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2022-05-11 02:06陈艳君李凤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观测点信度

陈艳君,李凤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29)

高校基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接受教育、保证高校正常运营有重要价值[1]。对高校基层工作进行评价,可提高高校基层的工作效率[2]。传统的基层工作评价体系评价依据不完整,评价范围划分不到位,且缺乏适当的体系构建原则,导致其评价效果不好,无法满足目前高校基层工作多样性的需求[3]。因此,需要设计新的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对高校基层工作进行科学评价。

1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基层工作评价体系优化设计

1.1 选取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构建依据

研究表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基层工作评价体系构建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在工作评价体系构建时需要格外注意全面化,即全面筛选工作评价中的依据,以评价为导向,避免指标构建中出现的片面因素[4]。

以全面评价为导向,构建指标全面评价系统,保证指标的各项因素均能较好地联系起来,因此也可将指标看作是一个全面体系。在体系构建时还需注意高校基层工作的有效性,事实上,高校基层工作的评价方法和评价途径主要受到高校基层工作对高校作用范围的影响,需要把握高校基层工作的内涵,建立合理性判据,判定体系构建的有效性,才能创建完善的基层工作评价指标,保证评价逻辑与实际评价目的关系的有效性[5,6]。

各高校基层工作的目标也是评价体系构建中的有效依据之一,评价目标主要由高校基层工作的工作状态决定,与教育的有效性相关,因此不需要脱离相关的概念即可实现有效评价,建立有效果、有过程的高准确性评价体系。

1.2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界定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范围

为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在上述体系依据选取后可以划分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的评价范围,首先划分高校基层评价中的相关因素,可将其分为主体因素、一级因素、二级因素、次级因素,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可计算上述因素的权重,计算公式如(1)所示。

公式(1)中,X代表评价初始量,β代表矩阵,r代表评价系数,此时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因素权重

由表1可知,主体因素和一级因素占据的权重较高,因此在界定评价体系范围时需要以主体因素和一级因素为主,建立范围极值,实现准确评价。

1.3 确定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的重要一步是确定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目的性原则,即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必须能实现全局主导性,保证其可根据工作需要统一指标构建的原则,保证相关因素始终相关。第二个原则是完备性原则,指的是高校基层工作评价指标的构建必须全面,涵盖的指标和影响因素必须较广泛,可满足高校基层工作的全部需求,但由于构建体系时存在某些局限,可突出指标管理的重点,设置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管理。第三是明确性原则,即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内的指标必须互相独立,不能存在重叠指标,除此之外,指标和指标之间也不能存在因果关系,须都为并列关系,增强指标评价准确性[7]。

2 实证分析

为验证本文设计的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的评价效果,将其与传统的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进行对比,选取某高校进行实证分析。

2.1 概况及准备

选取X高校进行实证分析,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首先需要研究实证分析的指标构成与标准编制之间的差异,选取实证分析的5个指标,已知标准编制数值为1,此时的指标差异对比表如表2所示。

表2 指标差异对比表

由表2可知,此时的各项指标多次检测数据都与数值1较拟合,证明此时的指标构成符合标准编制,可以进行实证分析。

在对比上述编制指标后,需要研究指标的类型,高校基层工作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教育要素,而教育要素又可细分为组织领导、条件保障、队伍建设等,这些都属于二级指标,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调查这些二级指标的信度,假设具有很强的信度值,用Strong reliability表示,否则用Weak reliability表示,这些指标的信度表如表3所示。

表3 信度表

由表3可知,上述指标均具有很强的信度值,证明此时选取的指标均有实证分析的价值,根据上述指标选取实证分析的观测点,由于各个观测点的占比情况不同,因此分析选取的观测点权重,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的观测点权重,可将其与上述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一一对应,获取相应的导向值,已知导向值的标准值为1,越接近1证明评价体系的评价效果越好,导向值 的计算公式如下(2)所示。

表4 观测点权重

公式(2)中,G代表观测点,h代表信度值,此时可使用该公式进行后续的实证分析。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客观条件对结果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提前划分各等级指标,降低评价误差。

2.2 分析效果与讨论

分别使用本文设计的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和传统的高校基层评价体系进行评价,使用公式(2)计算评价导向值,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分析效果

由表5可知,本文设计的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的评价导向值与导向标准值更拟合,证明设计的评价体系的评价效果好,具有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符合高校基层工作现状的模糊评价模型可保证高校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行,促进高校基层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模糊评价模型设计了新的高校基层工作评价体系。为验证本文评价体系的评价准确性,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评价体系的评价导向值与标准导向值更拟合,证明本文设计的评价体系评价效果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后续工作的参考。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观测点信度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扎龙湿地芦苇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沉降观测在信阳市中乐百花酒店B座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水泥企业运营水平评估体系观测点的构建与权重系数设置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