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前后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以2019年与2020年蒙古族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例

2022-05-06 07:37李淑娟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4期
关键词:均值蒙古族分数

贺 曦,李淑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新冠疫情导致全国中小学生被限制在家,无论生活、学习和身体活动都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原本可以进行户外运动的学生,被迫在家进行线上学习与居家锻炼,同时也造成了锻炼效果不佳、生活习惯不良和用眼过度等情况。学生居家锻炼的方式主要为学校布置的线上体育课,在缺少教师有效的监管下,学生的惰性思想与锻炼量或强度不够的现象越发凸显,从而也影响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标水平。本文选取2019年与2020年小学3、4年级蒙古族学生的《标准》指标,即身高、体重(通过两者计算得出BMI指数)、肺活量、50m跑、1min仰卧起坐、1min跳绳、坐位体前屈与视力,将2019年与2020年蒙古族小学生《标准》中的指标进行均值比较,观察新冠疫情前后蒙古族小学生指标变化的情况,并进行讨论分析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新冠疫情前后蒙古族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情况。

1.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参阅教育部官方网站的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政策和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整理、分析相关文献;选取内蒙古自治区《标准》2019年与2020年3、4年级蒙古族小学生测试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重要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与促进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蒙古族3、4年级小学生总数为108 373人;2020年蒙古族3、4年级小学生总数为107 828人(表1)。分析自动剔除数据缺失,对数据采用ExceL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并进行均值比较。

表1 2019、2020年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9年与2020年蒙古族小学男生《标准》项目成绩均值比较

表2显示,疫情期间的蒙古族小学男生BMI指数较疫情前有所升高,分数下降了3分;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与对应分数均值也略有下降。以上2项说明疫情期间小学生由于居家学习,对身体锻炼的强度与量不足且饮食营养过度丰富,导致体重上涨、柔韧素质下降。肺活量成绩与分数均值在疫情期间均有上涨,符合小学生身体发育的基本特征。50m跑成绩提高,符合“敏感期”理论中小学生速度素质水平提高阶段特点,但分数均值有所下降,其原因需进一步研究。1min跳绳的成绩、分数均值基本没有变化。跳绳成绩受小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等素质的影响,并且跳绳技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小学生的跳绳技巧与身体综合素质继续提高,且疫情对成绩并无影响。疫情期间的视力均值较疫情前下降0.1。线上教学与电子娱乐导致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过度是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仰卧起坐成绩均值不变,但分数均值略升高,其原因需进一步研究。经权重计算过后,疫情期间《标准》指标总分较疫情前略有下降,说明新冠疫情对蒙古族小学男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影响。

表2 2019年与2020年蒙古族小学男生《标准》各项目成绩均值比较 n=113 968

2.2 2019年与2020年蒙古族小学女生《标准》项目成绩均值比较

由表3可知,蒙古族小学女生在疫情期间的BMI指数较疫情前略升高,分数均值下降1.6分,女生BMI指数与分数均值的变化较男生幅度小,而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下降0.5cm,同时分数均值也下降1分,说明小学生家长对女生的身材重视程度与管理程度比男生略好,但成绩分数水平下降同样是因疫情影响产生的久坐、惰性强,教师、家长对身体锻炼监管难度大等因素而导致的。蒙古族小学女生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m跑成绩、分数均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根据小学生身体发育规律比较可以看出, 男、女生在11岁之前的身体发育阶段以平衡、平缓为特征,又因女生对身体管理较男生好,所以成绩会有所提高。蒙古族小学女生跳绳项目成绩对比,没有变化,但疫情期间分数均值较疫情前略高。其视力均值的变化与男生相同,下降0.1,视力下降诱因与男生相同。经权重计算后,蒙古族小学女生的总分均值没有变化,说明新冠疫情对蒙古族小学女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影响较小。

