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乡村振兴水系治理模式初探

2022-05-12 01:52赵红兵朱明辉李子玉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鲁西南坑塘水系

赵红兵 朱明辉 李子玉

(1.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曹县常乐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曹县 274405)

水系治理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因缺乏有效治理,农村水系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加强农村水系治理十分必要和紧迫。农村水系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相关治理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特别是针对不同区域特征的整体治理模式还缺乏相应研究。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水系治理实践要求,探讨鲁西南农村水系治理总体规划布局、治理措施内容、运行管护机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以期为乡村振兴水系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1 水系特征与保护治理现状

1.1 区域概况与水系特征

鲁西南地处黄泛平原区,主要为山东省菏泽市及济宁市、聊城市的部分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62.7mm,但年内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0%,较大年达900mm以上,较小年低于450mm。黄河从该区北部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是最大的客水来源,对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地下水回补极为重要;该区东部由南至北分布有南四湖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鲁西南是重要粮食主产区,区内人口稠密,2019年菏泽市总人口为878.17万(户籍人口1026.53万),人口密度为722人/km2(户籍人口密度845人/km2),是重要的劳力输出地区。区内水资源短缺,菏泽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省的3/4、全国的1/8,由于浅层地下水含盐含氟量高不适宜长期饮用,在引黄水量刚性约束和地下水严禁超采的情况下,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维护面临严峻的形势。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菏泽市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河流达119条,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及以上灌区面积762.86万亩,其中灌溉渠道4890km、灌排结合渠道11047km、排水沟道13684km,沟渠密度5.82km/km2;全市虽然没有常年水面面积1km2及以上的天然湖泊,但建有平原引水水库5座,总库容1.41亿m3,且所有村庄内部及边缘均或多或少地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坑塘,小到数十平方米,大到几十亩,大都由于建房、烧砖、修路等取土而形成。坑塘在鲁西南农村水系中具有突出地位,是农村水系的重要组成。村庄排水沟、坑塘与村外灌排沟渠、河流共同构成了鲁西南农村水系分布基本格局。

此外,鲁西南农村水系还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人工河道特征明显:水系多以人工开挖形成为主,易于调整变化;ⓑ平原河道特征明显:河道落差小,易造成水动力不足,受水土流失和引黄泥沙影响,河道淤积明显;ⓒ引黄输沙特征明显:河道除具有行洪滞洪、蓄水输水、生物生境等基本功能外,引黄河渠还具有引黄输沙功能;ⓓ季节特征明显:由于降水集中和引黄水量控制,除少数大河深塘外,大量沟渠和坑塘时常处于干涸状态。

1.2 保护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发展基础薄弱,特别是对农村水系坑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农村水系坑塘保护治理还存在一些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困难和问题。

a.淤积严重,荒废明显。由于黄泛平原特殊的地貌和土壤特性,以及引黄等因素,水系坑塘淤积严重,大量沟渠、坑塘长期缺少清淤维护和治理,处于荒废状态。

b.乱占乱用明显,连通性差。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控制,村庄水系与居住区、路网、林网、农田等区域生态要素建设不配套,各种开发建设造成河流、沟渠、坑塘被填埋、占用、阻断的现象较为常见,严重破坏了水系的整体性和连通性。

c.水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差。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甚至多为直排,一些被阻断隔离的死塘水体黑臭现象严重;村庄坑塘常常被当作垃圾倾倒场所,环境状况和景观面貌堪忧。

d.水系功能降低,自我修复能力弱。水域空间减少,水系连通性降低,降低了水系行洪滞洪调节能力,加之水源补给不足、污染负荷超量、生态治理修复缺位等原因,造成水系坑塘自我净化和修复能力不足。

e.管护基础薄弱,责任难落实。农村沟渠、坑塘等小微水系属于集体所有,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以来,有的被承包经营,有的被非法占用,农村水系坑塘缺乏统一调查登记和规划治理,治理、管护、使用相脱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水系坑塘多数面临缺钱治、缺人管的状况。

