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实践探析

2022-05-11 02:06张磊王玉闯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垫球游戏化技能

张磊,王玉闯

(西藏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氛围是体育课堂所展示出的外在形式,然而日常教学过程中却无法避免技术动作教授中出现的枯燥感和乏味感。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是指:将构成体育课教学核心要素的教材内容体系设计成具有娱乐化、趣味化、游戏化的形式进行教学[1]。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方式逐渐被细化应用在每一堂体育课程中,具体到每一个技术练习动作,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规定的大纲进度和安排完成每一次目标任务及要求,将教材规定的内容去竞技化,适当去难度化,然后再设计成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性游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并在竞争中成长。

2 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课程构建的背景

游戏和民间体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标准》选修教材内容之一,游戏不仅可以作为准备部分的内容进行设计,且能为技术动作教学提供实践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来提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有效参与其中并快速掌握其动作要领,在教师正确的指引下,逐渐掌握某项运动技能,达到熟练运用的阶段[2]。

在各地区高校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在课程的导入部分进行游戏,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兴奋状态,但此方式并不能较好地延续下去,导致学生更喜欢体育课的前半部分,因此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是当下体育教学中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是准备活动中体育游戏的延续,既可以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兴奋性,又可以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在专业技术课程的应用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且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实践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 高校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课程构建的意义

以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未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及各种基础条件进行去竞技化和去难度化的再加工,使之转化为学生喜爱的丰富多彩的娱乐性游戏方式。二是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到“游戏化”教学在实现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目标任务中的诸多价值。三是教学“游戏化”需要有缜密的组织思维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专项化要求高,练习密度大,游戏只作为准备活动的部分内容,未进行运动技能“游戏化”内容的设计。五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身体素质不同,在游戏内容选择上具有差异化。因此,构建特色体育方法并对体育教学发展的实践价值具有以下意义:

(1)可促进教师传统体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各项工作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

(2)为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新的教学形式,可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3)“游戏化”形式对场地器材没有过高的要求,符合广大学校现状。

(4)“游戏化”教学对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促进作用,了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热情。

(5)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可贯穿一堂体育课,不仅限于准备活动阶段,亦可通过技能教学游戏设计在基本教学过程中开展。

4 运动技能“游戏化”实践教学初步构思

4.1 理念创新

开展运动技能“游戏化”实践教学,并围绕新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化”教学体系,对运动技能先分解、再组合并设计成游戏教学环节,最终以完整教学步骤完成技术动作教授,为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教学蓝本,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提供新的视角[3]。

从现阶段体育教育角度出发,运动技能“游戏化”将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固有模式藩篱,从整体到零散,分散后再进行技术重组,达到知识碎片化重整,从而降低运动技术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热情。整个创新过程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专业体育教师需要强化理论基础知识和游戏常识储备,才能形成体育“游戏化”模式思维和理论创新架构,才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达到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统一。

4.2 框架构建

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实践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理念可改善目前部分高校体育课教学不足,同时为高校体育课堂提供新的着眼点。高校体育运动技能“游戏化”方式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可加快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有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及团队协作力的展示。

框架的构建原理一: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框架会发生不同变化,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效果。构建原理二:教学对象不同(高职高专类、民族类高校、师范类高校、专业院校),游戏框架脉络也会发生变化,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了解不同的学生,熟悉自己的学生,才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教学难题。构建原理三:基于体育器材选择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田径类、球类、体操类),运动器材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构建原理四:教师自身因素,治学严谨,教法新颖。所有的实施皆源于实施的本体,即教师本人。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框架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框架梳理上进行整理,体育教学能够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基于以上四部分的综合展示,框架构建需要逐条梳理、层层推进。

4.3 教学安排

根据教学安排,游戏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进行安排和实施,包括热身准备活动、基本技术部分、身体素质练习过程、结束部分放松练习等。运动技能教学分为三大板块: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活动和放松部分,结合教师上课的实际需要,运用适合自己的进行组合[4]。其一:课前准备部分,运用“游戏化”的方式,达到预热的效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高校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课堂。其二:按照课的流程,循序渐进原则进行游戏设计,难度由易到难,游戏元素由少变多,结构单一至复杂。其三: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此阶段的游戏设计,主要需要考量运动量,因整理部分运动量逐渐变小,学生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非运动状态,在设计时更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技术教学得以体现,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使教学“游戏化”,以排球项目为例,排球运动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在垫球教学过程反馈效果不甚理想,原因在于技术学习缺乏趣味性。而通过“游戏化”教学(以排球的抛垫球比赛为例,如图1所示),可大大改善基础技术教学的枯燥和乏味感,且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可大幅提高高校生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能力,在游戏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亦可以锻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韧劲,同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5]。

游戏方法:将队伍平均分成两组(如图1所示),以A组为例:一人在规定位置抛球,一人在呼啦圈内接抛球,当完成一组后马上移动到下一位置进行,每组抛垫四个且在规定区域内将球垫击给抛球人视为完成,否则在失误地方继续垫球,直至完成。当完成四个抛垫球后,两人手牵手到等候区与下一组进行击掌交接,待所有人完成后小组所有人排成一路纵队,以鸭子步走的形式,沿着规定路线先到达小旗处为获胜,负者有相应惩罚。

图1 游戏名称:抛垫球比赛

游戏目的:学习并巩固垫球技术,发展脚步移动速度,同时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其在游戏过程中稳中求快的良好心理素质。

此排球游戏只是抛垫的一部分,而在游戏设计框架时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器材、教学实施者四部分进行分析,完成游戏的加难或者降低难度的设计,以此游戏为例:

难度进阶:增加垫球难度。

游戏方法:将队伍平均分成两组,以A组为例:一组人在规定位置站好,另一组人则在对应位置上等候,当教师鸣哨后,两组相对开始垫球累计垫球15次视为完成,如果失误重新开始计数,直至完成规定次数。当完成15次垫球后,所有人排成一路纵队,以鸭子步走的形式,沿着规定路线先到达小旗处为获胜,负者有相应惩罚。

降低难度:降低垫球难度。

将队伍平均分成两组,以A组为例:一人在规定位置抛球,一人在呼啦圈内接抛球,完成5次交换,同伴也进行5次抛垫球练习,视为完成,失误后继续垫球,直至完成。当完成10次抛垫球后,所有人完成后小组所有人排成一路纵队,以鸭子步走的形式,沿着规定路线先到达小旗处为获胜,负者有相应惩罚。

4.5 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评价中,要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同时发挥其创新和激励功能,评价手段多样化,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行为、态度的变化和学生个体差异,以及个体特长的发挥,使学生积极参加锻炼[6]。因此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评价,需要学生和教师进行相互评价和积极配合,对情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强调心理健康,注重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高校教学评价发挥重要的作用,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级、互相评价,从而进行综合量化评价[7]。教学效果应以课堂氛围和练习密度为依据评判,不能只有笑声,没有效果。评价标准的建立,对游戏的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课堂的三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游戏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效果,又要达到练习目的,即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8]。

5 结语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游戏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背景的分析,得出高校体育运动“游戏化”教学构建的意义:第一,可促进教师体育观念的转变;第二,可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第三,可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第四,可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第五,对高校体育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第六,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猜你喜欢
垫球游戏化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运动表象训练在中学排球垫球教学中的应用
画唇技能轻松
垫球启蒙
一个教学片断引发的争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