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法

2022-05-06 11:42刘旭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归根托物老树

刘旭

技法讲解

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描写和叙述,从而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中的“物”与“志”应有相似或相同之处。

如《爱莲说》中,作者便从“生长环境”“根茎枝叶”“香气体态”等方面描绘了莲的气度、品质,进而寄予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心理的鄙夷。作者在运用托物言志法时,娴熟地融入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各种花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如: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而莲花,则是君子的化身。此外,作者还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

需要注意的是,托物言志法的使用,常常源于作者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感悟,之后再将这种感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文章的主旨。要用好这种写作手法,就要掌握“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写作时,要求作者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和比较,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揭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质。

牛刀小试

请运用托物言志法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片段示例

母亲说:“院子太空了。”于是移来一株小槐树植在院心。水肥施得勤,没多少年光景,圆蓬蓬的树冠便遮出了半座房子的阴凉。

初春时候采了嫩叶下锅,槐叶小米汤熬得浸出了油汁,吃了能败火明目;酷暑天,树荫里放了小桌小凳,不用摇开芭蕉扇,就遍体清凉;槐树扬花时,清香随风漫出,沁润百家;枝叶繁茂时,小鸟结巢其间,亮亮地啼着,声如垂珠。邻家满院奇花异木,可偏馋我家的槐树,常端着饭碗过来挤占阴凉,与我们共消受。

但有一年闹虫灾,又细又小的绿虫们一下子成了精,或桑或榆,叶全被噬得只剩下几丝老叶筋脉。我家的槐树也难逃此劫。只几天,绿虫从天而降,密密匝匝蠕动一树,被挤满的虫还悠着长长的吊丝在空中翩跹作舞,老叶被食掉了绿肉而成了透明的虚影,嫩叶则仅留下米粒大小的叶柄,如浓云垂覆的树冠被削成伞骨一样的枝枝丫丫。母亲目光直直地说:“刨掉它吧,怕是活不成了。”

……

又过了很多日子。有一天,突然听母亲在院子里自言自语什么,大家都跑了出来,见母亲仰面看着这棵早已形同虚设的槐树,说:“它真能耐呢!”看时,它竟泛绿了!树冠上又染上了新绿,但只是一团淡淡的绿影儿。过了几天,透明的叶子努力地挤出半张新黄;又过了几天,新绿浓成了翠绿,翠绿里亮出了黄黄的嫩光;再几日,树下竟被阳光拖出了重重的浓阴来。

活过来了,这棵树!我们也像大病新愈了一样,轻轻松松新新鲜鲜,又搬出了小桌小凳,在如云的浓荫下,惊叹着这树的神奇……

但有一天,我却发现,这棵槐树依旧那么从容,这份从容,与它被千百条虫们咬噬时,竟毫无二致!

(节选自行为社《病槐树》)

作文一

桂花树的智慧

◎陈嘉怡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桂花树。爷爷说:“桂花很香的。”

因此,我对桂花树充满了期待,即便很多人都说它开不了花。几年下来,这棵桂花树的长势还是不好。它不算高,我举起手就能摸到它的枝干,它的叶子也没有精神,耷拉着缩在一起。与旁边的樟树相比,它好像随时会夭折。我常趴在樟树的树杈上忧伤地想,我的桂花树大概是受到了樟树的压迫,以至于它娇小的身子只能向外倾斜,远看就像个驼背的老人。

我不止一次地想,它能活着就不错了。

暑假的一个夜晚,我被屋外的风雨声惊醒,想去看看桂花树,奈何雨势太大,只能遗憾地想:我的桂花树怕是受不住这狂风暴雨的摧残了。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还弥漫着雨后的湿气。我看向桂花树,它竟安稳地立在原处,只是本就稀疏的叶子更显狼狈,花朵散落在地上,只剩零星的几朵挂在叶间,摇摇欲坠。这场风雨让桂花树看起来更加凄惨,但这树终究是活下来了。不知怎的,看着桂花树,我竟生起了一股敬意。

