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性现代产业体系的先行示范

2022-05-13 20:24陈珂
中国报道 2022年5期
关键词:战略性粤港澳大湾

陈珂

产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单独成章。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产业本身即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多着眼于“国际竞争力”和“现代”两个关键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朝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迈进。

距离《纲要》出台已有3年多时间,接受采访时,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4个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外部形势影响和疫情冲击使产业链供应链存在阻断风险,粤港澳三地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对标世界三大湾区,从产业结构上看,纽约湾区以金融服务业为主,旧金山湾区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产业,东京湾区主攻先进制造业,粤港澳大湾区则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条件下起步,天然具备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产业布局的优势。

“9个内地城市制造业门类齐全、实体经济发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澳门主要是休闲旅游业,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显著。”在毛艳华看来,改革开放40多年间,从“前店后厂”到水乳交融,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给大湾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迁,珠三角面临转型升级需求,港澳希望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原有的粤港澳三地间产业分工模式与合作范式亟须转变。

“因此,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既是三地产业分工合作的产物,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还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数字化转型的潮流所驱。”毛艳华称,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强调分工协作与融合发展,探索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是一种创新生态下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长期专注于区域经济研究的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要求必须有现代产业体系做保障,才能推动研发创意的落地实施。他还认为,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国内产业体系中相当一部分关键环节在此布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是完善我国产业链乃至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清晰的路径指引。《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毛艳华概括说,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作为支柱和先导,稳住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盘,赋予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活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特色是国际化,现代服务业因此要有国际水准和国际竞争力。广东省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涉及一二三产业,未来的增长前景将集中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科技产业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等领域,并会跟现有的产业体系融合发展。”

在陳耀看来,我国2001年刚加入WTO时,在新的产业体系构建上处在跟跑阶段,“特别是产业技术水平存在滞后性”,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逐渐在某些领域领跑,其中珠三角城市表现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框架、方向已经明确,现阶段要按照规划继续推进落实,在大湾区内部形成合理的分工布局,使产业体系一要保持完整性,二要保持领先水平。”陈耀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积累,再加上《纲要》在过去3年里系统性、全局性的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纲要》提出优化制造业布局,打造以珠海、佛山为龙头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的珠江东岸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珠江西岸产业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东岸则是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明显。”据毛艳华观察,目前,西岸已经汇聚起汽车、高铁、飞机,以及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等在内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东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带更是规模巨大,具有世界影响力。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格局中,9个内地城市是我国制造业强省广东省的重要支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广东省目前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这份广东省制造业领域唯一一个“十四五”省重点专项规划还提出,将努力把广东省打造为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

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毛艳华对广东省两年前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印象深刻。“战略性产业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此文件各谋划10个产业集群,前者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后者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两者合计,广东“双十”产业集群2019年的全部营收达到了16.5万亿元。毛艳华表示,与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传统加工制造业相比,战略性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跨区域分布等特征,产业链集聚效应非常明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之间的融合正在激发“化学反应”。“从外资项目的落地、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还有城市之间围绕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来看,大湾区战略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他总结说。

服务业占比是衡量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世界三大湾区服务业占比均达80%以上,而粤港澳大湾区仍处在较低水平。记者在查阅时发现,《纲要》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4条路径中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部分着墨最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部部长王福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现代服务业取得的进展主要概括为:港澳的专业服务业国际美誉度得到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地位夯实;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正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正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8倍扩区,为大湾区现代服务业率先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选定生物医药作为深港合作的重点领域。

“金融服务业领域取得的进展同样值得关注。”毛艳华认为,随着《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广州期货交易所的上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正式落地,大湾区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要素跨境流动水平均得以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深圳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积极筹建海洋大学,这将给广东省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很好的学术支撑和技术支撑。”

受访专家的普遍共识是,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粤港澳大湾区处在“一国两制”下,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尚没有完全实现高效便捷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步伐。

“产业体系的发展,从基本规律来讲,应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分工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毛艳华分析称,中心城市要更好发挥基础研究、产业创新、产业服务、研究开发等功能,其他节点城市承担生产制造、成果转化功能。

“例如,构建战略性产业集群,需要很多城市围绕产业链进行分工协作,这时就要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打破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地方保护主义,让企业根据成本高低进行跨区域的资源配置,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进而构建整个链条体系。这中间很重要的是建立产权保护体系、产业监管体系以及要素市场体系。”毛艳华强调说。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专门提及,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大湾区之所以能够区域先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9个内地城市居于一省之内,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及规范市场竞争和干预行为,组织实施起来都要相对容易一些;二是珠三角与港澳虽属“一国两制”,但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中存在便利。

在王福强看来,在外部形势影响和疫情冲击下,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断裂风险。彭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有在一体化市场里主动开展合作的意识,“按照广东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安排,全省21个市各有侧重分工,关键是在产业链供应链的补链强链上开展协同合作,并积极突破‘卡脖子’技术。”

机遇也蕴藏在已经生效实施的RCEP中。毛艳华强调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傳统优势之一是和RCEP中的经济体在相互投资、进出口贸易、跨境服务贸易等方面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更好发挥我们在产业门类、科技人才、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同这些成员国家构建更为合理的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大湾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猜你喜欢
战略性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