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巧提问

2022-05-10 20:24徐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钻研双减主体

徐雅

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然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在实施时并未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饋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主体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可事实如何呢?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

当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我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空洞浮泛,或主次不分,或针对性不强。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样,“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无实际价值;“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像猜谜语”;“问题太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两句,很难说他对,也很难说他不对”。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更有甚者,老师亲自说出正确答案。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开户的。那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驾驭问题,以学习钻研为基础。教师在问前切实钻研功课,积极而又认真地“磨刀”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值得讲究的,教师个体的业务修养和课文深入的钻研,是善于提问的坚实的基础。

(2)设计问题,以学生思维为中心。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及思维特点,是在提问时做到有的放矢的关键。因此设计问题要注意两个“符合”。一是符合学生的思维层次。二是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此,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认识规律,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逐渐推进,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

(3)解答问题,以启发引导为途径。首先,对答问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回答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事先想好应对措施。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启发、点拔技能的掌握,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应重在疏导,不能当即提供参考答案,否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这种疏导即着意于给学生搭桥铺路,创设条件,指导方法,开拓思路,也就是着意于启发性。

(4)评价答案,以具体恰当为标准。为了“争分抢秒”,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不进行评价,或只用“好”或“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这都不妥当。正确的做法是对学生的回答区别情况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全对的,要肯定其成绩,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层向发展;全错时,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设计好解错的方法,及时更正还要鼓励他以后争取机会,加强训练;错中有对的,既要肯定其答案中的合理性与思考收获,又要使之明确尚未了解的是什么,但使他奋发向上;对不全对的,应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思考得全面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

猜你喜欢
钻研双减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难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何谓“主体间性”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因式分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