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前额叶皮层结构分析

2022-05-10 12:49罗彧刘虹吕爱清
智慧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血管性前额认知障碍

罗彧,刘虹,吕爱清★

(1.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 放射科,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 康复科,北京 100190)

0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与之相对应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老年痴呆是造成老年人失去日常生活能力的最常见疾病,作为痴呆分类中的第二大原因,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而在我国,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要高于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期痴呆病因中位居第一[2]。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是指由于脑血管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损害症状由轻到重的一系列综合征,被认为与脑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3-4]。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分类主要包括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L)、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和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3种亚型。其中VaMCI是VaD的高危人群,也是VCI的早期识别和重点干预对象[4]。VaMCI这一概念最早由 BowLer 等[5]于1995年首次提出,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血管损伤导致的一系列轻度认知损害相关的综合征,是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6],也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VaMCI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可干预的因素有血管性因素、吸烟及饮酒等。因此,早期认识VaD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预防和干预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7]。目前,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工作已经从发病期前移至轻度认知障碍阶段,以期达到早期预警、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目的。

本研究利用脑医生平台,测量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前额叶脑皮层厚度,探讨前额叶脑皮质厚度与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年8月-2020年12月中关村医院门诊及康复病房的患者,患者发病时间在3~6月之间,其中VaMCL患者14例,对照组12例。临床痴呆量表评分为0。

VaMCL患者入选标准[8]:(1)患者存在轻度的认知损害,但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第四版统计手册的痴呆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CDR评分均为0.5分。MMSE(简易精神评价量表)评分21~26分;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20~24分;(2)认知障碍是由脑小血管病变所导致,并且符合以下两点:①影像学检查存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或较为广泛的脑白质病变,或两者兼有;无皮质或分水岭区的梗死;②有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VaMCL患者排除标准[8]:早期症状表现为记忆缺损或其他认知障碍,并且呈进行性加重,但影像学检查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缺血性病灶;认知障碍由关键部位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多次梗死导致;存在脑血管疾病以外的其他原因,如脑炎、多发性硬化、肿瘤、癫痫、精神疾病等导致的认知障碍;存在严重的听力、视力障碍,严重的失语或肢体力弱影响检查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MRI检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GE SIGMA EXPLORER 1.5T磁共振全身成像系统,16通道头颈联合线圈,所有纳入者均采集3D T1 SPGR图像,扫描参数:FOV 24-25.6cm,层厚1.2mm,层间距1.2mm,NEX 1,Phase FOV 1,偏转角 10°,带宽∽16kHz,频率192,相位192。同时对所有纳入者进行常规MRI扫描,采集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读片。

1.3 数据处理和测量

所得高分辨3D T1 SFPGR图像使用脑医生平台(drbrain.net)进行分析与处理,测量所有患者的双侧额中回、额下回三角部、眶额部皮层厚度。所得数据用SPSS23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值<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受试者认知功能状态评定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定神经心理积分。VaMCI组MMSE评分21-26分,MoCA评分20-24分。正常对照组MMSE评分≥27分,MoCA评分≥25分。

2 结果

2.1 年龄、文化程度及认知评分组间比较结果

VaMC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年龄、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VaMC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提示 VaMCI组的患者认知功能有缺陷,见表1。

表1 年龄、文化程度、MMSE、MoCA结果

2.2 前额叶脑皮质厚度结果

双侧额下回三角部脑皮质厚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值>0.05;双侧眶额部皮质及双侧额中回脑皮质厚度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值0.05,见表2。

表2 额下回三角部、眶额部皮质、额中回皮质厚度

3 讨论

随着对 VaMCI 研究的逐渐深入,并期望在疾病早期阶段给予积极干预,延缓并防止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生,2016年及201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在指南中推荐并强调了VaMCI诊断成立后的病因分型诊断[9-10]:①危险因素相关性 VaMCI;②出血性VaMCI;③缺血性VaMCI(包括大血管性、小血管性、低灌注性);④其他脑血管病性VaMCI;⑤脑血管病合并AD。该分型进一步细化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对VCI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1%~3.0%的人被诊断为VaD[11],平均每年有10%的VaMCI患者进展为VaD,2年后约19%的VaMCI患者进展为VaD,23%进展为AD或痴呆,5年后46%进展为痴呆[12]。

随着对VCI研究的深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也快速地发展和日益成熟,并广泛应用于认知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对脑部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也给VaMCI患者的早期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前额叶皮层是指额叶前端的表层,在系统发生上最晚出现,同时也是在个体发育中最晚成熟的结构,约占整个成年人大脑皮层面积的29%左右,是一个与工作记忆、注意力调控以及抽象规则的认知、思维和推理、行为的计划和策略等高级认知功能都相关的关键脑区[13-16]。Lei等[17]研究发现在VaMCI患者中,灰质体积(GMVs)明显减少,尤其以眶部额上回(SFG)、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以及双侧后扣带回皮质(PCC)最为显著。Yi等[18]发现VaMCI患者的额叶(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额上回、额中回)、颞叶(颞上回、下回)和皮层下脑区(丘脑和尾状核)都存在较为广泛的灰质萎缩。Cao等[19]也发现VaMCI患者的局部灰质(GM)总量低于无认知障碍者。Yan等[20]通过 rs-fMRI 研究时移映射创建的大脑时移值,研究发现 MCI 组与认知正常组相比,其具有较长的时移值,主要分布在双侧额叶眶回、右侧额中回、颞中回和顶上小叶,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认知障碍者右额中回、右颞中回、顶上小叶等区域显示灌注不足[21]。

本实验利用脑医生平台对患者的前额叶脑皮质厚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VaMCI组的患者双侧眶额部皮质及双侧额中回皮质厚度较正常组变薄,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意义。而双侧额下回三角部的脑皮质厚度没有差异,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中有部分区别。分析原因可能有:①本研究中的患者都是先有脑小血管病变后才出现的认知障碍,而不是以认知障碍为首发症状来就诊的;②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得出的结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痴呆发病率也在日益增长。早在2015年,我国的痴呆人口数量已经居世界首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照料负担。目前尚无逆转痴呆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很多相关研究都表明,在VCI的早期阶段尚存在许多可控因素,及时进行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到不可逆的痴呆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研究利用脑医生平台,对具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脑皮层结构分析,以期早期筛查出VaMCI的患者,并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血管性前额认知障碍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筛查与干预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秋日的困惑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
魔法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