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校“三治融合”模式探究

2022-05-05 01:10黄橙橙
文教资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治融合模式探究高校

黄橙橙

摘 要: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当下,优化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法治建设、师生的德治教育、学生的自治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三方主体,应当发挥同向增效的作用。但目前部分高校的管理体系缺乏法治、德治、自治的融合统一,造成了某方面的作用缺失。创新新时代高职学生“三治融合”模式,将法治、德治、自治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协同发力、融合增效,打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节点,让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根基更牢。

关键词:高校 “三治融合” 模式探究

一、创新“三治融合”新形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管理体系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宽管理育人途径,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实效性帮助。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建立有相应的管理体系,但是缺乏法治、德治、自治的融合统一,造成某方面的作用缺失。创新新时代高职学生“三治融合”模式,发挥法治、德治、自治深度融合带来的同向优势,打通三全育人的关键节点,让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根基更牢。坚持自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法治作为高校管理的根本,德治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保障,健全和创新高校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学生自治机制,强化校纪校规的权威地位,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高校管理育人全过程。

二、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现状,笔者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特设计调查问卷,同时,在各班级抽取部分学生干部、两委干部和普通学生,以及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进行了座谈和交流。笔者选取在龙岩高职M学院展开全面调查,并以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建议。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本次调研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共组织1800名学生参加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全校各二级学院学生,涵盖了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級学生,回收问卷1750份。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大体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于目前高校管理体系现状的反馈意见。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中有980名女生,占总比例的56%;770名男生,占总比例的44%,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其中,大一学生有680名,占比38.9%;大二学生有612名,占比35%;大三学生有458名,占比26.2%。总的来说,样本中女生比例、大一学生比例较高。

2. 调查对象对于校园法规校纪的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法律的意识相对淡薄。对于非法律专业的高校大学生,高校设置专业的法制教育课程比较少,基本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公共必修课。由于法律课程的特殊性,课程内容偏向于讲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和理论的法律知识,缺少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案例的介绍和讲解,造成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能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另外,在调查是否会通过多渠道主动学习法规校纪方面,发现平时通过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号推文、微博推送、新闻客户端等渠道去学习法律内容的人数比例最高,为42.8%;通过学生手册学习班会、校园板报等形式学习法规校纪的为39.2%,这个数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这反映出学生主动学习法规校纪的意愿还是比较高的,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进行法治学习的比例更高。

3. 调查对象对于高校德育内容的学习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在“大学生是否需要注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您是否认同优秀校园文化宣传对于高校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的两题中,大多数同学都持赞同认可的态度,分别占65.2%和59.2%,大家对于高校德育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调查对象中有72%的学生希望高校增设网络化宣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贴合大学生实际的德育活动。

而针对德育活动形式单一的情况,向广大学生提问希望增设什么样的德育活动,超过一半比例的学生希望通过新媒体宣传优秀校园文化,打造道德标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中。

4. 调查对象对于学生自治组织的认知

从数据结果来看,学生还是很愿意参与到学生群体性自治组织建设中的,只是看法不一。其中,认为参加学生自治组织能够参与班级决策、增强班级议事的话语权、提高自我管理意识的,占总比例的45.2%;部分学生认为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可以对学生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出现班干部一言堂的情况,占总比例的35.6%;还有学生认为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协调能力,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仅有4.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与到学生自治组织中。

而针对高校学生自治管理路径单一、活动形式陈旧等情况,向广大学生提问希望增设什么样的自治管理形式,其中设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设置学生干部监督委员会、建立班事班议制度等更受到学生的期待。

(三)总结

1. 大学生主动学习法规校纪的意愿整体较高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从M学院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平时会主动关注法规校纪,主要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法治内容学习。很多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正确认识法治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法治内容的特殊性,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抽象法律理论概念和法律理论知识,我们需要探索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

2. 打造丰富的高校德育活动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日常需要加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特别是要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大学生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德育活动时,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实德治根基,重视高校文化导向,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注重优秀校园文化的宣传,开展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学生身边的精神家园。

3. 完善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建设

高校学生自愿参与学生群体性自治组织的热情较高,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学生自治组织能够参与班级议事过程、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协调能力,同时能对学生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班级管理的民主性。针对学生提出的自治组织管理路径单一、活动形式陈旧等情况,高校需要创新自治组织形式,加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自治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探索学生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自治机制。

4. 深化法治、德治、自治的融合统一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宣传的同时,需要注重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都属于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重要主体,这两个主体需要优势互补,才可以更好地完善高校管理系统。“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将法制教育中的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理念与道德教育中的诚信、礼义等观念相互结合,更好地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对于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应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以此维护法律的地位。[1]高校中开展两者结合教育,主要是让在校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权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明白法律的神圣地位不可侵犯的道理。道德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补充,优秀的德育活动可以涵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了法治和德治的基本保障,融入大学生自治管理建设,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群体性自治组织,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三者相辅相成。

