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人民警察执法与个别谈话语言对比研究

2022-05-05 02:26彭春芳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个别谈话人民警察用语

彭春芳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自从产生语言以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就像衣食住行一样不可或缺。监狱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其语言使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要实现“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目标,离不开对罪犯的管理、教育和矫治,而要对罪犯进行管理、教育和矫治,离不开语言。监狱如何使用语言对罪犯进行有效管理和教育,是关注罪犯改造质量的监狱研究者和监狱实务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监狱语言研究的文献回顾

对监狱语言的研究,研究者主要是从一个主体两个视角进行:一个主体是指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监狱人民警察的语言;两个视角是指整体视角和语境视角。所谓整体视角,主要是讨论监狱人民警察整体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质。研究成果主要有:邹兰芝《试论监狱警察的语言素质》[1]、白焕然《口头·笔头·拳头——论学习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2]等。所谓语境视角,是指探讨监狱人民警察在不同场合如何使用语言。主要分两种语境:执法语境和教育语境。而教育语境又可以分为集体教育语境和个别谈话语境。(1)探讨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的研究成果有:王帅《论监狱人民警察执法的语言艺术》[3]、赵仁林《监狱警察执法语言能力提升的实务研究》[4]、顾伟《关于规范监狱人民警察管教言语的思考》[5]、胡平等的《论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能力培训》[6]。(2)探讨监狱人民警察集体教育语言的研究成果有:何徕的《罪犯教育艺术》[7]刘洪秋的《谈监狱“三课”教育口才的表达技巧》[8]、刘洪秋、靳建辉的《监狱“三课”教育口才表达方法谈》[9]、刘娟的《罪犯队前讲话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探析》[10]。(3)探讨监狱人民警察个别谈话技巧的有:王磊的《个别谈话语言艺术浅析》[11]、覃春雷《对当前罪犯个别谈话教育工作的反思》[12]、张建秋《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13]、高海平、张颖的《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谈话的技巧》[14]、罗艳的《罪犯个别谈话教育实用技巧探索》。也有研究者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监狱语言,如汤泉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情景语境研究》[15]、赵常友的《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狱警话语的特征及功能研究》[16]。

从研究成果来看,多数研究成果关注于定性研究,主观性较强,缺乏定量的数据分析。本文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和个别谈话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让监狱人民警察对两种语境的语言使用差异准确把握,合理使用语言,以达到管理和教育罪犯的目的,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二、研究设计

(一)语料库

2010 年,司法部办公厅下发了部门规章《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工作规范用语》(司办通[2010]39 号)这是监狱人民警察执法工作规范用语的指导性规范。此规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执法工作重点环节规范用语;二是执法工作接待来访规范用语;三是执法工作接待媒体规范用语。三个部分的规范用语,只有第一部分是针对罪犯的,为了便于与罪犯个别谈话进行比较,所以,我们只选择了第一部分规范用语。第一部分规范用语主要包括九个方面——收押、收容(收治)现场规范用语,生活现场规范用语,学习现场规范用语,劳动现场规范用语,会见现场规范用语,遣送现场规范用语,办理(协办)服刑(劳教、强戒)人员案件规范用语,处理服刑(劳教、强戒)人员申诉、控告的规范用语,办理服刑(劳教、强戒)人员监(所)外执行规范用语,其中“会见现场规范用语”主要针对罪犯亲属,我们将此部分规范用语排除,就此,我们建立监狱人民警察执法用语语料库,共894 字符。

我们选取张建秋著的《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第3 版)中“应用篇”中“案例7”中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的个别谈话中监狱人民警察的语言,建立监狱人民警察个别谈话语料库,共2738 字符。

(二)研究设计

我们采用PHP 简易中文分词(SCWS)第4 版(UTF8) 分词软件进行分词,主要采用AntConc3.5.8 语料库分析软件和“语料库在线”(www.cncorpus.org)中的“字词频率统计”工具对以上语料库进行分析。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与个别谈话语言由于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完全一致,执法语言最主要的是达到管理的目的,个别谈话目的主要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二者在语言使用上有哪些不同?

三、执法语言和个别谈话语言比较分析

我们采用“语料库在线”(www.cncorpus.org)中的“字词频率统计”工具对自建监狱执法语言语料库和个别谈话语言语料库进行词频统计,按词频率高低排列,前20 个词(包括标点符号等)(见图1、图2)。

图1 执法语言前20 个词词频表

图2 个别谈话语言前20 个词词频表

分析图1 和图2 发现,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和个别谈话语言有同有异,但不同点更明显。我们结合采用AntConc3.5.8 语料库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二者的异同点可以总结如下。

(一)相同点:倾向于使用短句(包括短分句)

表一是前面两个自建语料库和两篇学术论文中逗号和句号的出现频率。

表一 逗号和句号的出现频率

从表一可以看出,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和个别谈话逗号和句号的使用频率比较接近,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口语表达,有着口语表达的共同特点。比较笔者随意选择的两篇学术论文——刘强的《俄罗斯监禁刑罚执行变更制度对中国的借鉴与思考》和顾晓浪的《关于拟假释罪犯社区矫正调查评估的理论与思考》,发现二者在逗号和句号的出现频率上明显低于执法语言和个别谈话。这说明学术论文语言每一个分句或句子字数多,所以逗号和句号的出现频率低。而监狱警察执法语言和个别谈话是口语表达,停顿较多,每一个分句或句子字数少,所以逗号和句号的出现频率较高。也就是说,作为口语表达,监狱警察执法语言和个别谈话都倾向于使用短句(包括短分句)。