去年爷爷过大寿,我又回到了老家。刚踏进院门,一股沁甜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院里的樟树旁,有一棵长得很好的“驼背树”,微风吹来,那一朵朵黄白色的小花在绿叶间欢快地跳跃着,四片花瓣簇拥着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黄色花蕊。阳光洒在它们身上,我似乎看见了千万个金色的精灵在和这些花蕊相互逗弄着。

这是那棵桂花树吗?它竟不声不响,开得如此热烈?陡然间,我想起了那个下着暴雨的晚上,它是以什么样的勇气撑过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毅力开得如此耀眼?一时间,我被这棵树感动了。

阳光下,樟树旁,桂花开的朴素又执着,它无畏人言,无惧风雨,靠着自己的韧劲儿,坚守着开花的梦想。

那日,我被一棵桂花树的智慧所折服。

(湖南长沙市怡雅中学)

点评

习作语言生动,行文流畅。小作者运用托物言志法,着重写了桂花树为了开花无惧风雨的坚韧性格,以及桂花树不在意他人眼光、坚守初心的智慧。

习作虽不长,但小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字充满诗情画意,给人美的享受。

作文二

落葉望归根

◎谢依晗

按家乡的习俗,老屋前要种一棵老树。在爷爷奶奶的屋前,也有这样一棵树。

这棵树已有好多年的历史了,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的,树上不仅枝叶繁盛,还垂下来许多根须,随着微风晃呀晃的,晃出一片斑驳的光影。

我家中的堂兄妹很多,感情也很好,小时候大家都住在爷爷奶奶家,我们都喜欢在树旁玩闹。乡下孩子嘛,就喜欢爬树。那时的老树,高大长青。夜晚,星星藏在树梢里,白天,玩捉迷藏时,满树的绿叶提供了最佳的藏身处。你若上树找,绝对一抓一个准。

时光流转,父亲和堂叔伯们因为工作原因各散四方,堂兄妹们也随之分开,爷爷奶奶随我们来到城市生活,老屋旁的老树消失在童年的欢笑里,无人问津。

近几年,因为爷爷奶奶年迈,便不再随我们一起住,于是我们开始往返于故乡与城市之间。老树还在,只是开始褪去绿荫,剩下零星的几根树枝随意飘摇,掉落的树叶安静地伏在老树旁,坦然地等待轮回的召唤。

每当我回老家,看到老树的衰败时,心头总是一阵难过。爷爷走到我旁边,和我一同看着树。看着看着,爷爷轻叹:“囡囡,落叶终究要归根啊。”落叶归根,这对小时候的我来讲颇为深奥,只是恍惚觉得爷爷的这声叹息中包含的是对往昔的怀念。

直到我也因为学业不得不离开温暖的家后,才突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城市中,尽管昼夜灯火通明,但耀眼的霓虹灯却把星星埋没了,忙碌的学习生活,来去匆匆的过客,让我恍然大悟,落叶归根是树叶对树根的执着,是稚子对老屋的依恋,是游子对故土的深深执念。

放假,我再次回到熟悉的老屋,再次来到那棵老树前,树根旁的落叶已然不见,它们已经融入了树根的血脉。

人的一生都在寻根,无论走多远,心中永远牵挂的那一处就是根。深埋地底的根将刚入人世的我们紧密相连,我们终究要归根。

站在岁月中的树并不孤独,但树,有时比人更有执念。

(湖南长沙市怡雅中学)

点评

“落叶归根”自古以来就是游子们的“执念”。小作者托物言志,着眼于老树,寄情于老树,通过描写老树由茂盛到衰败的情状,借此抒发自己的归根志向,结尾明志,深化主旨。

习作刻画细致,感情真挚,读后令人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归根托物老树
鹧鸪天·落叶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不等叶落就归根
爱国情
苍鹭与老树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老树当风叶有声
老树的绿指甲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