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2022-05-10 12:49郝振华武伟田青
智慧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护患居家护士

郝振华,武伟,田青

(临沂市中心医院 网络医学中心,山东 临沂 276400)

0 引言

根据最近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1]。

“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2-4]。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典型代表为“云大物移智”,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结合,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通讯方式,为群众获得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和医疗资源实现了可能[5-6]。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系统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系统平台架构

目前,由于我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模式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涉及护患人身安全、医疗质量安全、感染管理风险和护士多点执业等诸多风险问题,阻碍了居家养老延续护理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7-8]。因此,结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实际,深入分析研究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加强风险防控管理,以确保患者和从业护士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迫在眉睫。

1 研究思路与内容

针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服务进行风险防控机制研究,有助于保护患者隐私和护士人身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和院后延续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实现居家养老延续护理项目闭环管理,降低庭照护负担和延续护理经济成本,助力疫情防控。对风险防控机制的研究,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

1.1 梳理延续护理项目类型

针对居家养老背景下延续护理项目需求类型,进行梳理分析和必要的调研活动。对适合居家养老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项目,根据其迫切需要程度进行评分排序,对排名靠前的延续护理项目进行重点研究,完善相关风险防控流程和体系。

1.2 研究分析项目风险类型

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项目风险类型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模拟延续护理项目实施过程,分析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关键风险点及其失效值,对相应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包括定性、定量)、风险监测,并加强风险管理,通过不断递进的风险管控,保证居家养老延续护理质量与安全。

1.3 延续护理项目制度化流程化

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保证护士人身与执业安全,如安全培训课程、护理个案风险评估、意外及危险事故防控演习。探索运用技术加强监管,通过人脸等生物学信息识别分析患者与护士的身份,并与公安身份数据库二次核对;护士上门服务期间自动开启实时定位与录像,位置长时间未更新、路线有异或录像中断时系统自动联通医院管理后台或公安报警系统,以加强护理人员安全保障[9-1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风险研究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风险研究过程图

1.4 挖掘智能移动终端的潜能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智能移动终端的定位、音视频通讯和录制等功能和便于携带的特点,对居家养老延续护理流程形成可追踪、可回溯的闭环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明确护患责任,减少医疗纠纷,保障护患双方权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过程风险识别,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过程风险识别关键路线图

2 成效与讨论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养老延续护理风险防控机制研究项目的开展,创新了居家养老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风险防控机制,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护患权益。

2.1 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使用电子评估单,现场评估、采集、记录居家养老患者的体征数据,使病例资料更加及时真实;利用音频、视频录制功能,对延续护理全程留痕,支持回放可追溯,减少医疗纠纷,明确医疗责任,规避医疗风险;对于延续护理现场出现的急危重症情况,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连通院内医疗护理专家开展移动视频会诊[15]。

2.2 保障护士人身安全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护士当前位置实时跟踪,设计移动终端一键报警机制,包括一键连通公安报警系统,或医院管理后台值班人员,或自动提取位置信息通过短信、微信发到有关安保方;对超出护理时限、护士未通过移动终端延时的服务进行AI智能识别,自动预警或报警。

2.3 规范延续护理过程

利用移动终端对居家养老延续护理项目全程进行提醒、提示,确保延续护理服务的整个操作在规定的流程内规范实施,包括入户前后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患者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患者护理评估、医疗废物的处置等。

2.4 避免隐私信息泄露

在系统平台建立信息保护机制,护患双方通讯使用平台提供的虚拟号码,护患双方的个人信息、患者的病情病史病例等隐私信息,仅在延续护理服务达成和实施期间可供查询浏览。在服务结束后,涉及护患双方的关键信息和非脱敏数据自动关闭可见。

2.5 完善医疗保险机制

延续护理申请经由职能部门审核,护士进入延续护理流程时,在移动终端选择出发或开始服务时,自动连通有关商业保险系统,生成医疗意外保险订单和护患人身意外保险相关订单。延续护理服务结束,护士在移动终端选择服务结束或完成,系统自动划分医疗意外保险订单和护患人身意外保险范围。

2.6 增强预警监测功能

基于移动互联网,提供居家养老延续护理服务的护士携带的移动终端,可自动监测延续护理区域的网络流畅度,对于不能保持畅通通讯的区域及时进行提醒或预警辖区内所有潜在危险地区,如僻静、积水、网络低覆盖、容易发生意外的地点,自动进行警示或预警[10]。

3 总结与展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上,更多老年人选择了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13]。居家养老的方式,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又能得到适当的生活照顾,还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选择这种养老模式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属,同时也面临着专业护理的难题[14]。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技术深度融合,衍生许多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互联网+护理是适应当前人民群众需要的医疗服务新业态,目前,在山东省有超过30余家医疗机构基于移动互联网提供居家养老延续护理取得了新的进展,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居家养老延续护理服务,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还面临着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配套制度亟待完善,护士时间精力有限、对人身安全与执业安全存在较多担忧,患者实际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服务模式较为零星、单一,存在信息孤岛,有数据泄露等风险问题[10]。

在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居家养老延续护理服务时,有效分析相关风险因素,加强对这些风险的管控和防范,将为深化医疗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居家养老模式短板,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医养结合格局,有效提升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改善独生子女家庭居家养老赡养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护患居家护士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最美护士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最美护士
居家的日子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