表3 2019年与2020年蒙古族小学女生《标准》各项目成绩均值比较 n=102 233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小学生的《标准》指标数据分析,从总体看,女生的整体情况要优于男生,女生疫情期间的总分均值还要高于疫情前的数值,而男生的总分均值没有女生高,在疫情期间的测试总分略下滑。从分项目看,男生和女生的BMI指数在疫情期间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男生上升幅度较大,可以看出,在疫情蔓延和出行限制等影响因素下,小学生在正常饮食甚至超量饮食的情况下,加上蒙古族小学生生活习惯,户外运动时间减少,这些都导致了BMI指数升高。坐位体前屈成绩下降也由疫情导致,小学生原本户外体育课上经常做的拉伸练习改为线上体育课教学,客观和主观上降低了对柔韧素质专门训练的量和强度,所以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蒙古族小学男、女生的仰卧起坐成绩基本上变化不大,可以看出,蒙古族小学生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力量素质本身较好,疫情期间虽不能更多地进行户外运动,但基于项目本身局限性不强的情况,能更好地进行练习。蒙古族小学男、女生50m跑的成绩在疫情期间均有提高。根据“身体发育敏感期”理论,儿童在6~12岁的反应速度会大幅提高,尤其9~11岁阶段会加快增长,结合合理练习,成绩就可以正常保持甚至提高。跳绳方面,蒙古族小学男、女生在疫情前后均保持同一成绩,但分数均值有所提高。疫情期间的蒙古族小学男、女生肺活量成绩均值均比疫情前高,可以看出,蒙古族小学生在减少运动后,随着身体的快速发育,肺活量成绩也正常提高。小学的3、4年级学生是形成良好实力的关键阶段,也是近视高发的时期。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蒙古族小学生的视力水平疫情前就处在下降阶段,疫情期间因大量时间面对电子设备,并且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导致视力水平持续下降。

蒙古族小学生2019年与2020年《标准》指标均值数据显示,男生除BMI指数分数在良好以上,不论疫情前还是疫情期间,所剩项目均处在及格范围中下游的位置,柔韧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都需要全面加强。女生的数据均值较男生略高,但也只有BMI指数与肺活量在良好之上,其余也均在及格范围的中下游位置。

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区学生的《标准》指标呈“哑铃状”分布,即优秀阶段与及格范围中下游阶段占的比重较大,而及格中上游阶段与良好阶段相对偏少,各地区只有齐抓共管,使《标准》指标成绩和分数上升呈“锥形”分布,地区的学生体质健康才能形成良性发展。

3.2 建 议

蒙古族自治区各地区学校应从学校制度上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这一情况,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学校应多举办体育活动,做到“每年有体育节、每月有专项联赛、每日有体育课”,从制度上鼓励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使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由被动约束转变为主动。蒙古族自治区各地区教育部门应加大与当地知名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力度,共同推出符合本地区学生实际的线上+线下体育运动教学系统。使各地区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能在平时或紧急情况常态化时都能及时应对与满足学生每时每地的体育锻炼需求。

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学生的体育活动受限、活动空间不足,因此 蒙古族自治区各地区学校体育教师与家长首先应在心理上重视此阶段学生身体的发展水平,利用身边现有资源,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运动环境保持锻炼,体育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布置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因材施教,多与学生或家长沟通交流,使学生和家长主观上有强烈意愿锻炼身体。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以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学校体育学等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创新性为原则,考虑身体专项、分区域锻炼或针对性极强的练习,适应学生身体发展的“敏感期”。在体育运动项目与专项运动训练方法上要有所创新,结合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在线上教学时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家长亲子属性强的体育游戏,做到对学生教学前,先要做到对家长的“教学”,使家长重视对学生的动商培养,在游戏中与学生共同体验体育运动给身体水平与家庭和谐带来的愉悦与舒畅。

同时,家长应注意学生身心的同步发展,在当地教育部门与学校的监管下,家长应主动培养与学生共同运动的生活习惯。疫情之下,不同于平时被动参与校外体育培训,家长应积极地为学生设置适合居家的运动条件,做正面榜样,带动学生把科学的运动锻炼当成生活必备,并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姿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或缓解学生视力下降情况,减少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课余时间,多做远视行为。

猜你喜欢
均值蒙古族分数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