2 水系坑塘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需要充分发挥水系坑塘治理在农村生态、生产、生活各方面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2.1 维护自然水循环

水系坑塘是农村雨洪资源收集利用的主要载体,是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条件,对维护当地地表水与地下水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活动影响及地表硬覆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维护和改善农村水系坑塘的空间分布和结构规模,对维持鲁西南地区自然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福斯特一生创作了数十部文学作品,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印度之行》。这部小说集说理性、抒情性、讽刺性于一体,同时,作品中还通过使用象征手法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促使一部经典作品应运而生。并且,《印度之行》凸显出浓郁的东方主义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让人们在品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2.2 防御水旱灾害

水系坑塘是农村重要的行洪滞洪、蓄水供水基础设施,其分布结构、连通程度、规模容量等直接关系农村区域的防洪抗旱能力。对于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的鲁西南农村,防止水系坑塘被填埋、占用和阻断,确保具有足够的洪水调蓄空间,是防御水旱灾害的重要基础。

2.3 促进增产增收

鲁西南农村水系坑塘具有灌溉、养殖、种植等不同的生产功能,是粮食主产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资源。以坑塘水系为依托,通过发展“生态养殖+生态种植+观光旅游”的复合产业,拓宽农村产业道路,促进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2.4 改善人居环境

水系坑塘不仅是自然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水旱灾害防御的主要设施,也是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的关键因素。水系坑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同时能够改善局地气候,提高景观丰富度。经过景观设计治理并配套文化娱乐设施的水系坑塘,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是承载村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3 总体规划布局

3.1 水系空间布局

实施区域水系整体连通。根据区域自然产流汇流规律,实施村庄坑塘与河沟连通、村庄水系与村外水系连通,水系、坑塘形成“纵横交织、长藤结瓜”式的水网布局,确保水域空间面积不缩小,维护和改善水系坑塘行洪滞洪、输水蓄水调控空间,形成系统完整的农村水旱灾害防御设施体系。

3.2 水资源利用配置

实施地表水与地下水平衡联动。根据区域有利的引黄条件,建立健全当地水与引黄水合理调配使用的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水系坑塘引蓄地表水和回补地下水的能力,蓄丰补枯,合理利用配置区域内地表地下水资源,促进区域水平衡。

3.3 生态要素系统配置

实施房、路、林、田、沟、渠、塘、河等流域(区域)生态要素综合配套、系统治理。村庄居住区,由高到低合理布置房、路、林、沟、塘、河等要素,路、林、沟相配套,沟、塘、河相连通,有效保持水土和防御水旱灾害,建设生态宜居空间;村外农田区,由高到低合理配置路、林、田、渠、沟、塘、河等要素,路、林、沟渠相配套,渠、沟、塘、河相连通,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生态农业稳产高产区。

3.4 治理功能目标定位

实施分类分区治理。根据水系坑塘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服务功能,水系坑塘功能目标可划分为生态型、生产型和生活型,生态型是必备基本功能,生产型、生活型是复合功能。根据保护治理程度的不同,农村水系坑塘划分为保护类、修复类和治理类。现状已经满足功能目标的,为保护类;停止和消除不合理人为干扰,水系坑塘能自行恢复功能的,为修复类;需要人为主动干预,实施治理措施才能达到功能目标的,为治理类。农村水系坑塘治理应在满足行洪、滞洪、排涝、输水、蓄水、补水等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不同水系坑塘灌溉、养殖、景观、游憩、文化等多种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高水系坑塘治理综合效益。村庄居住区,在生态型治理基础上根据情况实施生活型复合治理;村外农田区,在生态型治理基础上根据情况实施生产型复合治理。鲁西南农村水系坑塘治理目标类型划分见表1。

