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22-05-11 12:51郑榕
考试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策略自主学习

郑榕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基础和音乐兴趣爱好,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和良性引导。既要从多个维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体验,也需要不断发掘每个学生在不同音乐领域和音乐形式当中的天赋和兴趣。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优势和价值,并针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音乐兴趣进行了细致分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自主学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2)10-0146-05

一、 引言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着重强调的教学要点,尤其是在经历过教育体制改革和双减政策的实施之后,社会各界人士对小学学段各个学科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奥运会和冬奥会的大力宣扬下,有更多的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运动场上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同样美术和音乐学科作为学生美学启蒙教育阶段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学科的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认知,打下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兴趣,在生活中陶冶情操。但目前我国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音乐的认知还停留在音乐课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自主性,这也是接下来音乐教师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二、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双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明确开始实行,但是很多地区和学校内部针对学生主科的学习和音体美等科目的教学重视程度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虽然在课外辅导环节主科的培训已经全面叫停,但是很多家长仍然会选择如网课等方式来为孩子进行课后补习,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这种想法自然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在面对后续的教育分流时,很多家长才会发现自己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孩子进行强化的科目部分实际应用意义不大,反而是一些副科的学习能够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音乐就是最为明显的类别之一,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气质和内在修养,音乐特长也能够让学生在各种需要表演的环节彰显自己的个性。但总的来讲,目前我国小学音乐学科在学校内部和社会层面的总体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不足。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陈旧

我国大部分学校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仍然有着明显的桎梏。部分教师在面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仍然选择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以课节为单位来构建整体的教学体系。但这种教学方式本身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的结构模式,学生很难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培养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对音乐领域的全面认知。另外,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缺少对音乐的向往和学习的激情,课堂氛围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欲望,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中,难以体现自身价值。同时,很多教师在构建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时也缺乏新意,这种新意既包含了展示各类音乐形式的方法,也包括了和学生进行互动以及各类音乐体裁活动。通俗来讲,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训练和歌唱练习只是音乐学科学习最基础的环节,而小学生想要培养起对音乐的爱好则需要教师通过更加丰富的展示形式来完成,比如各类视频素材的播放,各种乐器或者声音的体验。而音乐活动的组建更是提高学生对音乐认知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模式在很多学校几乎不存在。

(三)教学内容的匮乏和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构建是影响学生对音乐学科理解的关键核心。单纯依靠教材来填充音乐课堂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强烈好奇心,而且我国小学音乐教材内容的编纂一直以来也广受社会各界的诟病。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包括教材内容对中国小学生的适应性较低,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小学音乐教材内容的编纂是以西方音乐体系为基础,充斥了大量小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匹配度较低。总的来讲就是音乐教师如果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很多没有音乐乐理基础的学生是难以直接理解并消化的,而教师本身受制于教学体系的限制,很难对音乐课堂进行多样化的填充,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环节真正体会音乐的奇妙和美好。过于片面的教学内容和陈旧无趣的教材编写阻碍了学生在音乐领域当中的拓展和畅游,同时有些学生也没有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无法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音乐发展,进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三、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体制改革当中,音乐教师的角色应该完成转变,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变成学生音乐学习道路的引路人,从音乐知识的灌输者变成学生了解音乐各类知识的引荐人,这种转变对学生而言更像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当中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良好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变成一种了解音乐的媒介和平台,通过教师的教学来了解更多有关音乐的知识和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才是促使学生不断加深音乐了解、发掘音乐乐趣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声乐类别、乐器类别、舞蹈形式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很多学生却仍然能够凭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养成自己对音乐的独特喜爱和理解。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向着自己喜爱的方向去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多良好的学习和探索体验,并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理解和音乐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每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者而言,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强化对各个学科的理解才是小学阶段教师的工作内容重心。在这一阶段,音乐教师应该迎合新课改提出的相应要求,既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积累夯实的音乐基础素养,也要通过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模式让学生重点关注各类艺术形式的展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开放学习思维。简单来讲,“音乐”的概念本质是对声音的探索,教材内容只是完成学生对音乐探索的引子和實例,而想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在这一专业领域内的探索精神。音乐不止包含歌唱,也不是简单的乐器演奏,而是每个人在生活当中对各类不同声音的反馈。这种声音既包含了大自然中出现的各类声音,也包括了所有人为制造的声响。只有小学生能够对这些声音形成一种良性的反馈机制,才能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思维模式,再根据这种思维模式构建出学生自己独有的理解,并配合上相应的展示形式,就形成了其独有的音乐见解。至此,音乐教师才完成了对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了对音乐知识和音乐领域独自探索的能力。

