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13 22:02史龙飞杜金博
时代汽车 2022年9期
关键词:机械专业评价体系校企合作

史龙飞 杜金博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型的时期,制造业亟待转型和升级。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机械专业人才的努力,作为专门培育机械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基于社会和市场实际需求与时俱进地培育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机械化专业人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高职机械类专业为例,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机械专业 评价体系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from a "manufacturing power" to a "smart manufacturing pow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 urgent nee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proces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fforts of mechanical professionals. As a vocational college specializing in cultivating mecha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high-skilled mechanization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market. Taking the mechanical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deep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cal major, evaluation system

1 引言

一直以来,机械制造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历史十分悠久。现如今,我国虽已成为了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在机械制造产业中,我国还存在机械技术低、产品质量低、创新能力低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才能转变成“智造”大国,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强国。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制造人才,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机械制造类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基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来有针对地培养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机械制造业规模不断地扩大,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另外机械制造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职业院校在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轻实践而重理论的问题。但机械类专业是十分注重实践技能的专业大类,要培育出高素质和高质量的人才就需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来重塑整个教学体系。

2 我国校企合作教育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我国培养社会型人才最常采取的方式,目前还是初创阶段,发展空间还很富余。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并推出了一系列有关于校企合作的方针、政策,推进校企合作。在我国,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设备和场所;高校的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产品研发、销售,企业促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双方互帮互助,达到共赢。这类模式較为直接,但是高校在该模式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基本上都是自己去找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对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意愿不强烈,积极性欠缺,他们会觉得在投资过程中时间、资金成本过高,有可能得不偿失。政府在校企合作教育方面虽然有采取一些政策,但是涉及校企合作教育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度还是不够完善,没有一对一的提出政策解决方案;对高校的科研活动投资过少,高校的科研活动缺少经费,很难进行下去。我国目前对于校企合作教育的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关注力度还很薄弱,导致有些项目的实施得不到教育部门的支持,给项目进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一些学校的校企合作教育意识大多停留在为学生的就业考虑方面,增加学校本身的就业率,以吸引更多优秀专业的教师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有些企业为了本身的经营利润,随意与高校合作,以获得更多劳动力,没有对高校的教师、学生资源等进行分析,只是为了解决自身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校企合作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效率方面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要想使得我国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上更上一层楼,就要解决校企合作教育中的问题。校企合作教育的解决,对我国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增加自身师资力量,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不要一头热的去找企业合作,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让企业主动与我们进行合作。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相关职业法规制度,建立奖励惩罚制度,促进校企合作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校企合作成效是我们需要持续探索、实践、整改研究的课题。

3 高职机械类专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意义

3.1 奠定职业素养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利用企业设备资源,更直观地操作制造设备,从而把自身学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入至实践知识中,为学生进入职场奠定坚实基础。在实践中,学生可提前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以及人际关系,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2 降低实训设备的教学成本

机械类专业在实训中要使用多种专用设备。企业里的设备,学校里不一定有,存在设备种类的局限性。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降低学校在设备方面的投入,通过使用企业设备来减少教学支出,提升人才培养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3.3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人才是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尤其是高素质人才,他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能夠让企业在学校中发现高素质人才,通过吸纳人才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可以说,学校是为企业培育人才的基地。

4 我国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1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观念不鲜明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提升,二是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虽然近年来有一定提高,但还要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些师生和企业用人单位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细化,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全匹配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和企业进行了合作,但这种合作机制并没有在教育教学中完全落地和推广,比如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即使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但受时间、地点、企业性质等各方面的限制,存在部分并未完全执行的现象,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有效的过程评价机制,如何通过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虽然对于职业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情况一知半解,也没有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致于毕业前感觉到茫然无措。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方面仍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更新教学理念。

4.2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缺乏有效衔接

和高等教育侧重于理论培养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即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基础理念知识,掌握专业知识,一方面要基于岗位实际要求,把所学知识融入至实践工作当中,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但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侧重于讲授理论知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实践教学。通过调查发现,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和企业达成了合作意愿,但仍缺乏良好的实践环境,在实践教育方面的投入有限,而且学校实训基地中的器械设备种类的局限性,以及更新换代相对迟缓,实训基地中缺少相应的器械可以提供使用。部分高职院校因为条件有限无法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如此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动手能力,这样的培育模式显然不能达到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预期目标。

