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急救护理在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2022-05-08 14:13许瑞华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应用效果

许瑞华

【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性急救护理在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某医院治疗的重症患者8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急救护理,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导管滑脱评分、跌倒坠床风险评分、Braden压疮评分与急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救护理,不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急救时间,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整体性急救护理;重症患者;应用效果

引言

急救护理是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的重要环节,然而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时临床救治中仍存在过程混乱、抢救环节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导致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并不理想。应急预案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有序、快速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行动方案,已逐渐广泛应用于急救救治中;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集信息网络、现场救治、入院急救、专科诊疗及手术治疗等信息一体化和各环节紧密衔接的新模式,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急救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急救护理。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35~75岁,平均(55.65±1.78)岁。观察组男34例,女6例;年龄36~74岁,平均(55.63±1.7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医学科的收治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②合并语言沟通障碍;③合并恶性肿瘤;④临床资料不完整;⑤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

根据重症患者的相关标准展开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协助检查等基础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施行整体急救护理

(1)建立应急预案团队:护士长组织护士成立应急预案团队,通过课程、会议、场景模拟等方式制定对急救内科疾病患者症状评估、急救方法与流程等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在急救知识、技能的相关培训,2h/次,1次/周,共培训4次,完成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未通过者增加1次培训,保证护士急救知识、技能操作熟练掌握。(2)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护士长将团队中护士分为5个小组,包括指挥组、院前急救组、病患转运组、接诊组及救治组,各组分工明确,协作完成整个急救工作。①指挥组成员负责根据相关信息,快速通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主要负责相关救治物品的供应、救护车的调度、与相应科室联系床位、与相关人员进行通讯、对现场用物进行清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抢救物质分配等;②院前急救组指派急救经验丰富的护士到急救现场初步评估患者病情情况,并完成简单的急救处理和现场情况汇报工作,为入院救治提供相关准备信息;③病患转运组成员完成患者的转运,途中对其体征、瞳孔等进行密切监测,建立静脉通路,收集相关检测标本送检,将患者安全转运至院内,与接诊组护士做好相关交接工作;④接诊组护士协助医生安排患者住院治疗,根据其病情分送至对应科室,对于危重患者则优先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⑤抢救治疗组由抢救经验丰富、资历长的护士组成,在掌握患者病情之后协助医师完成救治,完成救治后随时记录患者病情情况、救治措施等,定时监测记录患者体征、神志、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1.3诊断标准

①分析抢救成功率;②分析急救时间,密切观察重症患者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重症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急救时间等持续性定性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n(%)]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抢救成功例数为36例(90%),抢救失败例数为4例(10%);观察组抢救成功例数为38例(95%),抢救失败例数为2例(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更高,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

对照组急救时间为(34.52±2.07)min,观察组为(21.09±1.72)min,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救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521,P=0.000)。

3讨论

急症患者病情复杂、发展快,临床抢救时间极为关键,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但常规急救模式中常存在医护配合不当、相关部门沟通不及时、未能准确评价患者病情等现象,导致患者未能获得最佳治疗。整体性急救护理将相关部门职责、定位明确,要求各部门密切协作,缩短各項流程衔接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应用整体性急救护理,优化急救各部门、各环节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急症患者伤后救治时间,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提升抢救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院内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结合整体性急救护理应用于急重症患者急救中,能够提高救治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减少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提高预后水平。整体性急救模式可明显提高急症患者急救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整体性管理模式是属于预见性管理,其基本要求是防患于未然,以降低危机事件不良影响为目标。通过预防性措施和整体性管理系统将急症患者伤后损伤降至最小,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局面。建立整体性管理系统能够为院内急救准备提供充足准备时间,使实施救治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为患者选择最佳救治方式,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预后效果。

结语

有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临床护理均为“平台式”粗犷管理,不同年资护士从事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类似,出现了技术职务与工作内容脱节的现状,造成护士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性急救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方法,其提高了护理的规范化与程序化程度,当接到接诊患者的通知后,护理人员会迅速响应,熟练地开展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紧密衔接各个流程,并按照安置-吸氧-开放静脉通道-采集标本-心电监护-询问病史等程序实施抢救,有力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也缩短了急救时间,让患者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或专科救治。同时,护理人员在整个抢救过程都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等,增强了护理的主动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胡健,程芳,聂凌云,等.湿度管控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人工气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5):88-92.

[2]巩亚琴,支萍,钱金枝.体外膜肺氧合在重症心脏病患者术后的护理管理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5):47-49.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应用效果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