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硬笔书法教学中古书法艺术的有效渗透

2022-05-10 01:45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白石小学王丽敏
中国篆刻 2022年4期
关键词:硬笔字旁硬笔书法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白石小学 王丽敏

根据有关资料查证,我们的祖先对硬笔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与现代硬笔不同,“古代硬笔”主要是使用坚硬之物来进行写作。汉唐时期,以木、竹为原料的硬笔依然与毛笔并行而驰。秦朝灭亡之前,汉字都以硬笔来呈现。两汉之后,毛笔逐渐风靡起来,并成为一种自觉艺术。可见硬笔书法并非舶来之物。硬笔相对于毛笔,其笔画相对单调、线性,缺少灵动,自古皆然。

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的基本理念。纵观现行的小学写字课本,一、二年级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写字课本,让学生用铅笔写,到了三年级开始,是西泠印社出版的《书法练习指导》,学习用毛笔写,书里所举的例字是颜真卿《多宝塔碑》里的字体。这样的安排很有梯度的,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视。曾经听人常说,硬笔字是写字,毛笔字才叫书法。这说明,多年来人们一直把“硬笔字”停留在实用性的层面上,没有放在艺术性的书写层面上。一位专家曾阐述了“硬笔取法于毛笔”,让我们心中有所顿悟。我们试想,在指导学生写字时适当地引入古代书法艺术,不仅让学生习得技法,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思想的启迪。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听课所感,谈谈如何在小学硬笔书法教学中有效渗透古书法艺术。

一、古字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祖国的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承载着祖先的智慧与汗水,蕴含着我们深厚的历史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教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史,激发他们学习祖国汉字的兴趣。小学生对以前的文字是陌生的,同时也充满着好奇。成功的起步是迈向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因此,导入教学时就要吸引学生的眼球,为学习奠定基础。笔者在指导硬笔书法课时,往往在导入时,把汉字的原始图像呈现给学生看,让他们觉得我们祖国的汉字那么神奇美妙。如,在指导学生《巾字旁的写法》时,首先以看图猜字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网、衣、巾”的甲骨文字体,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字。从中感受到古今汉字的差异,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涨。然后言归正传,转移到学习主题上来,这节课学习的是“巾字旁的写法”,自然关注到“巾”字,于是播放“巾”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领略到古文化的魅力。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用笔丰富、飘逸洒脱,历来被人们所膜拜。如果我们把古人优秀的作品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那效果可想而知了。一位老师就这样做到了。她在指导学生练习《硬笔行楷的写法》时,先让学生整体欣赏《兰亭序》,感受“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然后让学生细细观赏碑帖,认读几个字,初步认识行楷,引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这样的引入为本节课临摹行楷埋下伏笔。在学习了连笔写法后,老师出示《兰亭序》20个“之”的写法,感受不同的连笔习惯,同时领略到古代书法家精湛的艺术。这位老师把毛笔书法艺术渗透在硬笔书法课堂中,做到有效衔接,激发学生学习硬笔行楷的兴趣,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笔画示范,显而易学

汉字是由一笔一画组成的,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每一笔画。毛笔、硬笔书法中的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虽然硬笔书法笔力也有轻重之分,笔画也有粗细之别,但由于书写工具不同,毛笔的笔画粗细更为分明,而且运笔时毛笔具有柔软多变的特性。一个笔画,一个字,有着分明的线条,才有韵味,才让人容易学会。硬笔字的字形较小,提、按、转、顿不明显,学生临写范字是难以掌握笔画特征的。所以将毛笔书法的用笔来弥补硬笔的不足,确实是个好办法。在硬笔书写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毛笔字的优势,恰当引入其写法,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笔法,掌握笔画的书写规律。

书法课堂是以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相结合的,老师有效的示范使学生印象深刻,才能训练有素。一位老师在《写好笔画》复习课上,教孩子们写好笔画要思考笔画的粗细、长度、角度、弧度,还利用毛笔示范,在黑板上铺贴宣纸,让一年级小朋友初步认识文房四宝,再提笔写下大气的“丿乀”这两个笔画,提醒小朋友观察它们的运笔过程。示范后告诉小朋友写铅笔字也要把这些特点写出来。孩子们一下子领悟到哪里轻提、哪里重按,笔画特点和运笔过程都成竹在胸。老师利用醒目的毛笔字笔画来展现硬笔笔画形态,用最简洁的动作完成最规范的笔形,从而有效地突破笔画书写的难点“轻重粗细”。书法知识与书写技法借毛笔书法得以有效展示,真不愧是一位有策略的好老师。

看到这里,我想,在指导其他笔画练习时,我们也可以恰当地用毛笔示范,便于学生容易掌握书写要领。如,教学生写“、”这个笔画,可以用教毛笔字的方法呈现出来,引领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头尖,背圆,腹平”,然后启发学生我们用铅笔写字时也要把“、”的这些特征写出来。学生通过对毛笔字用笔的借鉴,就能较快领悟到哪里该提,哪里该按,哪里该转。

