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阻止高等教育 内卷化的最优选择

2022-05-13 09:34马会媚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

马会媚

摘    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落后于规模扩大的现象,是教育内卷化的基本特征,而阻止高等教育内卷化的最优选择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度规模、结构优化和社会效益,是衡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三个基本指标。高等教育内卷化的突出表现是:虽然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但社会经济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因此,阻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内卷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内涵式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阻止内卷化;内涵式发展;最优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4-0037-04

在经济学研究中,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用来阐述规模与收益的关系:在许多生产流程中,随着规模的扩大收益会增加,规模最终会扩大至一个极点,超过该点以后收益趋于递减。“内卷化”最初用来说明农民通过不断增加农业的劳动投入,期望获得更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没有使农业产量成比例增长。可见,“内卷化”概念不仅解释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而且可以认为是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另一种表达。

近期,学术界已认同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取得的成就,也使得高等教育的质量备受关注。于是,学术界纷纷使用“教育内卷”和“教育内卷化”来描述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教育质量问题。虽然这样的描述和评价并不完全准确,但应当承认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扩大的规模之间并不同步。

基于“增长”主要是数量的增加,而“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文章将高等教育内卷化定义为,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落后于规模扩大的现象。劳动生产率借助技术变革得以提高,技术变革成为降低边际效益递减的重要手段。由于内涵式发展类似生产中的技术变革,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因此,内涵式发展成为阻止高等教育内卷化的最优选择。

由于借助内涵式发展概念与外延式发展概念的对比,比较容易理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因此,不少研究是从数量和规模的角度来区分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的。内涵式发展在早期用于经济领域,后来将此概念迁移至教育的发展过程。文章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依靠提高教育要素的利用效率,實现教育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

一、高等教育内卷化的两种表现形式

内卷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某些形式化的摆设对主题活动并不起作用的“精益求精式内卷化”、在课题研究中某些人虽然忙碌但毫无建树的“固步自封式内卷化”,再如考试制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毫无意义是“制度僵化式内卷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做法是“化简为繁式内卷化”等[1]。

在内卷化概念用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方面,夏骏指出,高等教育内卷化是高等教育在难以实现外部扩张条件下,其系统内部不断细化和复杂化,但系统整体效益并没有得到质的发展[2]。教育内卷化在教育的其他方面都有表现。例如,傅树京关注教育评价的内卷化[3]、戴香智分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卷化[4]、马巧慧提出如何化解农村教育的内卷化[5]。

文章提出的高等教育内卷化有“精益求精式内卷化”和“盲目模仿式内卷化”两种表现形式。虽然高等教育内卷化的表现形式并不限于这两种,但也能够借此解释比较抽象的高等教育内卷化定义。

第一,近20多年来的一股更改校名之风,是“精益求精式内卷化”。校名与其他事物如商品的名称一样,仅仅是一个认知的符号,仅凭靓丽和宏大的名称,并不能决定事物的实质内容。何况世界上不少知名大学的名称,前置的是名气不大的“市”和“州”,后置的则是“学院”。更名改姓本身并无不妥,但如果热衷于更改校名而忽略了学科和专业建设,那么,更改了校名的大学只是“脸面”的变化,而不一定迎来脱胎换骨的新面貌。近几年,为了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均衡化的目标,许多高等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其不仅扩大校本部的规模,而且在异地建设新校区。在计划举办新的大学方案时,动辄就定位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层次上。如果其中有追求“高大上”之嫌,那么也是“精益求精式内卷化”。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即使高等院校希望办研究型大学,但高等教育也不是只有一种类型和一个办学层次。高等教育体系是需要分类发展的多元化体系。

第二,某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不明确,存在着“盲目模仿式内卷化”现象。例如,某些课程使用与研究型大学相同版本的教材,或者盲目引进并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而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超出学生的基础认知和接受程度。因此,难以圆满实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盲目模仿式内卷化”不仅与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相悖,而且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目前,高等院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万人大学”已经成为常态,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并且进入了普及化阶段。然而,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需要社会实践的检验。在检验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以后,既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其发展的后劲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也显得不足。特别是一旦需要新技术来替代原有的技术,以及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时,不少学生在新技术和技术创新面前感到茫然。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关文献

强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教育界存在已久的共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分别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学术界长期关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近期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献,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也颇为丰富。例如,郭健、冯琳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并且适度控制规模、注重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以及着眼均衡、公平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6];邱水平指出,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再追求传统的规模效益,而是超越传统的数量和规模迭代,通过强化精神支撑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办学规模和质量协调推进的发展道路[7]。

石中英并不完全赞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同于高质量发展,以及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体系整体优化的过程等观点。他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符合高等教育本质内在要求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展的目标是使高等教育的内在本质特征能够更加充分地实现[8]。刘崇磊指出,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与理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都要强调以质量为核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教育质量为主导,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内外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注重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模式[9]。别敦荣认为,内涵式发展是高等院校功能和品位的提升,也是相关要素品质的改善和优化[10]。

高等教育如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提出,要更注重内在品质和潜力挖掘,而不追求一般意义上的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加;大学要远离世俗利益的诱惑,驱除急功近利的障蔽,集中精力和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以及要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等[11]。

