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联动促发展,立体分层筑防线

2022-05-13 12:36梁剑玲任婷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学生主体性

梁剑玲 任婷婷

在疫情心理危机事件多发的形势下,我国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广东省中山市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协同联动的“3+3+3”心理危机管理体系模型,即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为出发点,秉承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任务,构建以价值、支持和牵挂为支撑点的“金三角模型”,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心理资源,完善阶梯式预防、预警和干预的“三防”危机干预模式。实践证明,该危机管理体系有效整合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资源,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和协同共享,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危机管理体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联动机制;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5-0069-04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增多,而且呈现出更加复杂严重的趋势。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居家隔离、线上学习等一系列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产生了生理、情绪和行为上的应激反应。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在疫情的影响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和管理能力滞后。在疫情心理危机事件多发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表明,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好好对待。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工作重心从“问题中心”转化为“学生中心”,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生命,构筑学生“心”防线呢?

广东省中山市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中,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重点,协调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协同联动资源,以期促进学生的身心安全与和谐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一、中山市“以学生为中心”的“3+3+3”心理危机管理体系解读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变革,儿童青少年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压力,而且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有强烈的自尊心,情绪调节能力差,做事易冲动不考虑后果,思维模式片面,解决问题偏向逃避、压抑、否认、攻击等消极方式。有些学生甚至对生命存在错误认知(如认为生命是可以恢复的、用生命可以换取信任和同情等),因此,常常会做出一些极端冲动行为,如自伤或自杀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心理危机转化为心理契机呢?

广东省中山市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3+3+3”心理危机管理体系模型,即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为出发点,秉承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任务,构建以价值、支持和牵挂为支撑点的“金三角模型”(见图1),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心理资源,完善阶梯式预防、预警和干预的“三防”危机干预模式。

第一,从学生主体来看,个人的健康发展需要价值、支持和牵挂三个因素相互作用。

1.“价值”即学生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效能感。价值感越高的个体遇到危机事件时越能够积极动用自身资源来解决和处理问题。

2.“支持”即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庭、学校、同伴等重要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3.“牵挂”即惦念、眷恋,即个体在面临危机事件想采用自杀等极端方式时被唤起的积极力量。

第二,“金三角模型”要想稳固长久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构成的协同育人环境的支持与保护。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建立关系联结、形成个人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撑与保障。缺少任何一个主体的参与,都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完整发展。

第三,从危机干预层面来看,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服务相对应,可分为预防、预警和干预三个层面。

心理危机真正发生后往往很难挽回危机导致的消极后果,有效的心理危机管理不是心理危机发生后的干预,而是排除可能诱发心理危机的各种因素,防患于未然。

1.早期预防机制的完善首先要进行组织和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全员参与的育人队伍,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团体辅导等各种形式,对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关注学生发出的心理危机信号,及时跟进与辅导,减少或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采用心理测评进行筛查与诊断,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动态追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3.当心理危机发生时,迅速启动危机干预机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

“以学生为中心”的“3+3+3”心理危机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见图2。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3+3+3”心理危机管理体系实践

为了把握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适应问题,中山市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3+3+3”心理危机管理体系的作用。

第一,以筑牢发展体系为根本,以满足学生内在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活动场域中提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价值感,全面部署师生心理防护网络。

疫情发生后,中山市按照国家“停课不停学”的相关部署,推出了一批针对学生现实需求的课程资源,开发“停课不停学”系列网络心理微课,在中山市教体局公众号“微课堂”和“中山心理”公众号同步推出。2020年上半年,根据“疫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学生反映的普遍问题,形成了自我调节、放松训练、自主管理、亲子沟通、时间管理、自我关爱、学习管理、生命教育、生涯规划等17个主题共50节微课课程;2020年下半年,针对疫情后发影响,为满足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抗挫力提升的现实需求,开发了以情绪管理进阶、逆境应对、问题解决等为核心的微课程,为学生有效调节心理状态提供方法指导,增强学生主动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提升价值感。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和社会氛围引导工作,中山市开展送课上门活动,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普及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的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抗逆力和生命意义感,促进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谐融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第二,以筑實预防体系为突破口,以满足学生渴求获得帮助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活动场域中建立支持系统,协同联动家校社育人力量。

在准确把握师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及时推出《中山市中小学疫情防控心理防护应对指引》,分学校篇、教师篇、学生篇、家长篇四个部分,帮助学生、教师和家长消除疫情所致的恐慌心理,预防、减缓和控制因疫情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为了更好地构建全员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工作环境,全市心理教师和社工积极行动起来,开通170多条心理援助热线,搭建微信、QQ咨询平台,协同医院心理医生、心理机构等形成了“市—镇—校”多层面全覆盖心理援助网络,及时为有需求的人提供心理疏导。在春秋两季学期初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全面普筛,班主任进行普访指导,成立学生成长小组,以家访、日常观察上报等方式开展学生心理情况动态跟踪,不断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做好个别学生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及后续心理服务。

第三,以筑紧补救体系为底线,以帮助学生获得及时的矫治为出发点,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活动场域中建立关怀干预系统,完善心理危机联防协同联动模式。

1.学校结合心理筛查情况,落实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动态管理机制。以班主任为跟踪责任人,调动心理教师、学科教师、驻校社工的力量深入学生中间,多方位动态监测学生,实施重点学生每日情况汇总制度,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危机事件及时上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并及时干预。

2.落实家长联动工作,实行家校医配合制度。学校及时将发现的问题通报家长,要求家长参与干预工作。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特别是抑郁症患者,通知家长及时转介至专业机构或专科医院接受相关治疗,并建议家长将学生的诊断结果及治疗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采取联合干预的方式更有效地帮助学生。

3.加强安全防控,学校和家长关注学生群、学生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信息。加强学校及家庭楼顶、宿舍等重点场所巡防,强化人防、物防、技防,防范意外发生。建立学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化解危机。

为了评估该体系的有效性,中山市利用自编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山市中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开展了疫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近13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调查。通过前后测对比发现,心理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见表1)。

三、案例启示

第一,加强制度保障和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机制。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的部署与指导,制定清晰、可操作的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流程,注重科学评估与监督,推动各部门联合管理,形成不同教育主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学校领导—班主任—专职心理教师—科任教师”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筛查,做好早期预防工作,健全危机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危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深化联动机制,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效能,加强灵活应对。

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医院、社会服务机构、公益组织等心理健康社会服务资源,通过现场咨询、热线电话、网络媒体、互动平台等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支持。加强心理危机预防的宣传教育,深入建立纵向联动机制,构建心理危机管理的系统网络,在社会资源和人际支持的保障下,提升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多层面、多维度的生态立体网络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的“3+3+3”心理危机管理体系的三个层次之间相互作用、交互融合。“以学生为中心”是危机干预层面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中间稳固的“金三角”作支撑,无论外在的社会支持资源是否充足,都无法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中山市“以学生为中心”的“3+3+3”心理危机管理体系以预防为主,重在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医疗机构)—镇区—市”心理危机预警联动机制;制定危机应急方案,建立高危学生信息公安、教育和卫健部门互通及会商研判机制;加强心理干预力量的建设;等等。除了这些基础性和常规性的预防管理工作,还开展了危机处理机制和善后机制的建设。

中山市心理危机管理体系的不同层面看似独立,实则相互渗透融合、相辅相成。如何加强同一层面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对不同层面的内容进行统整,这将是中山市今后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曹凤莲. 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6):68-73.

[2]池丽萍. 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的反思[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0):588-589.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学生主体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中国独立动画的现状与师生工作室联动机制建设刍议
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