三、偏旁书写,各有千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偏旁是汉字的部件。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的同时,更要注重偏旁书写的引领与结构原则的点拨。毛笔、硬笔书法在结构和偏旁方面也有共性的一点。去年笔者尝试着给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巾字旁的写法》,先带领孩子们学习写“巾”字旁,明白书写要领,再指导他们书写“巾”字旁在左边的“帜、帆”,观察字形特点,再学写“巾”字旁在下面的“希、市”,引导发现“巾”字旁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在学生交流之后再归纳:“巾”在下部比在左边要宽一些。并追问,为什么“巾”字旁在下面写得宽一点?在左边写得瘦一点、窄一点?学生畅所欲言,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了培养。最后小结、强调说明:“巾”字旁在左边往往写成垂露竖,在下面可以写成悬针竖,也可以写成垂露竖。这样的设计由简到繁,有梯度。同一偏旁不同的写法,这就是我们祖国汉字的灵活性。翻开历代书法家宝贵的书作,值得我们推敲、琢磨。遗憾的是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把古代书法家的范字展示给孩子们看,如果通过毛笔名家不同写法的对照,我想教学效果就更佳。

笔者有幸观摩过几位老师的书法课,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位老师的授课令我感受颇深。她执教的是浙教版二年级上册写字课《寒号鸟》,这是语文课本里的生字,孩子们已经学了这一课,但不知孩子们生字是否已经写过了。不管怎样,我想这堂写字指导课应该是书写的提升,作为书法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突破难点,让书写练习扎实有效。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写“单耳旁”,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练写了“卩”之后,用古文字让孩子们猜测是什么字,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却”字,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他们的对与错中,体会到汉字的奇妙。老师循序渐进,训练有法,引领孩子们徜徉在汉字书写的王国里。在指导书写“脚”字更是一大亮点,让学生上台摆一摆“月字旁”放在“却”的什么位置,通过动手操作,学生领悟到偏旁与部件的处理关系。最后,老师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时,也是别出心裁的。利用课后“字体变变变”,让学生认识“面”字的演变。老师娓娓道来,“面”这个字藏着有趣的书法小文化,甲骨文的“面”字表示的是眼睛,慢慢地往下看,“目”这个字占据了“面”这个字的绝大部分。最后出示三位古代书家写的“印、即、卿”,让孩子们选择喜欢的一个字书写。老师把古代范字引进课堂,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没有考虑到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三个字中“卩”的不同写法,学生没有体会到三位书法家不一样的书写风格,因此也没有感触到“卩”书写的变化。

四、以古为师,激励书写

小学生喜欢故事,而那些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故事更吸引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在小学阶段的书法启蒙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用古代书法名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刻苦练字。一代书圣王羲之历来是人们学习的楷模,他的故事流传至今。就如上文提到的那位执教《寒号鸟》的老师,她结合地方特色,以小济公的口吻讲述“墨池”“鹅”字碑的故事,小朋友们都被王羲之这种对书法执着与坚持所感动。此时老师激励孩子们只要认真学习,坚持不懈,也能成为小小书法家。笔者曾经在教《病字旁和虎字头》时,在课的结尾处,播放“王羲之吃墨”故事视频,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里,从中感受到古代书法家的勤学苦练,有效地激励学生从小练好字的志向。

古人留下来的书法碑帖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有些既适合硬笔临习又适合毛笔临摹。学了《巾字旁的写法》,课后,我在思索着,能否鼓励学生在课外临习古代书法家的名帖呢?如果坚持练下去,学生的硬笔书写水平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吧。但对字帖的选用要斟酌一番的,鉴于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的相同之处,我们应建议学生借用毛笔书法的古帖作为硬笔书法的范本。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毛笔书法字帖都适合拿来练硬笔。比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勤礼碑》是极好的毛笔书法范本,但字体宽大,不适合硬笔临写。于是推荐学生一些适合临写硬笔的字帖。如:钟绍京的《灵飞经》,可以让学生临摹,也可以练写著名书法家卢中南老师逐字精临的《灵飞经钢笔字帖》,书中有灵飞经“墨迹版”范字,对照着写,效果应该很好。再如,王羲之的传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都是学生临摹的好范本。从这些秀丽的小楷字中,感受着书法艺术的精妙。相信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既写好了硬笔字,又为他们今后的毛笔书法打下了基础。

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悠久历史的文化符号,是最能够表达国家深蕴的民族情怀的艺术品。硬笔书法也是体现文化含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全面推广书法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学,要以“写好中国字,做个好老师”为己任,在硬笔课堂中适时渗透古代书法艺术,引领孩子们爱上中国字,写好中国字!

猜你喜欢
硬笔字旁硬笔书法
刘玥辰
硬笔临李阳冰小篆《千字文》教程(七)
周玥函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慈善硬笔书法
慈善硬笔书法
慈善硬笔书法
慈善硬笔书法
练就一手好字 奠基幸福人生——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一手硬笔好字”实践研究
“乔”字娃娃变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