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视角下狱政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探讨
——以我校监狱学专业侦查实践实训教学为例

2022-05-05 02:26赵福刚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学监狱实训

赵福刚

(山东政法学院 警官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实战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战化教学是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需要,是有效履行一线工作使命、完成多样化任务的需要,更是培养化解风险与应对危机能力、实现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一方面促使物证诉讼地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也促使一线执法必须更加严谨和规范。在这一改革背景下,培养适应新型诉讼制度要求的应用型法律执业人才就显得十分关键。

我校是以法学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应用型大学。其中,监狱学专业以我校狱政实训中心为依托,借助省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及法学教学实训中心的实践实训教学条件,承担着对关键法律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而这类关键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法学类(含监狱学)专业实践课程来实现。如何通过优化法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来培养高素质的法律执业人才,使他们具有案件受理,案情分析,一线执法,证据提、检、鉴的实践能力,无疑是当前我校的教学顺应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在狱政实践实训课程改革中,我校狱政实训中心集狱内侦查、罪犯心理矫治、警察实战技能三个实验室为一体,依托司法鉴定中心的师资、科研及精密仪器设备,借助校内雄厚的教学、科研及人才平台,在法学专业实践课教学与监狱学人才的培养上卓有建树,具有典型意义。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以培养实践人才为目标,克服传统实践教学之不足,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是当前法学实践教学的重点,更是监狱学实践实训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善狱政实践实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文献有:厦利民的《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改革为例》(《中国大学教学》2010 年第11期);杨炎的《创新视角的法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吉林出版社2018 年5 月版);张鑫的《完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若干思考》(《科教文汇》2012 年5月中旬刊);霍宪丹的《建立中国司法鉴定行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思考》(《证据科学》2013 年第5 期);何赛强的《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法制与经济》2015 年第6 期);关颖雄的《物证技术司法鉴定课程教学中的讲、练、研探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第12 期)等,上述文献针对法学实践教学及司法鉴定实践进行了充分阐述,但对狱政实践实训未有提及,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探索。

(二)我校监狱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监狱学是以培养符合国家公务员标准的监狱人民警察为目标的普通本科专业。其专业特点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大部分在监狱执法一线(毕业生在具有侦查权的部门就业比例越来越大)。狱政实践实训教学是法学实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没有明确狱政实训课程的设置要求,国内设置监狱学专业的高校因客观条件及师资力量不同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存在差异。当前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且并未得到充分凸显,而隶属于法学实践的狱政实训课程更难发挥其应用性作用。全国具有监狱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六所,狱政实践实训课程设置参差不齐,种种因素导致学校向监狱执法一线输送的监狱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实训能力不足,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好地适应各所在岗位对专业素养的要求。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法学专业及法律从业者的认知误区,进而影响到法学专业学生的毕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因此,发展实践教学不仅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适应当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需要。

1.监狱学专业教学模式构成(参见图1)

图1 监狱学专业教学模块

校内实验实训体系由心理矫治实验室、狱内侦查实验室、武器使用与射击实验室、警察实战技能实验室和警体训练中心这五个部分构成。学生的校外实践实训体系,由26 所省直监狱组成,是监狱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顶岗实训基地,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我校监狱学专业侦查实践实训教学为例,通过构建侦查技术多类别的实验实训项目,涵盖手印、足迹、笔迹、刑事摄影、讯问、枪弹痕迹等多领域,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案件之中,从而实现侦查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通过实践性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侦查思维,在实践训练中深化学生的程序意识、侦查意识和证据意识。狱内侦查学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要求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课程组设计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正是为了适应这种特点和需求。课程组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始终坚持规范性、开放性、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指导思想,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运用

课程的教学方式采取基础知识及原理讲授与前沿问题相结合,专业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1)以传统授课法为基础。授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程组授课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把握重点,尽量做到语言生动,气氛活跃,教学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沉闷的讲授变为学生欢快和谐的接受知识的过程。

(2)以案例教学法为辅助。授课教师充分运用设计型案例教学法和警示案例教学法,将监狱执法一线案例作为教学主线,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形成特有的实践经验技术与法学理论课程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发挥三个实验实训场所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线上预习案例,然后进行小组分工或者集体研讨、研判等,由学生主体完成案例解读和演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模拟教学法为载体。通过模拟教学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分析、解决侦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在现场勘查中,通过实际操作,在现场中发现、提取证据,增强分析案情的能力,提升侦查的实战能力。