表1 鲁西南农村水系坑塘治理功能目标类型划分

4 治理措施内容

4.1 水系连通

通过河道(渠道)开挖、涵管连通等方式,完善村庄排水沟道,连通村里村外各种河道水体,实现水系坑塘的三维连通,避免过度硬化和渠化,形成系统完整连通的水系网。合理确定不同河道(段)防洪标准,满足河势稳定和“涝能排、旱能引”的洪水调控功能,增强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恢复和提升河道生态廊道功能。

4.2 清违清淤

全面查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垦乱种、乱堆乱放、乱倒乱排等各类侵占和破坏水域岸线的行为,依法清除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畅通河道水系,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对淤积严重的河道(渠道)、坑塘根据防洪排涝、输水灌溉、水质改善、生态保护等要求实施清淤,扩大河道行洪断面,增加蓄水容积,满足水系行洪滞洪、输水蓄水能力。

4.3 防冲防淤

河道内的水闸、泵站、进出水口等工程采取防冲消能措施,保证工程安全持久运行。在村庄排水沟渠合理设置沉沙池,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沟渠淤积,并定期清淤维护;为防止引黄泥沙淤积,针对不同引黄灌溉渠系情况布设沉沙池,保证引黄渠系效益持久发挥;对深长暗渠和涵管,合并布设检修井和沉沙池,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和维修养护。

4.4 岸坡整治

依规划定河道、坑塘岸线及管理范围,根据河道、坑塘的自然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岸坡形式,留足坡顶宽度,满足生态、生产、生活治理要求。村庄居住区,沿街道布设的排水沟通常为矩形断面,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护砌形式,并根据安全和生活需要采取盖板覆盖,交叉路段采用暗涵或者管涵连通护砌。村庄内外的坑塘、河道,原则上采用自然护坡,通过地形整治,放缓、平整坑塘、河道岸坡,平顺、丰富岸线,满足岸坡稳定、形态美观的治理要求;对深挖坑塘和常流水河道,常水位下采用抛石护脚、石笼护脚等形式,坡面采用植物护坡、生态混凝土砖护坡等形式;在人类活动密集的村庄岸段可设置阶梯式岸坡和亲水台阶。

4.5 污染防治

调整人的行为方式。通过加强宣传、强化监督、落实奖惩等措施,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生活理念,有效落实环境保护和河湖管理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河湖污染。加强工程治污。具体内容包括:ⓐ控源截污,积极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不具备污水集中收集的村庄,建设出户污水沉淀池,收集和净化生活污水,并提供庭院绿化用水;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结合改厕和种养方式转变,实现粪污有效收集和就近还田利用;推行保水保肥耕种措施,提高农田有机物污染物利用效率;严格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排放;ⓑ内源污染治理:对底泥已经严重污染的河道坑塘,按规定实施底泥清理、处置;ⓒ实施水体净化:结合水系连通、清违清淤、岸坡整治等,增强水体流动性;通过建设岸线植物隔离带、种植水生植物、建设生态浮床(浮岛)、放殖水生动物等措施,提升水生态系统和水体自净能力。

4.6 生态建设

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的理念开展水系坑塘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做好区域水土保持:村庄居住区,建设“海绵社区”,硬化与绿化合理搭配,防止地面大面积整体不透水硬化,通过微地形改造和下沉式绿地建设等措施,实现村庄雨洪有效入渗和就近集水灌溉绿化,消除“雨天流泥水、晴天起灰土”的现象;村外农田区,沟渠路林相配套、成网成带,防护林沿路沿和沟渠坡顶布设,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做好岸线生态绿化: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选择乡土绿化植物,乔灌草结合,因河因地实施绿化,既改善岸线生态环境又不妨碍行洪输水、影响堤防岸坡安全稳定;洪水位以下滩地、岸坡和输水河渠临水侧岸坡宜植草绿化,其他岸线根据坡顶宽度、兼做道路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绿化方式;ⓒ做好水域生态利用:种植适合的水生植物和放殖适宜的水生动物,形成良性水系生态系统。种植和养殖品种及方式选择,水系坑塘“生活型”治理以景观观赏为导向,“生产型”治理以生产增收为导向,但禁止施肥种植和投饵养殖。

