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粮化背景下马铃薯产业链延伸问题研究
——以恩施州为例

2022-05-10 05:24刘道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主粮恩施州产业链

李 超,刘道德,谢 云

(1.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湖北省国营后湖农场经济发展办公室,湖北 潜江 433115)

2015 年,中国正式启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主粮化战略,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中提出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韩俊在解读文件时指出调整农业结构,鼓励农民在条件适合的地方种马铃薯,搞马铃薯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符合中央政策[1]。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马铃薯品种被研发出来,越来越多的马铃薯主粮产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78.95 万hm2,单位面积产量达 19 139.7 kg/hm2,总产量为 9 193.8 万 t,占全球总产量的24.91%。要将高产量的马铃薯打造成中国第四大主粮,根源就在对马铃薯的产业链进行延伸,将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挖掘消费潜力,推动马铃薯与小麦、稻米、玉米协调发展,平等享受主粮地位。农业产业链是按照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模式,以经营品牌农业项目为主线,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建设,形成品种研发、规模化种植、深加工服务和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条[2]。马铃薯产业链延伸就是通过对原有产业链横向、纵向延伸,不断扩展其内涵,既增加长度,又增加深度。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对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保障和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恩施州作为湖北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基地,有着长期种植、食用马铃薯的习惯,对马铃薯主粮化的实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在其主粮化过程中,存在种植、加工技术落后、消费拉力不足、消费引导不够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州马铃薯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解剖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及恩施州地域特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主粮化对马铃薯产业链延伸的影响机理

1.1 主粮化促进了马铃薯产业链延伸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机构及农户参与其中。一方面,政府、科研机构加大政策投入,在育种、科学种植研究等领域突破明显,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业链向前延伸。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入其中,新型经营主体的介入,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基础。主粮化的市场需求,迫使马铃薯生产者通过产品创新、技术改造、良种培育等方式生产出适宜的马铃薯产品,使得马铃薯产业链具备向后延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国家战略层面的实施,让政府、市场主体、消费者都改变了对马铃薯的传统认知,提高了马铃薯在粮食中的地位,于是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推广宣传等方面加大投入,使得马铃薯产业链的横向延伸环境逐渐趋于有利状态。

1.2 马铃薯产业链延伸带动了主粮化发展

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使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经营趋于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水平,这不仅对马铃薯的主粮化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农业产业起到推动作用。2019 年,恩施州新建马铃薯批发市场、“恩施硒土豆”商品化处理中心3 家,新增马铃薯气调库及储藏库约12 万m3,年吞吐量达 50 万 t 以上。2020 年,“恩施硒土豆”储藏及商品化处理能力达 100 万t 以上[3]。马铃薯产业链延伸伴随着相关设施建设投入加大,这些建设投入为主粮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马铃薯的产业链建设投入可以对其他主粮产生协同效应,产后的产品研发、纵向延伸的社会环境等对主粮化的发展都能起到带动作用,主粮化发展与马铃薯产业链延伸的影响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主粮化发展与马铃薯产业链延伸的影响框架

2 主粮化背景下马铃薯产业各环节发展现状

恩施州是湖北省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也是湖北省实施马铃薯主食开发的主战场。在国家《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中,恩施州被列入国家西南鲜食、加工和种用马铃薯优势区。2020 年“恩施土豆”基地规模达 113 633.3 hm2,产量约170 万t,占恩施州粮食总产量的25%,占夏粮总产量的90%以上,居湖北省第一位,成为武陵山区最大的马铃薯种繁基地和优质商品薯生产供应基地[4]。从马铃薯主粮产业链的原材料规模来看,恩施州已经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其从事马铃薯种植、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已达2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 家,提高了马铃薯主粮的加工转化能力。截至2021 年8 月,恩施州相关企业已经研发出马铃薯主食及相关旅游、餐饮产品200 余款,在产业链的延伸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1 生产经营粗放,缺乏特色马铃薯主粮产品品牌

