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2022-05-05 07:08吕吉华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导学互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摘 要】文章重在介绍编写数学导纲的原则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借此帮助其他初中数学教师积累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经验,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导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12-0055-03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立足素质教育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数学教学应以生为本。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借鉴杜郎口中学、杨思中学等学校的教学思想和具体做法的过程中,研究出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所谓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是以导纲为基础进行自学、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写导纲,第二个阶段是引导探究。其中,第二个阶段由四个环节构成,分别为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反馈训练。由此可见,导纲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串联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既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又便于教师了解学情,准确掌控课堂。

实践证明,在课堂中有效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发挥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经历一系列探究活动,积极地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其數学学习能力。由此,久而久之,学生能成长为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基于此,教师可以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灵活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具体策略如下:

1   编写导纲,夯实基础

导纲是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途。所以,教师在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遵循相关原则,有策略地编写导纲,打牢教学基础。导纲是以问题为主的数学教学依据。在编写导纲的时候,教师应遵循相关原则设计问题。

1.1  遵循问题的创新性原则

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难懂,他们在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价值的关键。减轻畏惧心理,产生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对此,在设计导纲的时候,教师要遵循问题的创新性原则,设计出有新意的问题,使学生借助问题产生求知欲,夯实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

1.2  遵循问题的梯度性原则

新课标要求教师立足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实施数学教学。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一股脑地讲述数学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内容形成深刻理解,陷入了“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中,影响了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高[2]。基于此,教师在编写导纲的时候,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以数学知识的难度为参照,遵循问题的梯度性原则,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逐步深入地理解数学内容,做到“学得会,记得住,分得清”,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以“全等三角形”为例,教师在编写导纲的时候,可设计如下问题:

(1)随意画出三个三角形,再分别画出它们的各个内角的平分线,你会发现什么?

(2)已知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3)求证:到角两边的近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1.3  遵循问题的多样性原则

举一反三、迁移知识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关键。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体验多样化的活动学习了数学内容,接下来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应用数学内容的过程是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过程,能够锻炼其数学应用能力。

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为例,教师可在导纲中设计如下问题:

(1)认知性问题:在∆ABC中,三边长a、b、c如存在(  )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探究性问题: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请问它的第三边长是(  ),它的周长是(  )。

(3)拓展性问题:若∆ABC的三边a、b、c满足条件a2+b2+c2=6a+8b+10c-50,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2   实施教学,导学互动

有步骤地应用导纲是有效实施“导学互动”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学生借助导纲探究数学知识。

2.1  颠覆课堂,自主学习

自学导纲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步[3]。新课标要求教师依据学情实施教学,自学导纲是学生自主学习,展现学习情况的活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时需要教师翻转课堂,把握课前时机,为学生发放导纲,使学生获得自学依据,进而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识,建构初步认知,同时暴露学习问题,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依据,也为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可以提前将导纲发放给学生,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纲,也可以使其合作学习导纲。学生在学习导纲的时候,要带着导纲中的问题走进数学教材中,边读教材边思考,从教材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完善导纲。在此过程中,学生应随时批注自己遇到的学习问题,存在的学习困惑等,如在批注学习问题的时候,可以在相关内容旁打问号,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展现自己的自学情况,还可以为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提供依据。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时间上交导纲,之后则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每一份导纲,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为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打好基础。同时,在阅读导纲之际,教师可以就学生批注的内容进行解答,为学生指明自学方向,驱动学生继续自主探究数学内容,提高自学效果。

2.2  合作互动,理解所学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是课堂教学的线索,“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4]。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导纲对数学新知内容建构初步理解,接着,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学所得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导纲的作用,引导学生合作互动,通过碰撞思维理解所学,同时锻炼合作探究能力。

2.2.1  异质小组,合作讨论

异质小组是合作学习小组的重要构成,是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构成的学习小组。在实施“导学互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异质小组为依托,分配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承担各自的任务,就导纲内容进行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帮互助,进而理解导纲内容,并确定课堂学习重难点,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教师在开展异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差异,设置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职务。接着,小组长引导小组成员依次展示导纲内容,提出自学时的问题,学生共同探讨,互帮互助。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的时候,教师巡视课堂,认真观察每组的讨论情况,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重新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进一步认识了新知,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2.2.2  小组展示,师生互动

小组展示是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展示的内容,应用适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继续发挥自主性,深入地探究数学内容,由浅入深地理解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探究能力。

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例,学生在合作交流后,发现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方面存在问题。基于此,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平行四边形及其对角线,提出问题:“这两条对角线有怎样的关系?”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不同的猜测,增强了探究欲望。对此,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引导学生交流验证猜测的方法。学生会提出多种方法,如测量法、实验法等,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操作,总结数学结论,验证猜想。在学生合作验证后,教师按照先测量后实验的顺序引导学生展示验证过程。基于学生呈现的实验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将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在一起,在对角线的交点处钉一颗图钉,绕着图钉将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旋转180°,此时两个平行四边形是否重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继续操作。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结合学生的验证过程进行总结,展现数学结论。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继续探究数学知识的机会,还使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活动,由浅入深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锻炼了数学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2.3  导学归纳,建构体系

导学归纳是梳理导纲内容、建构思维导图、系统认知课堂所学的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掌握了诸多的数学知识点,形成了思考脉络。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思维导图便于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和已有知识储备,把握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導学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完善导纲的过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所得,引导他们利用导纲绘制思维导图。

以“轴对称”为例,实际上,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了轴对称内容,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导纲为依据,梳理轴对称内容,同时迁移数学学习经验,呈现小学阶段的轴对称内容。之后再让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轴对称知识整合到一起,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就不理解的内容与小组成员交流,进而完善知识体系。最后教师选择优秀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引导其他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如此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主动向他人学习,增强自主学习欲望。

2.4  反馈训练,学以致用

反馈训练就是课堂练习,旨在借助课堂练习使学生应用所学解决问题,实现学以致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5]。教师在导纲上呈现了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可多得的训练资源。同时教师需要以导纲中的问题为基础,呈现其他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以“整式的加减”为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主回答导纲上的问题,接着利用课件呈现选择题、填空题等,并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面两道题为例:在7x2-4x+1-x2-2+6x中,7x2与(   )是同类项,-2与(   )是同类项;去括号得到-x+2(y-2)=(   ),2a-3(b+c-d)=(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先引导他们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订正答案,解决简单问题,之后再重点解决遗留问题,完善学生认知。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了数学内容,还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地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施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对此,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遵循适宜原则编写导纲,有步骤地进行“导学互动”,发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价值,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潇.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20(15).

[2]袁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0).

[3]省永鸿.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学周刊,2020(7).

[4]朱建英.对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相关问题的探讨[J].名师在线,2020(18).

[5]马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天津教育,2020(31).

【作者简介】

吕吉华(1978~),男,汉族,山东东营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导学互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