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创新教学探究

2022-05-07 08:54姜云亚
民族文汇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姜云亚

摘 要: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困扰教师的首要问题。在大力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教学创新指明了新方向,成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善低效现象的突破口。现立足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结合写作教学的认知规律与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分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形成原因,并探讨创新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推动写作教学模式的转型,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核心素养;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追求的主基调,引领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旨在增强课堂育人能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对于初中语文学科而言,写作可谓是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观体现。然而着眼于教学实际,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深陷低效泥潭,素材贫乏、思维贫弱、语言贫瘠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困惑于如何教,学生受制于如何学。基于此,立足教育新理念、新要求探索教学创新路径,以扭转教学现状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着力点,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反思。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写作创新教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分析

无论处于何种社会形态或境遇,纵使目标追求不尽相同,但教育的育人本质不会发生改变。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培养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成為探讨的首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创新的精神支柱。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旨在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与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雏形。在2016年,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建立了以六大素养与十八个基本要点的核心素养体系。2017推出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引入课堂教学,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的发展目标,推动基础教育实现了由双基向核心素养的转变。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所提出的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为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注入源源动力。以期给予学生启迪教化与感染熏陶,力求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需求,将写作课堂打造为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载体成为必然。一方面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拓展初中语文写作知识边界,让写作教学不再受制于狭窄的应试教育。另一方面是推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新写作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思维的延展性与发散性,积淀文化底蕴,丰富内心世界,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意义分析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作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主体,调动学生的写作主观能动性,构建内在学习驱动成为提升写作能力的基本前提。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以考为纲的现实问题。窄视化的教学目标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千篇一律的教学流程增加了写作课堂的枯燥乏味,对于学生的写作热情造成了消耗。针对此情况,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重燃写作兴趣,享受写作过程显得尤为关键。具体而言,第一,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写作教学本就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畏难心理,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赋予写作课堂组织构建更多可能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取向以及教学需求选择相契合的教学方法,打造灵活多变的写作课堂。以此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注入远远动力,让学生从不同视角感受写作的魅力,理解写作知识与技能,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打破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刻板印象,增强学习期待感。第二,支持学生的个性表达。在创新思维主导下,促使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更具包容性与开放性,不再拘泥于整齐划一的步伐以及套路化的写作思维,教师能够以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将其转化为再生性课堂资源。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学生暂时的学而不达,而是秉持长远发展的目标践行以学定教。此外,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变为探索者。学生拥有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提升了写作的成就感。