关于监狱口头语言使用短句的特点,实务工作者早已有所观察。“一些具有激励性的短语有助于安定服刑人员的心理,促使其安心改造。”[17]

(二)不同点

1. 执法语言中表身份的主题词“警察”与个别谈话相比,使用有显著性差异

我们采用AntConc3.5.8 语料库分析软件的Keyword List 功能,通过比较观察语料库(执法语言)和参照语料库(个别谈话语言),可得到观察语料库(执法语言)中频率超常的词语列表,也就是主题词表。为生成主题词表,我们将两个自建语料库转换成AntConc 可以识别的扩展名“.txt”的两个文档。提取执法语言语料库的主题词表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打开AntConc3.5.8,在File 下拉菜单选择“Open File(s)”,添加“执法语言.txt”作为观察语料库,Global Settings 下拉菜单中选择以“Character Encoding”中“Current Encoding”选择“Chinese En⁃codings”选择“Chinese(euc-cn)”。点击菜单中的“Tool Preferences”,选择“Keyword List”中的“Show Negative Keywords”,点击“Add Files”,添加“个别谈话语言.txt”,点击“Load”其他默认。点击菜单中的“Keyword List”,点击“Start”,得到图3。

图3 执法语言主题词

从图1 可以看出,执法语言中表身份的“警察”,出现频率为1.5066,而在个别谈话中没有。“统计学一般认为卡方值(自由度为1 时)如果大于临界值6.64,则表明该值在0.01 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有意义的。”[18]主题词表中的Keyness 值也就是卡方值,“该值越大,表示该词的主题性越强”[18]。图中所列监狱执法语言中表身份的词——“警察”的Keyness 值是25.73,高于临界值6.64,说明执法语言中的“警察”与个别谈话语言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执法语言强调严肃性,所以一再强调“警察”身份,而个别谈话需要与罪犯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所以谈话者必须去身份化,淡化身份意识。

2.“不得”这类表强制语气的词只在执法语言中出现

“不得”,(1)“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不许可”;(2)“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19]。从图1、图2 可以看出,“不得”只在执法语言中出现,出现频率为0.7533%,而在个别谈话中没有。我们采用AntConc3.5.8 语料库分析软件在“Concordance”观察“不得”在执法语言中的共现环境,发现执法语言中的“不得”使用都是情况“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不许可”(见图4)。

图4 “不得”在执法语言中的共现环境

“不得”是禁止性用语,法律法规规定常用,表达严肃性、强制性。执法语言强调硬度,表达强制的语气,而个别谈话强调温度,强调语言的入脑入心。因此,执法语言中使用“不得”,而个别谈话中一般不使用如此强制性的词语。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得”的使用频率和共现环境,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以下简称《监狱法》)中“不得”的出现频率和共现环境进行了分析。我们采用“语料库在线”(www.cncorpus.org)中的“字词频率统计”进行“词频统计”,通过AntConc3.5.8 语料库分析软件在“Concordance”观察“不得”在《监狱法》中的共现环境,发现:“不得”在《监狱法》也使用,但出现频率只为0.2014%,低于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这更加突出了一个事实:监狱人民警察在执法时,在语言上必须强调执法的严肃性、严格性。同时,我们也发现,执法语言中“不得”的共现环境与《监狱法》的共现环境完全一致——“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不许可”(见图5)。

图5 “不得”在《监狱法》中的共现环境

3. 个别谈话中表疑问的标点(问号)、疑问词(组)、语气词出现频率较高

从图1、图2 可以看出,个别谈话中问号出现频率达到2.0666%,在个别谈话中“词频统计”中出现频率位居第5 位,而在执法语言中前20 位中都没有问号。全面观察执法语言“词频统计”表,没有使用一个问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对问号的基本用法进行了描述:“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对问号的基本用法进行归纳:“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疑问语气。”[20]

同时,我们也发现,个别谈话中疑问词(组)“什么”“怎 样”“怎 么”“是 不 是”“有 没 有”“为 什 么”出 现频 率 为 0.5166%、0.1722%、0.1148%、0.1148%、0.1722%、0.1148%,而执法语言中以上词语、词组也几乎没有出现。

还有,个别谈话中语气词“吗”“啊”“呢”“吧”的出现频率分别为0.4018%、0.4018%、0.3444%、0.2296%,这些语气词在执法语言中几乎没有出现。

为什么出现以上情况呢?这是因为执法语言强调执法的权威性、不可质疑性,强调执法的刚性和硬性,而个别谈话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罪犯更多的信息,以达到知彼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或说服的目的,所以,主导谈话的监狱人民警察需要多提问,以更多地了解罪犯。

执法语言和个别谈话语言是监狱人民警察经常使用的两种不同语境的语言。因为二者都是口头语言,所以二者倾向于使用短句或短分句。但是,由于使用语境不同,二者又各有先点:第一,执法语言中表身份的主题词“警察”相比于个别谈话语言使用有显著性差异;第二,“不得”这样表强制语气的词只在执法语言中出现;第三,个别谈话中表疑问的标点(问号)、疑问词(组)、语气词出现频率较高。

对监狱人民警察在执法语言和个别谈话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旨在让监狱人民警察认识两种语境的语言使用特点,并自觉扬长避短,以实现对罪犯教育、改造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个别谈话人民警察用语
干了来自父母的这杯冷笑话
致敬 中国人民警察
“中国人民警察节”开始设立
人民警察节定在哪天,大家怎么看?
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方法和技巧
小议和小学生个别谈话的时机与方式
浅议与学生的谈话艺术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礼貌用语大家学!
善用心 巧疏通 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