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时穿刺部位血肿四例分析

2022-05-13 17:53黄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1期
关键词:血肿

黄吉

摘要:目的:分析采血时穿刺部位周围血肿的发生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献血成功率。方法:总结无锡市中心血站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九个月以来的献血案例,共有四例采血时穿刺部位周围血肿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经过回顾总结分析,采血时穿刺部位周围血肿的发生原因主要跟血管条件、进针技术、回输速度和压力等有关。处理一般采取立即停止采血,局部加压包扎及冰敷,观察血肿消退情况。讨论:穿刺部位周围血肿属于以局部表现为主的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为A1类,大部分发生在采血结束,穿刺局部按压不当,采血时发生的穿刺部位周围血肿比较少见,但负面影响比较大,不但降低献血成功率,还会对献血者造成身体及心理损伤,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尽量能早发现早处理,减少不良后果。

关键词: 献血 ;穿刺 ;血肿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1--01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其中有一部分是发生在穿剌部位周围的局部反应[1],包括出血、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过敏等等。其中局部出血大多见于采血结束后,穿刺局部按压不当,多见为局部瘀斑,血肿比较少见,发生在采血时的穿刺部位周围血肿更加少见,但是其负面影响最大,一是对献血者造成身体及心理损伤,二是会降低献血成功率。为减少采血时穿刺部位周围血肿发生率,消除献血不良反应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消极影响,本文总结无锡市中心血站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九个月以来的献血案例,共有四例采血时穿刺部位周围血肿案例,就其发生原因及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总结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无锡市中心血站共发生的4例采血时穿刺部位周围血肿,现报道分析如下。

献血者1刘某:2017年2月27日,站内机采血小板,男性,25岁,体重72kg,体检血压133/85mmHg,脉搏76次/分,健康征询及体检无异常。采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耗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装消耗管路系统,进针后10分钟的时候诉穿刺处局部胀痛,进行性加重,伴患肢发麻无力,有头晕恶心及出冷汗,无呕吐晕厥抽搐等其他不适。查体:穿刺部位上方出现直径约5cm大小血肿,局部张力大,压痛明显。立即停止采血,未做二次穿刺。

献血者2李某;2017年3月1日,站内机采血小板,男性.26岁,体重63kg,体检血压126/82mmHg,脉搏82次/分,健康征询及体检无异常。采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耗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装消耗管路系统,进针后15分钟时诉穿刺处局部胀痛,进行性加重,伴患肢发麻无力,稍有头晕,无晕厥及胸闷,无冷汗,无其他不适。查体:穿刺部位上方出现直径约6cm大小血肿,局部张力大,压痛明显。立即停止采血,未做二次穿刺。

献血者3李某:2017年10月26日,高校全血外采现场,女性,22岁,体重52kg,体检血压138/70mmHg,脉搏93次/分,健康征询及体检无异常。进针后2分钟诉穿刺局部胀痛,患肢发麻无力,稍有头晕,伴冷汗,无晕厥及胸闷,无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查体:穿刺部位出现直径约5cm大小血肿。立即停止采血,献全血200mL。

献血者4岳某:2017年10月31日,高校全血外采现场,女性,22岁,体重56kg,体检血压124/75mmHg,脉搏84次/分,健康征询及体检无异常。进针后即刻诉穿刺处局部胀痛,患肢发麻无力,有头晕恶心,伴冷汗,无抽搐及晕厥,无呕吐胸闷等其他不适。查体:穿刺部位上方出现直径约5cm大小血肿,局部张力大,压痛明显。立即停止采血,献全血300mL,色偏鲜红。

二、诊断与处理

1.诊断:献血局部不良反应:采血时穿刺处周围血肿。

2.处理:立即停止采血,均未作二次穿刺,血肿局部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冰包(外裹毛巾)冷敷半小时,松开弹力绷带后观察血肿消退情况,若局部血肿缩小或无增大趋势,方可离开采血现场。离开前需指导献血者后续处理方法,即24小时内局部冰敷(外裹毛巾),单次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半小时。24小时后可行局部热敷,局部穿刺伤口处勿揉搓,勿拎重物,保持清洁、干燥。因献血者都同时合并的全身不良反应,现场处理血肿时均采取头低脚高头侧平卧位,直至全身不适症状好转。后续电话随访献血者症状变化,均恢复良好,无并发其他后遗症。

三、结果

分析该四例采血时穿刺部位周围血肿病例,考虑发病原因如下:一、与操作者穿刺进针技能有关,这四例献全血两例,均为年轻女性,血管细,对于穿刺技术要求高,易出现刺穿静脉、误刺动脉等情况。二、跟血管条件有关,如果血管存在脆性大,解剖变异等情况,发生意外损伤可能也会增加。三、再加上[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临床用血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成分输血需求越来越多,單采采集量也逐年递增,单采血小板有回输过程,如果血管脆性大,回输压力大、速度快发生渗出可能大。处理一般采取立即停止采血,局部加压包扎及冰敷,观察血肿消退情况,若局部血肿缩小或无增大趋势,方可离开采血现场。离开前需指导献血者后续处理方法,即24小时内局部冰敷(外裹毛巾),单次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半小时。24小时后可行局部热敷。处理均有效,预后良好。具体分析见表1.

四、讨论

[2]献血不良反应(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出现的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过敏或者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献血反应出现的原因多为献血者的生理、心理异常、采血环境不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操作技术欠缺、献血宣教不到位等等。本文讨论的四例献血者采血过程中出现穿刺处周围血肿均属于以局部表现为主的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为A1类,以穿刺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血肿。考虑局部出血在皮下软组织中淤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淤青变色,局部肿胀疼痛,随着血肿体积增大,可出现周围组织压迫症状,压迫神经时可导致神经症状,如放射痛以及穿刺侧手臂发麻无力。如果血液淤积于前臂前侧深部的肌肉和肌腱组织之间,因血肿部位比较深,初期难以被发现,随血肿增大,出现局部压迫症状才会被发现,此时常易出现神经刺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症状,后果严重。综上所述,采血时穿刺处周围血肿发生原因主要跟血管条件、进针技术、机采血小板时机器回输速度和压力等有关。要预防此类情况发生,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选择合适的进针静脉,同时不断训练工作人员穿刺技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误穿进入周围动脉或者刺穿静脉,单采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控制回输速度和压力,减少渗出可能。希望通过以上努力,减少采血时穿刺部位周围血肿发生率,提高献血成功率,减少对献血者造成的身体及心理损伤。同时也要做好采血前、中、后的全程护理和宣教,多与献血员交流沟通,重视献血员主诉,尽量做到早期发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处理方式为立即停止采血,局部加压包扎压迫止血,24小时内局部冷敷,24小时后局部再行热敷处理,结合其他对症处理。献血后随访直至症状消失。如果能早发现、早处理,一般预后良好,很少有后遗症出现。希望通过以上努力,减少采血时穿刺部位周围血肿发生率,提高献血成功率,减少对献血者造成的身体及心理损伤,消除献血不良反应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梁文飚,唐荣才,栾建 凤,等.建立献血反应标准的探讨[J].中 国 输血杂志,2008,21(9):711-713.

[2]余利华.迟发性献血反应3例.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8):777.

[3]韦家寿,杨坤.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2017,11(36):23.

猜你喜欢
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如何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有哪些危险因素
心肌血肿的诊断治疗概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表现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
锥颅溶栓术治疗硬膜血肿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