2推动教学模式转型,增强课堂能效

构建高效课堂向来是教师致力于追求的教学目标,写作作为重要的知识模块,其教学成效更是引发各方关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育新理念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若是仍然沿用固化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很难获得实质上的提升,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型,探索课堂增效的新路径势在必行。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提升写作教学的延展性。写作是学生的运用文字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认知活动,是一项见仁见智的过程。面对相同的写作主题,不同的文化底蕴、思维方式以及切入角度会呈现迥异的作文内容。而初中语文传统的写作教学被局限于教学大纲狭窄范围内,写作课堂较为封闭,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教师通过领悟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跳脱依参而教、以考为纲的束缚,深层次地挖掘有效的写作教学素材,拓展了课堂知识边界,有助于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第二,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写作是一项综合化的学习活动,不仅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要具备灵活的思维能力完成对素材的整合与重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综合化的教学需求。教师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从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多个维度设计综合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整体化的学习观,建立结构化的写作知识体系,支持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发展,加快素质教育目标的快速落实。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片面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内容并非单纯的指向教学主题或材料,而是对写作能力构成的客观描述,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获得的意识或能力。但是就教学实际而言,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存在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写作教学内容的设置较为片面。第一,过于重视技巧,忽视方法与情感。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是塑造个性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将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作为教学内容设置依据。然而在现行中考机制之下,应试观念尚未完全秉持,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内容的核心放在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拔高学生的作文分数方面,以中考为目标导向的写作课堂被各类技巧、套路所充斥。模板化的结构内容套用淹没了学生应有的独特情感表现,所创造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第二,实施依参而教,造成知识异位。教学大纲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引领的文件,而一些教师却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框架,照本宣科式的内容构建层出不穷。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想要提升学生的写作综合素养需要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技能方法以及发散的思维方式基础之上。在依参而教的窄视化的教学内容主导下,学生犹如井底之蛙,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与多变的写作方法。写作素养缺乏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生长性自然不足。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学生的课堂体验淡薄,收获肤浅,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不够丰富、恰当的问题屡见不鲜,造成教学改革创新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其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对写作过程缺乏关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本末倒置的现象并非个例,教师通常沿用写前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审题指导,写后评价指正的教学流程。由此可以发现,教学的重心点落在了写作前的解析与写作后的评改,而最为关键的写作过程环节则被忽视。初中学生文化储备、社会阅历、思维能力较为浅薄,在写作过程中势必会面临素材匮乏、思路混乱等知识重塑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同时,教师并未提供针对的指导,学生不知应该从何着手生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造成所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逻辑混乱、可读性不足。第二,忽视写作思维的培养。思维能力是主导行动的核心,从本质而言,写作是一项思维创造的过程。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性、逻辑性、深刻性决定了写作效果。但是着眼于教学实际,教师更加注重写作步骤的解析,写作行为的指导,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鲜少涉及。学生欠缺写前的统领构思、写作中的知识转化以及写作后的总结梳理等意识与能力,拿来主义思想严重,作文停留于舶来品的堆砌层面,写作内容欠缺新意,吸引力明显不足。第三,缺乏交际语境的构建。写作是在特定情境下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创造活动,然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抽象、静态的资源为主,并未给学生创造鲜活拟真的交际语境,造成学生对写作目的、主要角色与事件以及所运用的方式未能建立清晰的认知,出现写作内容贫乏、表达不当等问题。

3教学评价狭窄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诊断、调节与监督的功能,是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教师并未对教学评价的功能价值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重要环节。就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在教学评价主体设置与评价方式运用方面存在鲜明的问题。第一,评价主体缺失。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仍然沿用教师全批全改的方式。虽然教师在认知能力与思维深度方面高于学生,能够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但是此种评价方式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当的倾向。加上一些教师难以摆脱成人思维与经验主义束缚,很难细致入微的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学生引以为傲的个性想法极易被忽视,进而削弱写作成就感。此外,此种评价模式并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造成学生以教师的个人偏好作为写作方向,形成狭窄的作文观,不利于写作素养的全面发展。第二,评价方式单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惯用的评价方式以结果式为主,即对学生所完成的作文成品进行评价,未能贯穿写作教学的始终。而仅凭作文成果并不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态度、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思维瓶颈或知识障碍等细节化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评价的诊断与调节作用。教师不能够从评价结果中抽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优化方向,写作教学体系出现断层,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指导欠缺精准性,不利于写作教学的持续良性发展。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归因分析

1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各类教育新理念与教学新模式层出不穷,被教学观念更加开放的教师群体所接受,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不可否认,在新旧理念处于正面交锋的关键时期,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如何深层次地理解各种教学新理念、新要求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成为影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步伐的首要障碍。主要映射为教学目标、教学需求与教学实践之间亟待调和的矛盾。第一,从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维度而言,核心素养立足整体视角与持续发展观,从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四个方面阐释了初中语文的课程目标,成为引领教学实践的纲领性文件。但是中考的分水岭赫然在目,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有增无减,如何提高中考竞争力成为不可规避的重要课题。然而相较于全面的素养教育,应试教育短期内的获得的成效更加显著。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写作教学板块以及有限的课时安排,教师更加倾向于简单易操作的套路式教学。第二,从教学需求与教学实践维度而言,教学需求指向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但是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转型的关键时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发展不够稳定,鲜少有学生能够形成准确清晰的人生目标。鉴于此,教师习惯于以长者身份指导学生,硬性的学习目标、统一的学习要求、整齐划一的结果呈现,无不制约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形成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影响教学效果。