三、创新“三治融合”新形式,让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根基更牢

通过加强学生群体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以班级、宿舍为单位的学生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深化学生自治,引导班级全员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增强学生自治意识,促进班事班议、班事班办、班事班管;确立班级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用程序公正来确保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行。首先,就学生代表的选举、任免和监督而言,建立健全班级学生代表大会制度需要有合理的途径。即从班级所有学生中按照一定比例以相应的规则选出学生代表,同时要确保学生代表来源的全面性,保证按宿舍和男女比例进行分配。选出的班级学生代表,以一个月或半学期作为周期召开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负责审议班级重大事项,制订及修订班级班规,对于重要班级决议负责制定班级投票机制;征求学生重大诉求并在会议上提出讨论;同时负责对学生班干部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其次,要完善与学生代表大会管理相关的各项机制与保障体系,为学生代表日常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学生干部作为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自治组织,需要抓好班委的日常培训。第一,要学习岗位职责,学习规章制度,落实班委“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第二,定期带领学生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对于学生干部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利用线上线下开展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把握学生干部思想动态。第三,运用主题培训、团体辅导等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找到学生干部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2]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法规校纪保障,推动全员守法。法制文化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法治精神和理念。[3]相比较生硬的法律概念和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引导和提高大学生关注法律意识,保证校园的和谐稳定。高校法治文化应该从制度、物质、精神三个方面加强:第一,完善学校校纪法规,建立公正的民主监督机制。高校需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来依法治校;另外,学校应设置意见反馈渠道,鼓励在校师生对于高校内的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意见,学校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和添加。第二,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法律咨询服务组织,主要通过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教师或法律专业的学生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此外,高校可以在学校公众号上设立专门的法治专区,开通线上法律咨询。同时,将一些经典的校园案例以及法制教育宣传视频进行分享,以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法意识。第三,强化精神建设引领,让学生自觉接受和学习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德治根基,重视高校文化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学生身边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包含爱国、重礼、自强等多方面。[4]面对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高校应加强和落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通过校园基础设施建立宣传渠道,如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思想、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另一方面,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带进课堂、走进学生、教育学生。同时,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在生活点滴处领悟传统文化精髓。借助榜样的力量,培育班级道德标兵,打造“日行一善”品牌,激发“我自爱校,我自爱班”的共同情怀。

“三治融合”的最大生命力在于融合,建立学生管理的“一约、两会、三团”组合拳,让自治、法治、德治协同发力、融合增效。活用“一约”,一约即班规宿约,让学生将自身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项,以“班言班语”的方式进行规范。巧用“两会”,两会指班级成员议事会和班委参事会。班级成员议事会由班长召集班级成员以及利益相关者组成,班委参事会由班级干部、学生党员、宿舍长等组成,通过专题会议等方式,共商班级日常事务和重点难点工作。善用“三团”,三团指百事服务团、法规校纪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和法规校纪服务团由班级的志愿者组成,日常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法规校纪咨询等服务。道德评判团由优秀学生、道德标兵等组成,以道德評议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革除陋习、树立新风。

四、融入新媒体技术打造“三治融合”升级版,让高校学生管理动能更强。

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学习的要求。新媒体技术的灵活性、实时性、广覆盖性等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很多途径。将新媒体技术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努力让“三治融合”在推动高校学生管理上发挥更大效能。从重点管理向全面管理深化,从传统管理向数字管理深化。例如,建立线上学生组织培训课堂,开展网络主题培训等,提升学生自治组织综合能力;通过设立专门的线上法治专区,组建线上法制宣传团队,开通线上法律咨询,分享经典的校园案例以及法制教育宣传视频等,提升学生的学法意识[5];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将法律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案例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时事要闻,关心时事热点和国家大政方针;借助校园网站开设优秀校园文化互动专栏,推送经典故事、好人好事、校园先锋事迹等,让学生们切身感受校园榜样的力量。加强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关注学生网络舆情,把握学生干部思想动态。

五、结语

通过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对学校的法治建设、师生的德治教育、学生的自治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提炼和分析,力争找准“三治融合”的切入点,提出管理解决策略,从而有效推进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创新。坚持自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法治作为高校管理的根本,德治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保障,健全和创新高校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学生自治机制,强化校纪法规的权威地位,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高校管理育人全过程。同时,探索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达到协同发力、融合增效的作用,打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节点。

参考文献:

[1] [3] 石伟.“浅谈高校法制教育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J].法制博览,2019(8):131-132.

[2] 常经营.思想引领,“1+2+3”学生干部培训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6):58-59.

[4]位青青.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建设中的价值与实现途径[J].农家参谋,2019(9):138.

[5]卢昱静.新媒体形势下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的路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9(22):198-199.

基金项目: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基于‘三治融合’模式下的三全育人实践研究” (MXZYSQYR18) 。

猜你喜欢
三治融合模式探究高校
以“三治融合”创新乡村治理
“三治融合”视域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构建
三维摄影摄像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