4.7 景观文化

鲁西南农村水系基本为顺直型河道和沟渠,根据干支等级不同具有不同的河道宽度和岸线道路宽度,总体形成开阔、规则的网格型田园水系景观。在农田区,结合水系生态绿化,形成河道边界清晰整齐、绿植高低错落有致、景观要素丰富的水系生态景观廊道,并运用图示、文字的形式展示水系工程内容,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沟渠路林成网、田成方与充满生机、景随时移的自然美感,同时又能营造了解水、珍爱水和关心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在村庄居住区,在不侵占河道过水断面、占用坑塘蓄水空间、影响岸坡稳定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修建水边步道、亭阁,开辟滨水活动场所,设置亲水设施和文化景观小品,实施园林绿化美化,营造安全、生态、亲水、优美的宜居水环境,让人们能够体验和感悟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塑造和传承村庄特色文化。

5 运行管护机制

5.1 落实河道划界确权

除确权为国有外,农村水系坑塘属于村集体资源与资产。应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和农村“三资”清理相关要求,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和权属,收回被非法占用的水域岸线,避免公共资源资产被侵占和破坏。划界确权成果除颁证和公告外,还应纳入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现场通过埋设界桩、设置拦网、种植林带等方式有效固化、显化河道、坑塘管理范围边界。对具有生产功能并实施承包经营的坑塘,村集体应向承包人明确收益分配与运行管护相关权利义务,并严格落实。

5.2 落实管护责任主体

按照全面实行河湖长制要求,有序规范河长、湖长设置,全面落实水系坑塘管护责任主体,确保农村水系坑塘不重不漏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跨乡镇及以上行政区的河道(渠道、湖泊),设置县级及以上河长、湖长;跨行政村的河道(渠道、坑塘),设置乡级河长、湖长;其他河道(渠道、坑塘)设置村级河长、湖长。建立完善河湖长制管理信息平台,确保河湖(河道、坑塘)对象、河湖长设置、管护治理等信息全面、及时、可靠,管护责任可查、可考。

5.3 健全保护治理投入机制

首先,系统规划治理。将水系坑塘保护治理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使保护治理工作有规可依,整合各方力量实施系统保护治理。其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水系坑塘治理达标和问题清零,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或购买服务的形式,实现水系坑塘有人管、管得好。再次,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负担”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负责治理管护自家门前沟、田中塘等小微水系;运用市场手段,积极引入第三方重点对生产型河塘实施治理和运营维护,以此增加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返还水系坑塘保护治理,实现以河养河、以塘养塘的良性循环。

5.4 落实日常管护责任

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和积极监督水系坑塘管理保护,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侵占和破坏水系坑塘的各种行为。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护人员队伍的管护技能和水平,有力做好水系工程的运行调度和维修养护、水系坑塘日常环境保洁和生态系统更新维护,防止人为水产养殖、植物种植不当造成水系坑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及时查处各种破坏水系坑塘的违法违规行为。

6 结 语

水系坑塘在鲁西南乡村振兴中具有维护自然水循环、防御水旱灾害、促进增产增收、改善人居环境等重要作用。加快鲁西南农村水系坑塘治理,应立足于鲁西南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采取合理的规划布局、治理措施和运行管护机制。当前,农村水系坑塘保护治理迫切需要开展统一调查规划,以乡镇为单位、以村为单元实施系统保护治理;同时进一步细化实化河湖长制,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保护治理技术系统集成研究,实施科学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水系生态支撑。

猜你喜欢
鲁西南坑塘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整治废旧坑塘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坑塘沟渠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鲁西南地方民歌传承与保护策略*
近五十年来大理海西流域坑塘系统发展演变及分布特征研究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菏泽市农村坑塘综合治理措施及成效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鏖战鲁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