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越大越想玩”的考试心理现象解析

2022-05-10 23:24陶新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考试压力;亲子互动;放松减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4-0048-03

一、陷入考前恶性循环的学生和家庭

中考、高考在即,今年的考生多少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的在家上网课,有的虽然在学校上课,但是行动也受限制。更为严重的是,多数人在疫情中心情都不好,这样比较容易导致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变得紧张复杂,因此来咨询的学生和家庭比往年多了许多。

来找我咨询的家庭,共同特点是“孩子压力越大越想玩”,父母很焦虑,希望孩子不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停地催促孩子加油、加油再加油;而孩子自己已经开足马力,内心焦虑不堪,但是还是被催促、被训斥,后果很严重。有一部分学生因此崩溃,有一部分躺平了,还有一部分一边学习一边抗争,越是压力大越是玩手机、打游戏、发脾气,使得很多家长跟着“懵圈”。

高三学生P一家人来找我做咨询,主要原因是,儿子P越临近考试越不想学习,心中越是烦恼,玩手机、看电视、读小说,就是不看需要复习考试的内容。妈妈说他,他就着急吵架,吵完架干脆不上学了。爸爸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儿子,管教方法也有问题,说了儿子也不听。而且P很认真地告诉父母,他整天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每天做作业考试吗?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父母焦急万分,而又束手无策。

K是男生,上初三,每到周末回家,不玩手机就不学习。父母同意K同学玩一个小时,他总是超时,甚至晚上还偷偷玩,不让玩就脾气很大,父母好言相劝也不听。如果没收手机,就暴跳如雷,不學习,不睡觉,父母没办法只好妥协。K原来成绩良好,很有希望考取比较理想的高中,这样下去成绩一定下降,中考难以取得理想成绩,老师和父母都很着急。

每年,临近中考和高考,就有许多这样的学生来到咨询室。解决问题其实不难,难在一家人的焦虑情绪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导致关系紧张,沟通不畅,问题难以化解。及时接受咨询,及时调整情绪,就可以回复理性,取得学习进步,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二、考前压力和应对困境

临近考试会考验父母和教师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这时父母和教师是否真的信任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看到孩子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是不是能感受到孩子自己也很紧张焦虑?我们的父母和学校教师,多数情况下只看到众多的题目试卷没有完成,学习进度需要抓紧,学生全力以赴之后还有余力,需要继续加码。

但是每个学生各有不同,多数学生在初三、高三的时候已历经长期努力,紧张到濒临极限,这时最需要的是理解、安慰,需要及时放松自己,休息好才能继续加油努力。由于父母和教师都处在自己的焦虑中,往往忽略孩子的体验和感受,看到的是孩子每天浪费时间,努力不够,看不到孩子已经到了极限,因而继续施加压力,结果适得其反。甚至有些父母自从孩子进入初中之后,就一直担心和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了还不够,好了还要继续加倍努力,就怕孩子考不上高中。高中生的家庭也一样。于是家有考生,压力巨大,成为多数家庭的普遍现象,而这些问题的根源与父母和教师自己的焦虑有关系。

以上两位学生,高三的P和初三的K出现的症状,代表了大多数孩子的特点。他们自己知道学习紧张,压力较大,也希望自己能够考好,升入理想的学校,但是当自己的焦虑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难以化解的时候,就开始怀疑人生了,这样怎么还能理性管理自己,保持最佳状态呢?他们需要有新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疏解自己的压力,保持获取持续的学习进步的动力。

应对考试压力,三方面的素质和准备很重要。第一,需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养成习惯。如果从前的习惯不够好,现在要利用这样的考试机会养成良好的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和习惯,但是很多时候学生考试结束,压力消失,就不再做自我管理了。之后再考试的时候,再同样发作一次,直到有一天真崩溃了才予以重视,真的很可惜。人生在世,应对压力是必须的,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每个人须具有应对压力化解压力的能力,如果不能应对,一定是因为缺少学习和训练,一定是用错了理念和方法。第二,需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要给自己设定合适的目标,考试升学是择优录取的选拔性竞争,在竞争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实现适合自己的理想才是王道。第三,需要及时求助专家指导。对于考试内容和应对考试的方法,初三高三的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考试和考生的管理经验有限,需要及时找到相关专家获得有效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许多家庭早早学习和准备,临近考试就比较从容,有的家庭临近考试还只知道一味抓学习,结果只能留下遗憾。