恩施州地处高山地区,农户居住分散,农户自家责任田分散性特征明显,导致马铃薯种植业呈分散性。以恩施州为代表的高山马铃薯种植模式仍延续了传统的精耕农业生产方式、家庭小户种植模式,户均0.055 3 hm2[5]。恩施州马铃薯经营的分散性是支离破碎的地域条件和传统的种植模式共同造成的。分散种植对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无法起到正向作用,分散经营的马铃薯种植农户不会主动参与到马铃薯主粮品牌建设中来。2019 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恩施州召开,鄂马铃薯3 号、鄂马铃薯5 号、鄂马铃薯7 号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马铃薯主导品种[6]。“恩施土豆”荣膺“2020 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虽然“恩施土豆”具有较高名气,但市场并未出现成熟的马铃薯主粮产品品牌,社会熟称“恩施马铃薯”。一方面说明“恩施马铃薯”初级产品数量多,质量高,食源好,另一方面也说明供主粮消费的马铃薯产品还有待开发,缺乏成熟的马铃薯主粮特色产品品牌。

2.2 深度加工不够,附加值低

恩施州马铃薯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层面,家庭作坊通过小型机器将马铃薯加工成马铃薯淀粉、马铃薯粉条等初级产品,通过早餐店、小摊贩流入消费者手中。大多数马铃薯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缺乏必要的技术工艺与装备,产品附加值低。恩施州比较著名的有恩施州平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恩施火红农业有限公司、恩施小山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这些马铃薯加工企业在当地比较有名,马铃薯初级产品在其生产产品中占比较高。零星的深加工产品无法满足主粮化市场需求,技术含量低的马铃薯加工品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产品价格低。就恩施州平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而言,其生产的休闲食品黄氏薯片,规格为250 g 的薯片在超市的售价为2 元,而同规格可比克薯片的售价达7 元以上,其利润率远低于加工水平高、品牌效应强的企业。同时,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充当中间商的作用,承担将马铃薯从农户向市场转移的功能,从本质上讲,这一类马铃薯中间商对马铃薯主粮发展中的技术创造、产品创新未起到实质性作用。

2.3 本地消费传统固化,外部消费拉力小

恩施州本地的马铃薯消费者保留着传统的消费习惯。马铃薯一直被恩施州人们普遍接受,被制作成马铃薯片、马铃薯丝、炸马铃薯等,在餐桌上扮演着鲜食菜肴的角色,部分马铃薯被加工成马铃薯干、薯片等休闲食品。固化的消费习惯导致在主粮化战略推广以来并未出现太多适宜主粮化的马铃薯产品,一方面是由于加工者不愿投入,无能力生产适宜的马铃薯主粮产品;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固有的消费习惯影响加工者的产品创新投入度。

恩施州马铃薯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本地,2019年恩施州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334 7 万hm2,总产量达160 万t,外销占比13%左右,可见外部市场消费对恩施州马铃薯消费市场影响并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恩施州马铃薯销售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加工程度低,无法满足外部市场对主粮式马铃薯产品多样化的需求。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中国马铃薯大会、硒产品博览会相继在恩施州召开,为恩施州马铃薯打出了一定名气,各种各样的马铃薯产品出现在展会上,但相关产品形式大于实际,无法有效融入产品市场成为马铃薯产品消费的主流。“2021恩施土豆文化旅游节”在恩施梭布垭石林举行,马铃薯及综合硒品日销量近50 万t[7],从活动销售的产品来看,并未出现成熟的马铃薯主粮产品,还是以生鲜马铃薯为主。

