集优势,先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开启了大学教育的国际化,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综合性创新人才视为保持其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9-11]。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十分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较早明确了创新人才培养标准的科学设置和培养目标,比如哈佛大学进行了5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标准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明确,其中一项就是要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德国政府主导实施的“卓越大学”计划,旨在实施德国大学与国内科研院所、其他国家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日本政府也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将人才培养国际化作为本国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后制定了“全球化30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旨在推动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多所日本高校建设成“国际化的重点大学”。

在国内,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化人才培养受到了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先后开展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先期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高等教育观念的国际化、高校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国际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国际化[10-15]。为了探索和实践本校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中国矿业大学先后成立了国际学院、孙越崎学院,专门探索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招收大一新生时开始进行国际化理念、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大二、大三和大四等不同阶段,学校还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所国际名校开展了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本硕连读等合作。依托众多的国际化科研与交流平台与项目,在“双一流”建设经费、省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省品牌专业建设经费的支持下,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疫情前连续多年均派出约二十名学生前往国外高校进行海外实习、交流访问,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海外学习经验交流,编制相关报告,收到了较好效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彻底扰乱全国各地高校原有的教学秩序,也打乱了世界各地高校间的合作办学、正常学术交流。疫情初始,教育部发布了《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加强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课堂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秋季学期复课活动全面启动。

然而,国外部分国家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相关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受到极大干扰。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顺利开展国际化教学,成为高等学校探讨的课题之一。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现有“本土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兼顾新冠肺炎疫情,从当前中国国情、学校和专业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并构建一套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从信息化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实践仿真平台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对其他单位类似专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新冠肺炎疫情启示下的“本土国际化”内涵挖掘

(一)“本土国际化”教学理念

“本土国际化”理念,由瑞典马尔默大学的副校长本特·尼尔森在上世纪最早提出[10]。它的核心做法包括,借鉴国际上现有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国民族文化特性和本校实际情况,形成新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为本国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经济发展等服务。目前,“本土国际化”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它一方面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立足本土实际,在实施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保持各高校自身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特点,最大化实现国内国外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的有机结合[3]。其主要内容包括[16]:

1. 课程目标国际化

瑞典马尔默大学认为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下列三方面的基本素质,所有专业的课程目标设置应以此为准绳,一是具有国际化的学术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能够胜任本专业领域内不同岗位的工作;二是具有跨国际文化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多种族、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环境;三是具有国际化交流的能力,能够积极了解、参与所在地与全球相关议题的体制及会议。

2. 课程内容国际化

马尔默大学专业课程的内容不仅涉及专业相关知识,更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国际史、环境、民主、人权、宗教、人类发展、种族、和平与冲突等国际政治与经济通识元素,使部分课程转型成为跨学科的国际通识课程。马尔默大学通过将专业内容与通识内容相融合,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本土国际化”。

3. 信息技术与师生资源国际化

马尔默大学的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和信息技术服务,图书馆中的资料文献语言多为英语;其30%在读学生有移民背景,加上吸引了众多国际学生,还有经过国际化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形成了重要的国际化师生资源。

4. 教学方法国际化

在教学方法上,马尔默大学形成了一种名为“行动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通过跨界(跨文化、跨国家、跨学科)行动方法(如演讲、社会实践、团队建设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本土国际化”教育理念对于我国相关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尤其是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生源结构逐渐变化,生源国别、种族文化也日益多元化,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带来”的教学资源,兼听则明,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在把好质量关的同时尽量提供给外国留学生一定的政策和奖学金支持,以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或访问交流,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我国的“本土国际化”探索与实践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断拓宽国际化相关课程的覆盖面,提高广大学生群体的国际化视野,共同提高教师、学生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国际化意识,各高校和二级单位在开设相关课程和设置相关课程目标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对专业传统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更要放眼全球最先进的科学与技术进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二是要不断调整课程结构,融合跨国界、跨文化与跨学科内容,目前很多高校的国际化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脱节,学生往往不能将二者结合到一块,需要适当调整原有的课程结构,整合跨文化、跨学科内容,丰富课程知识体系,加强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三是引进外国课程、教材,提高教师素质与学生英语水平,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推行双语教学,促进本国学生与留学生的学术交流。四是充分挖掘利用国际师生资源,通过邀请外籍教师开设双语课程、邀请国际留学生开展学术沙龙等形式,鼓励他们与本土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为学生提供文化、思想碰撞的机会。

(二)新冠肺炎疫情启示下的“本土国际化”教学理念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改革[17],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信息化教学在全国的普及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很多高校无法正常开学,学生只能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受制于网络资源、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学生个人的学习环境和态度、网络状况、课程实践等因素,原本的“本土国际化”教学理念显得太过狭隘,如其中的信息技术国际化基本只涉及英文的资料文献、师生资源国际化太过强调外籍师生的“现实”接触、教学方法国际化因过于注重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忽略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等。