焦虑是指经常考虑未来的危险而做准备导致的肌肉紧张和与警觉、谨慎或回避行为有关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都是与预期考试结果失败有关的紧张和回避行为。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应对危险或压力的本能——“战斗或逃跑”,我们都希望每个考生能够面对考试压力越战越勇,而不是面对困难选择逃跑或躺平,但是有不少学生因为应对学业、考试和交往压力的能力不足而选择逃跑,出现弃学、弃考的情况。

三、亲子携手放松减压

P经过与咨询师交流发现,自己不想学习原因在于每次周考和模拟考的成绩不理想,感到自己的付出白费了,白辛苦,而且每次成绩下降,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让自己很没有面子。另一方面,爸妈都是地方上的公务员,成功人士,老师每每教导他的时候总说到爸妈如何优秀,仿佛他不争气不努力,他感到给父母丢人了,还不如不考试。而回到家中,爸妈也没有时间听他说话,觉得之所以越临近考试成绩却越来越下降,这都是因为他不努力,思想松懈,自以为是。被教训一顿后,他压力更大。因此P同学对自己很不满意,感觉这样快活不下去了,开始怀疑人生:每天做题目考试有意义吗?这样活着还不如早点死掉,人早晚是个死,何须如此折腾。这样的体验和想法吓坏了父母。

父母一起来到咨询室,才了解到真实情况,于是一起商议应对方法。P和其他很多优秀孩子一样,具有良好的基础,临近考试的时候,只要正常发挥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不能正常发挥,就要重点调整孩子的心态,而不是要求他每天完成多少作业或试卷。对于这种平常很认真,又很守规矩,懂事听话的孩子,爸妈切忌在临近考试时施加压力。他们只要将自我认知和自身情绪调整好,进入最佳状态,就能正常发挥,取得自己最满意的成绩。

P的父母首先调整自己,不催促学习,状态不好可以暂时休息,直到P同学自己觉得可以进学校了再去。全家人有空就一起锻炼身体,休息日一起去公园散步,外出品尝美食,绝不谈学习的事。P同学满意地休息两周多,自己决定去参加考试,并正常上学了。

K很有趣,他在学校能够认真学习,回到家就决定放松放松,所以与父母展开了争夺手机的战斗。这种情况下孩子都会赢,因为他会拿自己的学业和前途与父母拼了,结果父母当然没有办法。其实咨询之后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孩子回到家,与父母的沟通、交往、家庭生活方面无法帮他减压。由于这种典型的青春期非黑即白的冲突,父母被K同学折腾得吃不消。

怎么办?让父母理解K的压力,周六日安排出时间陪K玩,一起锻炼身体,一起放松心情,不討论学习问题。因为K在学校期间学习认真,也不玩手机,父母决定回到家一起玩或欣赏他玩手机,爸爸参与较多。开始父母担心这样浪费学习时间,之后想明白了,试验下来效果很好。不仅不吵架了,沟通多了,孩子学习的时间多一点了,重要的是效率高了。

越是临近考试,越要利用良好的亲情关系进行放松减压,帮助孩子调整到自我最满意的状态,这样一家人都能在祥和氛围中迎接孩子的重要考试,有助于孩子在考场上发挥良好。

对于以上两位学生的心理咨询,有几个要点是值得考生家长和教师参考的。(1)首先评估孩子的状况,帮助孩子化解消极情绪,放松焦虑和紧张的心情。最有效的办法是,一家人定时一起锻炼或娱乐,效果比较显著;学校里的集体锻炼和体育课也很重要,不过对于多数男生来说,运动量有些不足。(2)信任和理解孩子,帮助他做到劳逸结合,作息规律,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3)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缓解焦虑的方法,解决自己孩子的特殊心结。(4)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习惯考试压力,锻炼从容应对考试的平常心,在最后的最重要的考试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P和K经过5~6次咨询后,已经顺利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和行为状态,P在最近的模拟考中取得了很大进步。爸爸说:“虽然有较长时间没有复习,模拟成绩却是历史最好,很奇怪。”P现在状态很好,更有信心继续投入学习了。K进步也很显著。父母感叹:“还是我们自己太着急太焦虑了。”(以上案例经来访者知情同意后发表)

作者简介:陶新华,博士,副教授,临床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咨询师、督导。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表达艺术心理治疗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表达艺术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创办人之一,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苏州新教育心理培训学校校长,日本宇部创新大学临床心理学客座教授。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