(三)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音乐潜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包罗万象,声乐、乐器每一个大的类目下又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子类别,而每一个子类别又都能够成为一种单独探索的学科,比如声乐当中的各类唱法,美声、流行、摇滚、通俗,乐器的种类更是不胜枚举。除此之外,在满足这些表现形式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当多辅助的功能和类别,比如谱曲、填词、指挥,这些不同的角色和功能都属于音乐的领域范畴。而想要真正让学生接触和体验这些音乐的元素,不仅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正向的引导,更需要为其进行适当的潜质激发。在很多人心里对音乐的认知是片面的,认为具有音乐天赋的人就是所谓的音乐全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领域的天赋不像数理化,很多学生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较高的成就需要天赋异禀,这一学科的人才选拔机制和体育类目更加切近,有些学生身高较高可以去打篮球,有些速度快可以从事田径训练,甚至有些天赋是极具特殊化的,如果没有将其放在适合的位置上反而会表现得不如普通人。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另外一个核心目的就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音乐领域当中的不同类目,并发掘自己真正热爱的音乐形式。

四、 小学音乐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构建完整教学体系

教师想要在小学音乐课堂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需要提高学生以及家长对音乐学科的认知能力和重视程度,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和学生家长充分强调音乐学科对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课堂教学环节向学生充分展示各种音乐形式和音乐类别,为学生打开音乐视野,了解不同音乐文化,并在丰富的课堂内容和教学体系中让学生找到自己对不同音乐类别和音乐形式的渴望,为后续的兴趣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音乐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所影响的学生要有规划地进行合理引导,从趣味化教学和情景化教学等多种角度,立体输出音乐学科丰富的文化和内容。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音乐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深入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认识,更需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性进行知识的传授。对小学生而言,玩乐和游戏是天性,对新鲜事物反馈较为迅速,对各类陌生事物抱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这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关键核心。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当中来,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而这扇大门上所描绘的内容就是吸引学生完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关键。为了实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战略意图,充分利用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为学生构建由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相结合的课堂氛围,情境化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时更加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也可以通过画面的塑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音乐作品、音乐风格包含的意蕴和想要传达的文化内容。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将学生从我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习的状态,是通过教师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出对音乐世界的全新认知,全新理解。

(三)重视乐器多样性的展现

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环节,由于教育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乐器种类。而根据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的相应研究结果,在音乐课堂教学环节,采用乐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各种音乐形式,也便于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师经常使用的乐器种类有着较为明显的局限性,以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为代表,其他乐器种类较为少见,而部分冷门乐器更是在学生的音乐课堂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就导致了学生对音乐形式、音乐种类、乐器种类的了解和认知受到了局限,在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实践过程中,学生很难通过接触不同的乐器类别来激发自身对音乐学习的渴望。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充分认识乐器多样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类乐器博物馆或乐器商店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感受不同的乐器从音色到演出特点,从适合的曲风到吸引人的外观。可以说乐器作为一种演奏音乐所必需的道具,本身就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探索的欲望,从完全陌生到能够演奏音阶,最后完整地演奏一首乐曲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和最终实现目标的成就感,都对学生培养自身自主学习并形成终身学习习惯有着正向的引导作用。在这一环节,教师还需要着重和学生强调并介绍中国传统乐器,让国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真正走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当中,充分展现我国音乐艺术的魅力。重新唤醒小学生对中国民乐的认知和热爱,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同时乐队作为每一个小学生内心都极度渴望加入的学校组织,其核心价值就在于由学生充分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集体活动和集体表演,如果学校具备相应条件,就可以在每个班级当中组建自身的小型乐队,通过不同乐器的结合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奇妙。而在选择乐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优先安排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来演奏自身擅长的乐器,再由其他学生配合部分操作简单地打击乐,循序渐进的为学生拓展接触的乐器类别,通过乐器多样性的展现和尝试来巧妙地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拓展对音乐领域的全面认知,并最终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

