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研究

2022-05-09 02:06陈凤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跨学科情绪德育

摘      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其中,健康生活素养涉及人的知识,是其他素养形成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最为缺乏的一项内容。通过跨学科课程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需要建构基于学生发展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语文、体育、德育课程在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具有诸多内在关联性,对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基于此三门课程构建“语文、体育、德育”三科融合的“项目式专题学习”跨学科课程模式,可以实现对人的知识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更好发展。

关 键 词 健康生活素养  跨学科课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引用格式 陈凤清.指向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12):83-85.

一、基于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研究背景

1.基于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研究缘起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国际上的重要議题之一,研究者们纷纷对其展开研究。当前,国际上对于核心素养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1]。因而,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单独依靠某一学科进行,而是要通过跨学科课程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间的协同育人效应,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更好培育。

2016年9月,我国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标志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正式确立。该体系将健康生活素养列为六大素养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此外,健康生活素养还是其他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它涉及人的知识。人的知识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这一部分的知识在当前学校教育中最为缺乏[2]。因此,需要加快对基于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建构研究,以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提升,弥补当前学校教育的不足。

2.基于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研究的现状

在开展基于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当下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研究现状进行调查与了解。虽然跨学科的理念很早就受到了教育学界的关注,也有一些学者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了跨学科研究,但大多数都集中在对学校跨学科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与健康生活素养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建构研究很少。笔者以语文、体育、德育的跨学科研究为例,对我国基于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建构进行探讨,以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 跨学科课程的内在关联性

1.跨学科共通的课程标准

利用跨学科课程培育健康生活素养,首先需要了解语文、体育、相关德育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方面是否具有内在关联性。本文围绕健康生活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3],对语文、体育、相关德育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发现三门课程在课程理念、目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见表1)。

2.跨学科共通的教学资源

语文、体育、相关德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有关珍爱生命、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教育资源,这对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梳理相关中小学教科书发现,语文、体育、相关德育学科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相关教学内容上联系十分紧密,有着诸多相同的学习主题(见表2)。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学校课程进行一定的整合,以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之处,促进学校教育更加科学化、高效化、精简化。

三、跨学科课程的整合理念和编制思路

1.跨学科课程的整合理念

在对跨学科课程进行具体编制之前,需要明确跨学科课程的整合理念,这源于跨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不仅要关注如何整合的技术范畴问题,更要关注整合什么的价值范畴问题[4]。因此,本文对跨学科课程的整合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注人的知识。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人的知识包括两方面:与人的生存有关的知识和与人的存在有关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生存,人的生存问题是涉及具体的存在方式,而人的存在问题关系到存在本身的意义、价值和根据,是人生的根本问题[5]。在当前学校教育的情境下,与人有关的知识最为匮乏,而跨学科课程的开设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学科课程做到了对人的全面关注,它不仅关注到了人的生存问题,更关注到了人的存在问题。其中,对人的生存问题的关注表现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等方面,针对上述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生存;而对人的存在问题的关注则表现在学生如何认识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如何认识自我等方面,针对上述相关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从容。如在语文习作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个人自传”式的写作,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断深入分析思考自己,实现认识自我的目的,而这种对于自我清晰的认识则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生活幸福感的指数。同时,在这种不断深入分析与思考自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自我反思精神得到发展,这对于学生品德的完善以及人格的健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个人自传”式的写作过程中训练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这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健康和骨骼生长。可见,这种“个人自传”式的写作既涵盖了人的生存问题,同时又对人的存在问题有所关注。这正是在对跨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所强调的理念之一,跨学科课程的开设也只有以该理念为指导,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效用。

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一词最初是胡塞尔针对欧洲科学危机而提出,它的提出促使课堂教学开始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人[6],认为“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中,生活是第一位的,人的认识和知识是来自于人的现实生活并为人的现实生活而服务的”[7]。因而,跨学科课程强调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教学要有助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体表现在教学要重视发挥对学生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如健全人格要点中涉及情绪调节,那么,在对其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除了要涉及认识情绪、了解情绪稳定的重要性等理论知识之外,还应涉及如何帮助学生更好调节情绪的实践方法指导,并且这种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例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书写“情绪日记”的方式来协调自身情绪。“情绪日记”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部分:1.时间、地点及简要说明事件;2.我的感受是什么;3.为什么有这种感受;4.我的需求是什么;5.希望对方或者自己怎么做。通过对“情绪日记”记录方式的指导,学生学会了调节自身情绪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在“情绪日记”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自身情绪产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自身情绪爆发的临界点等,从而加深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如此,教学便实现了通过生活、在生活中、为了生活。

2.跨学科课程的编制思路

关于跨学科课程的编制思路,本文提供了项目式专题学习作为参考。项目式专题学习是指围绕着某个学习主题,融合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而开设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学习的主题既可以来源于学科知识,也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笔者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中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设计了基于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项目编制方案,按照学科知识整合、学习者中心整合、生活经验整合、社会经验整合四个维度设计了相关模块内容(见表3)。

上述四个整合取向有各自不同的适用领域,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不同的模块配合使用,相互补充促进。同时,每个学段的模块内容可以重复使用、不断深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发展。

基于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整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还可以与音乐、美术等课程进行结合。可见,跨学科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应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多方协力、共同助力,如此才能使跨学科课程的开设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3] 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28.

[2][5] 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7,70

[4] 李学书.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模式构建及问题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0):59-72.

[6][7] 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5,115.

[作者:陈凤清(1997-),女,福建福安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跨学科情绪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