2知识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理论知识是塑造能力的基本前提,教师深谙其道理,将知识宣讲与技能解析作为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对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了解各类作文的程序要求,但是单纯以知识为导向的写作教学却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理念要求背道而驰。就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际而言,知识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学追求功利化。一些教师对写作教学的价值定位出现了偏差,将其作为提高成绩的踏板,分數成为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写作的情感交流属性以及审美底蕴被功利化的教育思维所掩盖。窄视化教育观念对于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都展现出不良影响。对于教师而言,将写作教学活动禁锢于考试大纲范围之内,课堂较为封闭。对于学生而言,欠缺长远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愿景,任务心态过于浓重,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薄弱。第二,教学创新形式化。在大力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教育理念可谓是日新月异,推陈出新成为教育领域永恒的话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但是一些教师并未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无论何种教学方式内核仍然是知识的单项传递,其落脚点仍然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写作知识或是套路技巧,而对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否丰富,获得的素养是否深刻重视程度不足。在此情况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难以摆脱知识本思想的束缚,教师并未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写作教学目标追求,教学创新陷入形式主义怪圈,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3师生主体关系不够明确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创新的基本前提。但是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师生主体关系拿捏不够准确的问题并非个例,成为影响教学创新成效所不容忽视的因素。第一,教师主导作用的局限性。目前教师为学生的提供的写作指导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一些教师放大了师生之间的认知落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自信。特别是针对写作这一重难点教学板块,为保证写作教学步伐紧凑、进程有序,教师更是将学生单纯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对写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写做出了严格的框架限制,甚至存在将自我意志迁移至学生的错误方式,学生欠缺独立思考与创造的空间。此外,一些教师则是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的创作,却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看似自由平等实则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在缺乏新鲜知识刺激的情况下,纵使练习千万遍,写作能力仍然停滞不前。第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激发。渴望被尊重、被理解与被认可是初中生鲜明的成长特性,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一关键因素,造成教学活动很难直击学生心灵,引发认同感。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尽如人意,师生的有效互动较为匮乏,教师得不到及时的教学反馈,以学定教欠缺有力支点,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不足,知识理解层面肤浅,并未内化于心,所接收到的写作知识信息难以转化为主观素养,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持续发展,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统领教学活动的精神支柱,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需要兼顾时代发展趋势、学科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支持学生写作素养的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以新课标要求为导向,制定整体长远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真实的创作,力求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地体验。这需要学生具备个性化写作能力,而写作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立足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明确写作教学目标顶层设计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制定长远写作教学目标,坚持由浅入深、由碎片到结构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形成清晰的写作素养成长主线,改善目标短视化、狭窄化的问题,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发展。第二,以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制定渐进短期目标。核心素养提出了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的综合性目标,教师要根据写作板块的特点设计短期目标推动学生的素养发展历程,落实整体性长远目标。例如。针对刚刚步入初中学习生涯的七年级学生,教学目标以语言积累、思维能力、审美与文化意识启蒙为主;八年级是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提升语言创造力、思维品质、审美创新以及文化自信为主;九年级是素养成熟阶段,教学目标应更有深度,培养学生的内化与重塑能力。通过整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位一体,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聚焦核心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1引导品味语言提升审美素养

语言能力既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写作的基础。我国的语言博大精深,相同的语言在不同语境、语气背景下,所表达的含义与传递的情感不尽相同。因此,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将语言的积累与品味放在首位,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审美素养尤为关键。第一,强化语言积累。语言鉴赏与运用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不断地汲取与创造,丰富知识储备。例如,朱自清的经典名篇《春》是一篇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以清新优美、俏皮灵动的语言刻画了春回大地的景象,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手法让生机勃勃的画面跃然纸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摘录、模仿、练习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写作的语言材料。第二,深化语言理解。优秀的作文并非机械平铺直叙,而是将深刻的思想与浓厚的情感隐含在字里行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深化语言理解层次,提升审美水平,增强写作的深度。例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鲁迅的文章多以寓意深刻著称,极具语言品味价值。教师以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剖析文意,感悟语言。如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以此促使学生建立全局意识,每个语言、段落的运用都应服务于作文的主旨内涵,做到精准、生动表述。