新冠肺炎疫情启示下的“本土国际化”理念,在原有“本土国际化”理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化教学的作用,不光强调教学目的和内容,也强调教学方式。在当前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挖掘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线下上课与实践“二分天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信息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体系,凝聚信息化教学师资力量,构建信息化教学实践仿真平台,从信息化的角度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

二、新冠肺炎疫情启示下的“本土国际化”探索与实践

在“双一流”建設大背景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情况下,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结合“本土国际化”理念,探索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

1. 信息化教学课程设置。立足本土,调研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关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充分考虑疫情期间的特殊性,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借鉴国际专业优秀教材,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开设如数字矿山技术等双语课程,编著如《GNSS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等外文教材,聘请外籍教师进行线上教学,使用英文电子教材、PPT,定期进行线上考核。力争实现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提升广大学生的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6]。

2. 信息化教学平台。调研现有信息化教学平台(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培训教师的平台使用以及线上教学能力。课前向学生推送相关课程的英文电子教材,课上采用英文PPT进行双语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屏幕共享、课堂训练、弹幕互动等功能,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3.在教育部“双万计划”建设的驱动下,积极引进和参考国内外高校开设的开放课程,建立项目化的代表性国际教学案例库,研究由国内外实际的代表性测绘工程项目向课堂教学案例的转换方法及经验。疫情期间,我校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的数字测量学等精品课程在选课人数、学习数据等方面较以往均有大幅增长。

4. 疫情期间积极向学生推送国外优秀专业教材的电子版本,落实 “本土国际化”,通过邮件往来、线上会议等方式加强国际、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科研项目、国际国内学术竞赛、国际线上会议等培养创新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师资力量

1. 面向全球招聘教师进行线上授课、学术交流,积极引进本专业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科研教学团队以及具有国际工程教育背景的优秀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

2. 鼓励本校本专业教师在疫情期间与世界知名大学相关领域的团队开展线上访问、交流,探讨信息化教学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与世界知名学者建立合作关系。

3. 灵活聘请专业领域外籍教师、国际知名学者、一流大学教授进行短期线上授课,开设线上学术讲座,加强国际交流,为进一步合作夯实基础。

4.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以科研合作与国际化交流为推手,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研讨,同时推动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管理体制和奖励机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推动、约束、激励”机制。

(三)信息化教学实践仿真平台

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于许多工科有大量的理论教学,也不同于其他实验学科和专业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模式,需要特定的专业实验环境(野外和室内)、专业测绘仪器来开展教师指导和学生实际操作等,这些特点都对本专业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疫情缓和后,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原有的国际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上,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了在线实践教学的新途径。

1. 优化现有国际化平台,利用国际开放实践平台(如国外开放实验室、开放项目等),挖掘校企国际化合作平台(目前已与大多国内知名测绘厂商建立合作关系)的深度融合机制[18]。

2. 开发相关课程实践软件,建立学生和实践指导教师(含兼职研究生)的线上一对一沟通和交流机制,撰写实践实习软件的安装说明和使用文档,搭建相关实践环节的虚拟教学实践环境,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共享实践教学软件,进行远程实践教学和实践指导[19]。

3. 充分利用本专业建设的矿山测量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获批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工程项目,与国内相关院校、企业开展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挖掘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资源,同时积极挖掘国外高校相关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有效开展线上实践教学活动。

三、结束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依托“双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双一流专业”计划建设、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在现有的“本土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探索并构建一套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从信息化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实践仿真平台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其探索与实践成果对于类似院校及专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媛,宋旭.“双一流”大学建设重点之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7(6):53-54.

[2]张大良.“双一流”背景下江苏高教强省建设的策略选择[J].江苏高教,2017(7):1-3.

[3]高井祥,张秋昭,张书毕,等.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专业“本土国际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矿业,2019,35(2):1-3+7.

[4]练忆茹,夏楠,汪灏,等.依托双一流高校建设提升城市能级的策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6):83-88.

[5]高井祥,李增科,王坚,等.测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学模式研究[J].矿山测量,2012(1):84-85+91.

[6]王志强.江苏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策略探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1):65-69.

[7]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5):72-76.

[8]沈健.江苏省实施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展望[J].江苏高教,2015, (5):6-8.

[9]邬大光,赵婷婷,李枭鹰,等.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与基本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0(1):4-10.

[10]韩阿伟.“985”高校本科生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43):119-120.

[11]宣华,郭大勇,周蕊,等.国际化办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S1):102-105+114.

[12]魏炜,赵云.搭建国际化培养平台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J].教育教学论坛,2016(36):1-2.

[13]曾明.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156-158.

[14]李晓红.对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思考——兼谈武汉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实践[J].世界教育信息,2013(2):5-10.

[15]王根顺,路丽娜.我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4.

[16]杨心.瑞典马尔默大学课程国际化策略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4,27(9):25-28.

[17]孙舒,赵俊丹,李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C]//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气体行业发展高峰论坛,2015.

[18]杨化超,张书毕,卞和方.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業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47-149.

[19]杨海军,张惠萍,程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0):194-196.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