(四)充分发挥兴趣小组的学习作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也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就是分组学习,利用不同学习小组的构建让每个学生在组内发现新知识,体验新内容,和其他同学进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这种学习模式也是激发学生沟通欲望、探索心理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兴趣小组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以及班级内学生的相关音乐素养進行分组。

举例说明,当教师希望学生对声乐类别进行深入了解和系统学习时,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别或者当下最为时兴的歌曲、歌手进行分组。让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在组内进行分享交流,又或者让小学生在组内和同学共同探讨自己喜欢的歌手以及其代表作,并挑选几个完成组内演唱。之后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这种分组学习的模式不仅可以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递进,同时也能够让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自发组织到一起,在交流分享和讨论的过程中互相激发学习兴趣。

再比如针对眼下较为流行的新鲜音乐形式,比如雷鬼、funk这些音乐表达的方式在几年前国内还不是十分流行,但可能随着某一首歌曲的大热或某一个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兴起而被众人所知。音乐教师可以将这类新鲜的音乐元素拿到课堂来和学生进行分享,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代音乐的发展历程,紧跟音乐艺术的前进脚步,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和音乐艺术同频,去理解音乐的演变和进化。让学生明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几千年的艺术演变过程当中之所以会分化成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体系,就是因为有无数艺术家和爱好者深入地探索。这种探索是没有国界,没有年龄之分的,即便是小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对自己喜爱的音乐内容进行创作,而这也是兴趣小组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优势所在。

(五)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给予的教学评价同样是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并且是完成高度配合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有非常明显的感受,有些学生可能在音乐方面并没有非常突出的特长和天赋,但是只要经过教师的赞许和鼓励就能够爆发出极为强烈的学习意愿,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面对教师的各种提问也会积极回答,积极完成探索。即便有些学生在和教师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答非所问,却也依旧表现出了极高的自主学习意愿。因此可以说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之外,同样注重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细致且深入的探索。

举例说明,完整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划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对小学生而言,教师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互评则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处于怎样的状态。完整的教师评价不仅包含了语言评价,同时还需要搭配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其做出努力的肯定。

(六)终身学习模式的养成

小学音乐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教师从三个维度开展工作,第一个维度是要打破小学音乐课堂内外关联,让学生将音乐学科的学习由单纯的课堂学习转变为生活中的日常学习。这种转变既包含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音乐类别知识点的探究学习能力,同时也包含了在日常生活当中体验各类音乐艺术美感的行为习惯。第二个维度则是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自我展示空间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成果和成就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展示,获取其他同学家长的赞美,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后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内驱力,不断推动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自我探索。第三个维度则是要结合音乐课堂教学、乐器教学、特长教学进行相应延伸,让小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和音乐探索的渴望,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掘自身潜质,积极尝试各种音乐形式以及乐器,并在音乐的探索过程当中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单纯的了解转变为兴趣爱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探索各种音乐形式的习惯,为学生后续的综合素养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音体美等学科的引导式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家长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学生自身生活习惯等问题都对课堂教学造成了复杂的关联和影响。想要通过课堂教学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情况,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提高对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视度,加强音乐教育资源的投入,并结合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了解当前时代下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互联网渠道、新媒体渠道不断填充教學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理解和音乐思维。并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音乐潜质,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拓展自身音乐认知,形成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良好习惯,优化学生音乐素养,并能够将这种习惯坚持一生。

参考文献:

[1]张晓秋.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109.

[2]李淑娟.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学周刊,2021(31):157-158.

[3]尚可秀.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7):105-106.

[4]朱灿灿.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8):157+160.

[5]唐可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北方音乐,2019,39(17):178-179.

[6]刘鸽.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融合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2):20-24.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有效策略自主学习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