2强化选材构思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决定作文可读性的关键能力,也是初中学生的共性薄弱点,所写出的作文时常出现逻辑混乱、结构不完整或是的偏题、跑题的问题。针对此情况,教师应注重作文的选材与构思,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行文流畅的目标。以如何突出中心写作教学为例,此单元的写作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设置线索,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或是一个物品表达情感,突出作文立意的方法。首先,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从课文篇章中提炼与归纳写作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三篇课文的主旨内容,并思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突出中心的。例如,《貓》一文围绕养猫给人带来的不同情感这一线索,依托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中心,从中可以凝练出线索铺垫以及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又如,《动物笑谈》一文以各种趣事表现“笑谈”的中心思想,通过选择合适的素材让文中的立意更加明确。通过对所学课文的再次解析,总结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其次,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选材与构思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不同的突出中心的方法进行作文结构仿写,列出基本的写作提纲并阐述作文构思。例如,以书包为话题写作文,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确立作文中心,可以是对书包这一客观事物的描写,可以是我和书包之间的情感,又或是将书包抽象化映射学习现状等等。在此基础上,思考生活中哪些素材能够服务于写作中心,应该采取怎样的组合与塑造突出重点,构成完整的写作结构。通过专项练习锻炼学生的谋篇布局的意识与能力,学会在写作之前梳理框架,明确写作思路。

3注重方法技巧提升表达能力

初中生在寫作文时经常出现语言干瘪、空洞或是词不达意的问题,是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外在表现。教师在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的基础上,渗透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技巧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秉持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写作困境。以文从字顺主题写作教学为例,此单元教学要点在于培养学生驾驭书面语言的能力。首先,教师从写作方法着手,明确不同文体的表达要求,促使学生理清写作主体规律。初中阶段常见的文体形式不外乎记叙文、说明文与议论文,除去用词准确、行文流畅等共性语言要求之外,三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各有不同。记叙文以生动形象、简洁唯美著称。学生可以采用抒情手法、悬疑手法或是比拟手法提升吸引力;说明文以精准、严谨、平实为核心要求,学生需要做到客观的反应事物,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式,让内容更加丰满清晰。说明文则更加强调语言的逻辑性,做到标题吸睛、开头新颖、内容简洁、论据典型。在理解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表达方式。其次,教师注重作文修改方法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并未建立作文修改的习惯,错别字、语言不通顺等显而易见的错误屡禁不止。因此,教师通过讲解修改方法与相应的训练,培养学生完成写作后及时阅读修改的习惯。例如,在完成写作之后,立足读者视角阅读作文内容,并准确运用修改符号在原文进行修改,呈现学生揣摩词句的过程,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性。

(三)关注兴趣取向,创新教学方式

1采用生活教学模式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也是促成个性化写作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包含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重要命题,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教师充分发挥生活教学的优势,让写作课堂重换生机,让学生乐享写作学习过程。第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生活中所蕴含的写作资源取之不竭,但是需要学生用心去观察、挖掘、积累与转化,需要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讲解学写传记主题写作知识时,教师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前一周布置的素材收集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形成感性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的解读写作要求,明确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素材进行提炼、重塑,包含所要刻画人物的外在特征与内在品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等,转化为契合主题的作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出来。第二,紧扣生活主题组组织微写作训练。初中学生对于生活素材的运用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强化练习,让学生掌握其中方法。例如,在组织学习描写景物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以观察日志的形式完成微写作练习。让学生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处景观,可以是熟悉的校园,可以是经常游玩的公园等等,展开连续的观察,每天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完成二三百字的写作片段。以此将写作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拓展写作资源的同时,让学生展开真实的写作,抒发真情实感。