三、内涵式发展:阻止高等教育内卷化

在衡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多项指标中,适度规模、结构优化和社会效益是三个基本指标,其主要内容详见下图。文章通过对这三个指标的分析,来说明如何阻止高等教育内卷化。

(一)高等教育的適度规模和结构优化

高等教育的适度规模和结构优化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适度规模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结构优化则是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

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有规模收益不变、递减和递增三种情况。如果一味增加“可变要素”即学生的数量,而“固定要素”即教师和其他教学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保持不变,就必然导致规模收益递减,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

如果高等院校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盲目扩大规模和增添新的专业而放松了内涵建设,使得教育空间的扩大超出教育教学有效管理的范围,学生的数量超出每一名学生应该拥有的教育资源份额,那么就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距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远。

高等院校要解决与避免偏离“适度规模”问题,其自身要严格执行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在内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其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招生计划要把好“适度规模”关,并将内涵式发展作为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撤销了416个和367个本科专业,这是动态调整招生规模,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具体措施。与此同时,在工业4.0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工作者也要关注到那些能够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的软硬件的发展,确保学生能够受益于智能化的教育技术,使他们能够以更加互动和沉浸式的方式学习并为之后更具挑战的未来做好准备[12]。

以职业教育为例来说明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刚性需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存在很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已经饱和甚至过剩,显示出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失衡。

目前,中国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客观要求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着眼于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层出不穷,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应有之义。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严重短缺的现实,促使高等院校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为此,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比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此,要实现国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然要求职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重要措施,是放弃某些不具备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条件的专业,特别是不能盲目“迎合”社会需求而扩大规模。否则,不仅会导致“千校一面”的教育同质化,而且也不利于这些高等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区域经济和企业亟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实现内涵式发展涵盖多方面的内容,而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基本前提条件。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是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设置的专业目录,而各个院校才是这些专业目录的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个院校要依据自身的条件,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目录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逻辑起点。

由于职业教育有显著的职业指向性特征,因此,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明确将来“要做什么”和“如何做”,而不是“学所非用”和“用所非学”。“学所非用”和“用所非学”现象是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真正体现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三对接”要求。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明确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和“如何做”,而且要能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达到“做得好”的水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就要求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要锚定高端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从原来的中低端岗位群移向产业高端岗位群,并促进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机整合,实现职业教育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总之,要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

(二)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面对的课题。而只有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才能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特质。

高等院校的社会效益由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以及提供的社会服务等来体现,这几个方面也是由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特质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衡量高等教育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准。可以肯定地说,沿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肩负起“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高等教育就一定是走在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

虽然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非经济效益取向,但高等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始终不会脱离经济和经济效益的话题。公办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按照学生数量拨款和收取学费两项。尽管民办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有政府资助、企业投资和社会赞助等,但收取学费依然是民办高等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因此,公办高等院校和民办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都与学生的数量密切相关。

由于“价格×数量=收入总额”,公办高等院校和民办高等院校自然都有通过增加学生数量来增加收入的激励。民办高等院校的投资人要追求投资回报,使得民办高等院校追求经济效益的欲望可能会高于公办高等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有“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有“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由学校自主决定”的规定。尽管民办高等院校的投资人追求盈利有法律依据,但如何权衡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盈利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斟酌,尤其是对那些盈利率很高的民办高等院校来说更是如此。例如,2018年“辰林教育”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2014~2015学年本科生的学费为1.1~1.2万元,2017~2018学年上调至1.48~1.58万元。毛利润由2015年的62.6%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73.5%,纯利润则由18.7%升至38.2%。由此可见,“辰林教育”提高学生收费标准的频率较高,而盈利率上升得也较快。

师资队伍建设和更新教学实验设备,以及学校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经费的保障。民办高等院校在数量上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也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骨干力量。因此,民办高等院校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对于自身的发展和维护国家赋予的“特许经营权”都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因为“增长”主要显示的是数量的增加,而“发展”是既有数量的增加,又有结构的改变和质量的提高。在充分肯定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前提下,锚定建立健全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确保高等教育更好地肩负起“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內卷化”?哪些现象可以称之为“内卷化”?[DB/OL].(2020-11-25)[2021-04-04]. http://www.sohu.com/a/434140141_396999.

[2]  夏骏.高等教育内卷化增长探讨[J].教育评论,2012(3):12.

[3]  傅树京.走出教育评价的内卷化状态[J].教育测量与评估,2016(7):1.

[4]  戴香智.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卷化及其突破[J].长沙大学学报,2017(5):137.

[5]  马巧慧.以系统生命教育化解农村教育的“内卷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73.

[6]  郭健,冯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演进脉络与实现 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 (4):105.

[7]  邱水平.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0(19):13.

[8]  石中英.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实践要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9):8.

[9]  刘崇磊.教学供给侧视角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路径[J].高教学刊,2021(2):87.

[10]  别敦荣.论高校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 2016(5):28.

[11]  邱勇.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N].光明日报,2019-03-12(9).

[12]  ADNANA H M, KARIM R A, SHAH D S M, et al. Higher Education 4.0 Technologies: Survey of Immersive, Interactive Content Development and Materials Deployment Within A Developing Nation[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021,1793(1):012002(11pp).

■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
从倒逼机制视角探索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