3 主粮化背景下马铃薯产业链延伸的问题分析

3.1 产业链产前延伸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

马铃薯产业链的产前延伸主要是针对产业上游的拓展,具体来说就是马铃薯主粮生产领域的延伸。当前,恩施州马铃薯生产耕地细碎化,采用传统的方式种植,缺乏种植技术指导,无法使用大型机械且无大型机械种植等都是缺乏技术支撑的突出体现。马铃薯新型经营主体还停留在承包土地、雇佣农户耕作种植、出售生鲜马铃薯产品等初级模式,使用机械生产比例较低,更少进行马铃薯育种、种植机械研发等专业技术。更多的育种、农业技术推广都是政府在扮演市场主体、农业公司的角色。虽然湖北省恩施州拥有权威的马铃薯科研机构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但却缺乏科技水平先进、知名度高的马铃薯种属企业,因此恩施州马铃薯产业产前的发展依然无法满足主粮化需求。

3.2 产业链产后延伸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马铃薯产业链的产后延伸针对的是产业链下游的拓展。应将马铃薯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存贮、运输、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当前恩施州马铃薯产业链下游的参与者往往是资金薄弱、规模较小的家庭作坊和小企业,缺乏适宜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的技术与装备,缺少技术研发资金。从2015 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1 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北京、河北、内蒙古、宁夏等9 个省(市、自治区)开展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补贴,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进程[8]。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额无法满足马铃薯主粮产业的发展需求,在专项资金的落实上多选择用于支撑种植规模的扩大,较少选择支持主粮产品的研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种植阶段,如恩施州每年都会对马铃薯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进行马铃薯保险补贴,由国家、县级财政共同承担,帮助抵御自然风险,但在马铃薯的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产后延伸方面缺乏资金支持。

3.3 产业链横向延伸缺少有利的外部环境

马铃薯产业链的横向延伸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基础,恩施州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缺乏引导马铃薯产业链延伸的社会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技术投入、资金信贷支持、社会消费习惯引导、品牌建设包装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阻碍了马铃薯产业链的横向扩展。一直以来受饮食习惯影响,马铃薯种植不受重视地位不高、大众认知不足、低经济效益从而缺乏政策支撑等,都让马铃薯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处于不利地位。

4 主粮化背景下推进马铃薯产业链延伸的对策

4.1 研发高山富硒新品种,实施科技协同创新

恩施州具有得天独厚的硒土地,硒产品正在成为恩施州靓丽的名片。应当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市场引导产品生产研发的基本思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育新的富硒马铃薯品种,通过品种带动调动生产种植,形成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应。充分发挥恩施州的地域优势,让恩施州马铃薯能够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马铃薯,提高恩施州马铃薯知名度,更好地打开恩施州马铃薯的主粮市场。此外,政府还应加大科研投入,实施马铃薯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注重引导工商资本流入,驱动工商资本拓宽发展出路,实施科技协同创新,促进良种研发、加工技术升级和产品市场延伸,从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去推动主粮化发展。

4.2 培育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创建专业加工园区

龙头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是推进马铃薯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环节。培育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一方面要带动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大规模、高水准的生产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龙头企业更有能力加大科研投入进行产品开发,更好地适应主粮化产品市场。政府应当重点培育一批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在创办龙头企业基础上,创办马铃薯产业加工园区,将马铃薯加工企业整合起来,形成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加工企业的集聚发展效应。为此,政府应当配套优惠政策、推进加工园区科技创新、创建加工园特色品牌、加速园区产业融合,通过龙头企业与产业园区的培育建设,形成马铃薯生产、消费、技术研发等一体化综合示范,为马铃薯主粮产业链延伸提供发展动力。

4.3 加强示范推广和消费引导,引导马铃薯主粮的科学合理消费

在推动马铃薯走向主粮的过程中,要将消费者需求放在首位,打造多元化的马铃薯消费产品,让马铃薯能够从传统的“菜”转变为日常餐桌上的主食。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让公众知晓其营养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加大马铃薯主粮产品多元化的研究,在保留马铃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让马铃薯主粮更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主动的宣传引导、新型健康的马铃薯主粮产品的市场推广,科学引导马铃薯主食消费,进一步扩大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渠道,扩大马铃薯主粮的消费市场。

猜你喜欢
主粮恩施州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