2坚持读写结合教学

对于社会阅历浅薄的初中学生而言,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获取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教师打破刻板的教学板块各自为战的状态,尝试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阅读的奠基作用,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首先,借助读写结合减缓认知坡度,拓展写作知识。以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写作教学为例,此单元的认知重难点在于对于特征的捕捉、理解与把握,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客观准确地说明。相较于记叙文而言,说明文具有一定的难度,单纯依靠理论知识宣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链接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赋予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载体,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中国石拱桥》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具体的逻辑顺序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教师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内容,借助表格梳理课文主线、结构与内容,体会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重要性,分析捕捉事物特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仿写、续写、改写训练,实现阅读输入的内在转化,促使学生能够落笔成章。其次,有感情地诵读培养语感。语感是促使学生的写作达到文从字顺的感性基础,而语感作为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能力,其形成需要依托于大量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诵读机会,例如,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段、在每节课开始前设置五分钟的朗读时间、定期组织精彩纷呈的诵读活动。同时,教师借助示范读的方式渗透诵读方式,提升诵读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锻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与感悟能力,实现厚积薄发,为写作提供支持。

(四)落实全人教育,改善教学评价

1建立多主体评价机制

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摆脱以教师为绝对把控的“独裁式”评价是初中写作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师推动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范畴,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个视角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出客观评判,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诊断能效。以学习仿写教学为例,此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让学生在剖析文章的思路、风格与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模仿写作,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写作指导完成之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要求设计评价活动。首先,学生自评。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作文写作之后,以读者视角进行阅读,并做出自我评价,在空白处写出评价分析。要明确作文的优势与不足,其中针对优势注明创作思路与方法,针对不足之处要指明问题所在并分析原因。其次,生生互评。教师采取随机发放的方式将学生作文下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评互改。为了保证互评的有效性,教师以评改指向表作为参考依据,包含仿写内容是否契合原文主题,作文结构是否完整;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生动且富有逻辑性;写作态度是否端正,是否展现创新意识等等。利用学生之间的平行思维优势,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促成认知与思维的交融、碰撞,促进共同成长。最后,教师评价。教师评价需要具有综合性,起到点拨与升华学生能力目的。避免评语千篇一律或是空洞无物,做到对学生的赞美要结合作文内容说明优势所在,对学生的指正需要给出中肯的改进意见或是写作方法。以此实现评价育人价值的最大化,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素养的全面提升。

2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鑒于初中学生渴望被认可的成长特点,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需要做到兼顾知识性与情感性,从不同视角对学生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增强写作学习自信,点燃写作学习热情。以学习游记教学为例,游记类写作是将秀丽山河等美景、出游时的美食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实现寓情于景、融理于景,让读者心之向往。游记是立足学生生活经历与感悟的作文题材,应展现出鲜明的个体优势与独特的情感感悟。教师根据游戏作文的特点,设计相契合的教学评价模式。首先,评价贯穿于写作教学始终。在课堂指导之中,教师采用即时评价与过程评价,引领学生思维。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谋篇布局时,有的学生运用了借物寓意、托物言志等较为新颖的写作角度,教师应及时表达赞赏与认可,并通过进一步追问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在完成写作之后,教师采用结果评价方式,仅仅更具学生单篇作文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杜绝掺杂个人情感或是偏好。在此基础上,整合三个维度评价结果形成最终评价,为后续教与学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其次,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评价同样应摆脱一成不变的固化评价方式,根据实际反馈做出改革调整。例如,鉴于写作素养塑造得循序渐进的属性,教师引入档案袋评价方法,将学生每节课、每个阶段的写作能力现状真实的记录下来,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提升教学评价的生长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写作教学,实现改革与创新的常态化。深入分析核心素养理念要求,从中抽象出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为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注入鲜活动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振芳,陈珍.浅谈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1):171-172.

[2]李琴.一切灵感源于生活积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元素的渗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43-45+98.

[3]杨心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苑教育,2021(35):37-38+41.

[4]韩宁.优化写作课堂,渗透核心素养——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价值升级路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3):133-136.

[5]郐丽丽.灵活教学  快乐写作——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成功的方法[J].第二课堂(D),2021(10):16-17.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