4.3 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技师教学能力存在短板

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都是普通教师,或者是只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缺少了行业的实践经历。从以往的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都是来自于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来源过于单一。这种渠道聘请来的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相对于专业的教师来说,缺少企业职业素养和实践经历。而且此类教师企业工作资历浅,无法满足学生对企业先进的专业知识的需求,学生很难信服,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而企业技师虽然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但学历相对较低,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对高学历、高技能型教师的招聘,迫在眉睫。

5 新时代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优化建议

5.1 “校企共育、理实一体、三段两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结合本专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特点,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共育、理实一体、三段两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即选择当地及周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并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主动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专业教学,使校企共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理实一体,构建理实一体教学资源,使得“理实一体”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模式,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互衔接;三段两境,即人才培养的三阶段职业基础阶段、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和岗位能力培养阶段是在学校和企业两环境中进行[8]。

5.2 “岗位引领、素质贯通”五对接课程体系探索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的指导下,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相对接”的原则,根据机械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专业所需职业能力,并将职业能力细化成各项专项能力,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为培养目标,把所有能力目标培养细节落实到各教学环节,并将素质教育贯穿始终,构建了与岗位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与技能大赛对接、与“1+X”证书制度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的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

5.3 专兼职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引培并举”的建设原则,聘用知名企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外派和内培为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手段方面的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制订了《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的学科水平和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在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虽然具备了高学历,具备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实践经验不足。有一些新进教师还未适应整个教学体系,还需要通过教学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构建专业化的师资团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来制定师资发展计划,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之间的统筹制度和保障机制,确保不管什么情况之下都能够进行正常的教育工作,通过校企合作来进一步提升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质量。

5.4 引职业标准进课堂,校企共建校内外课程探索

为更好的与企业岗位对接,通过多种途径将职业标准引入课堂,如校企共同编写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改革,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以职业标准来考核和评价学生。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一起研究课程内容,梳理课程内容和技术要素间的内在联系,重塑机械专业的相关课程。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師应站在专业角度,明确专业教学的具体目标和相关要求。而企业工程师则在了解了专业教学的具体目标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之上,以自己在企业中的实际的工作经验为样本为高职院校提供教学案例,校企双方通过深入沟通交流来一起研究和开发校本教材。同时,企业要参考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之中,从“用人”转变成“育人”,确保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确保课堂符合职业化标准。

5.5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框架下的职业评价体系

落实学校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校企双向介入,按照学校学历教育和企业学徒的要求,共同制订企业导师(师傅)管理办法等多个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组织与运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建立教学组织运行管理与评价的长效机制。以岗位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行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劳动管理部门对学徒工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5.6 健全相关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

基于制度层面来分析,校企合作机制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其顺利运行。规章制度是否健全,会直接影响到机械制造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水平,关乎到企业和学校能否深入了解的掌握市场发展规律。以规章制度来明确人才激励措施和实施情况,让机械制造企业里的优秀员工深入到高职院校之中,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校企之间若存在配合度不高或是不明确合作发展方向的问题,可通过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在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的同时,利用企业现有的社会资源优势和校内专业老师和企业专业化员工的集体智慧,共同研究和开发适应机械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科研教学项目。

6 结语

校企合作的合作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但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在于解决校企合作的动力问题,其中又以解决企业的动力问题实现“双赢”更为关键。通过与企业开展工程教育方面的合作,有效地补充了校内工程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合作氛围和新的发展思路。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将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上升,社会认可度大幅增高,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改变了以往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增强了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的欲望,促进了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专业招生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课题项目: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题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机械类专业为例》(编号:2021CJRH007)。

参考文献

[1]王辉,孙伟,尤建祥,孙卓.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六教合一”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1,12(09):162-164.

[2]刘涛,秦培鹏.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新校园(上旬),2018(07):18.

[3]赵杨.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新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0):164-166.

[4]王淑贞.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29).

[5]吴连军,王帅帅.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04):106-109.

[6]张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机制研究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10):35.

[7]陈锐,袁冠男.校企合作机制下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1(08):223-224.

[8]朱丽娜,张宏明,张华明,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005(013):130-132.

作者简介

史龙飞:(1989—),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制造等方面工作。

杜金博:(1993—),男,汉族,河南周口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制造等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机械专业评价体系校企合作
多元思维下中职机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