三、现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教师教学与校外实训教学不对称,在契合度上有差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校外实训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课教师一般都是从高校毕业,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缺乏监狱实践操作和实战经验,缺乏处理复杂案例的切身经历,教学上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除了新入职教师在工作之初曾进入监狱实习一个月外,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忙于教学任务和学术研究。长期以来,教师对于案例的讲解,脱离实践,加上疫情后监狱任务加重,与高校对接不密切,难以继续提高教师的实战教学能力。

(二)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影响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狱政实训大多沿袭传统的培养方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虽然教学的目标都是培养具有专业法律事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在专业素质方面,更多的是偏向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期末的课程考核,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期末考核都以考试为主,很少注重实践实操考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监狱学课程设置理论课占居很大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很少;理论教学也是以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有限,创新性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方式基本被忽略。

(三)监狱大数据分享及情景式教学运用不到位

监狱的大数据平台集成了以罪犯为轴心的犯罪档案资料、日常劳动改造评估等多源信息,生成了实时更新的罪犯数字化画像,通过文本、语音、视频等信息大数据的分析,可做到对罪犯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精准描述以及对改造情况的动态监控与评估。由于监狱信息的保密性,学校和监狱未能在数据信息中实现共享,而且监狱中开展的大讲堂也未能与高校相对接,使得我校监狱专业的情景化教学缺少数据支撑,模拟缺乏实战性。

四、构建狱政实践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路

(一)建构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内容相对称的实战化教学模式

按照监狱实际需要,狱政实践实训应在契合度上更加融入监狱一线工作。一是实施“A+B+N”协同育人新模式。即以学校为主导、省监狱局统筹协调、N 个监狱加强实践教学的全新协同育人模式,加大省监狱局对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实践实训等环节的参与力度。我校每年可选派骨干教师到监狱挂职锻炼,使校内理论教学与监狱一线实践实训相结合,探索建立特殊行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实现科学训练,构建应用型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以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对法学人才培养和法律执业素养的新要求为基础,充分挖掘狱政实践实训中心教学育人功能,利用省法学实训教学中心及我校司法鉴定中心的优势,立足我校目前监狱学实践课开展的实际,更新现有的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学生创新意识,应在实践教学方面探索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可运用“学习通”、“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上传,或者利用其他高校已经建成的优秀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预习,然后开展线下见面方式进行教学,并将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演练。按照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热点话题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受到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的辨析能力,要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的适岗能力和创新意识,缩短岗位化进程,提高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三)构建情境式大数据实战教学范式

大数据实战化教学是以实战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大数据特别是监狱大数据思维和工作模式,推进狱政实训的改革与创新,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融合知识、技术、实践形态的教学,是一种将知识和实践压缩在一个数据实战情境中的教学范式。在今后的狱政实践实训中,应当强化大数据理念和应用,推进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监狱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监狱警务战略思维、运行模式、工作方式的变革,必将带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监狱专业的教学必须紧跟监狱实践的发展和新形势的步伐,要根据监狱岗位不断变化的要求设置课程,及时吸纳狱政演训成果进入课堂。一方面,要在校内建设实战教学场所,通过实践模拟来补充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导入实战部门的数据,构建能用于实战化教学的数据平台。同时,可围绕监狱实战应用中的重难点问题设置专项内容,结合未来作战任务选定作战课题,把实战化标准和要求贯穿教学全过程。

(四)构建完善的狱政实践实训课程体系

为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培养更多的专业素养过硬的法律执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狱政实践实训课乃至整个以法学专业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应依托省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和我校法学教学实训中心的教学条件和优势,通过完善侦查技术、侦查实验、侦查权运用实训等课程体系,以点带面,完善和优化一线执法、狱内侦查和法庭科学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案件受理、案情分析、对证据的提取(检验、鉴定)等各项业务,并在实践实训中全面提升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全省政法系统新时代的执法、执业使命。

猜你喜欢
法学监狱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畅通法治人才的培养端与需求端——深化法学继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法学视角下分享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巧扩监狱
考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