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黑斑病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2022-05-09 09:41张兆欣谢守江张丽敏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河南濮阳4570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5期
关键词:菌素黑斑病试验田

●刘 焕 张兆欣 谢守江 张 涛 张丽敏(濮阳市林业科学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核桃(Juglans regiaL.)是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乔木。果实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核桃黑斑病是核桃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嫩芽、叶片、果实及枝条,危害范围较大,严重时造成果仁全黑腐烂,过早落果,果实含油量和出仁率均大幅度降低[1-2]。近年来,核桃黑斑病在河南省局部地区连年发生,减产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给河南省核桃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影响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目前核桃生产上对黑斑病的防治多采用化学防治,存在多种农药乱用、农药使用量不合理、防治时间不及时等问题,造成黑斑病防治效果不佳,土地污染及果仁中农药残留含量超标[3-4]。于2021年夏季在濮阳市濮阳县郎中乡和濮阳市华龙区两个地方的核桃园进行黑斑病防治试验,通过对不同药物不同浓度的防治效果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防治黑斑病的药物以及合理的使用浓度,为生产中有效防控核桃黑斑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核桃品种均为“辽核1号”,1号试验田位于濮阳市濮阳县郎中乡郎中集村,试验地为农田,黏土,核桃树龄4年,株行距3 m×5 m。2号试验田位于濮阳市华龙区马呼屯村,试验地为农田,壤土,核桃树龄2年,株行距2 m×3 m。

供试药剂为3%的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43%的戊唑醇悬浮剂,中生菌素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曲文文[5]和孟珂[6]研究表明,核桃黑斑病的致病菌既有细菌又有真菌,所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中生菌素和戊唑醇两种药物。中生菌素产自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戊唑醇产自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长势基本一致的样树,随机区组设计,单株小区,3 次重复。喷洒不同浓度的中生菌素和戊唑醇,试验共设计10个处理,中生菌素设置3个浓度分别为500倍、1000倍、1500倍;戊唑醇设置3个浓度,分别为3000倍、4000倍、5000倍;2种药剂混合使用:中生菌素500倍液+戊唑醇3000倍液、中生菌素1000倍液+戊唑醇4000倍液、中生菌素1500倍液+戊唑醇5000倍液,空白对照组(ck)喷洒清水。试验利用喷雾器全树均匀喷雾,以叶片、果实湿润稍有药液下滴为准。每个处理共施药3次,7月5日第1次施药,每次间隔10 d。1号试验田喷药时间为7月5日、7月15日、7月26日,2号试验田喷药时间为7月6日、7月16日、7月27日。

1.2.1 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第3次施药10 d后,调查叶片、果实黑斑病的发病情况。每株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在树冠中下层5个样点,每个样点随机选取4个叶片和4个果实调查发病情况,以病斑面积大小为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1.2.2 病情分级标准0级,完全无病斑;I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或果实面积的5%以下;II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或果实面积的6%~15%;III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或果实面积的16%~25%;IV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或果实面积的26%~50%;V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或果实面积50%以上[7]。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果)数×各级代表值) /调查总叶(果)数×5]×100;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组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1.3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使用Excel进行处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1号试验田防治效果分析

1号试验田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1号试验田不同处理下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处理的病情指数最小,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第3次施药10 d后防治效果仍达到92.51%。其次是3%的中生菌素500倍液,防治效果为90.23%,经过LSD检验,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43%的戊唑醇40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为81.96%,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43%的戊唑醇3000倍液处理的病情指数最高,防治效果最差,仅有60.21%。3%的中生菌素500倍液+43%的戊唑醇3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也很差,为63.75%,这2种处理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2.2 2号试验田防治效果分析

由表2可知,3%的中生菌素500倍液处理的病情指数最小,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了90.57%;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处理防治效果为89.18%,这2种处理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43%的戊唑醇4000倍液处理,防治效果达到了80.42%。43%的戊唑醇3000倍液处理的病情指数最高,防治效果最差,仅为59.76%。

表2 2号试验田不同处理下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和表2综合来看,两块试验田中对核桃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是3%的中生菌素500倍液和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这2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防治效果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3%的戊唑醇3000倍液、3%的中生菌素500倍液+43%的戊唑醇3000倍液这2个处理防治效果最差,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3%的中生菌素500倍液和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2个处理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农药使用浓度高可能会导致果实中以及土壤、空气中农药残留过多,且农药使用量大使得管理成本增加,在防治效果无差异的情况下,从经济、环保、安全方面考虑,建议使用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

戊唑醇3种浓度处理的防治效果均不好,但雷明山等[8]的研究中戊唑醇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7.22%,这可能与核桃品种不同、喷药时间不同或本试验中戊唑醇浓度不适合等因素有关。戊唑醇4000倍液的防治效果高于3000倍液和5000倍液,由单一药剂的防效结果来看,并不是药剂浓度越大,防治效果就越好,所以病害防治效果不好时,不能一味加大农药使用量,药剂浓度过大反而容易产生药害。

由张少武等[9]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中生菌素和戊唑醇可以混配使用,但本次试验中两种药混配使用时,防治效果并没有显著提高,反而显著低于单独使用中生菌素时的防治效果,中生菌素和戊唑醇皆呈弱酸性,不存在酸碱中和的情况,具体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菌素黑斑病试验田
多黏菌素B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简述化肥减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国内首个0.6%伊维菌素预混剂(伊力佳)上市
印度用超强抗生素养鸡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多黏类芽孢杆菌HT16对梨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