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萘酰亚胺的H2S可视化荧光探针构建

2022-05-13 03:58单秀芝胡婉婧汤建新
包装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探针荧光强度

龚 亮 徐 琳 单秀芝 瞿 杰 胡婉婧 汤建新 汤 力

湖南工业大学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7

1 研究背景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易燃、有恶臭的有毒气体,具有溶脂性。人体长时间接触H2S会造成眼睛和呼吸系统损伤,过量摄入会导致呼吸困难、心脏骤停,严重者甚至会死亡[1-2]。同时,H2S也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可通过体内多种生理过程产生。在生理浓度范围内,H2S在心脏保护、神经调节、血管舒张等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一旦浓度超出生理水平,会导致多种疾病,如肝硬化、老年痴呆、胃黏膜损伤等[3-4]。因此,快速、便捷、准确地检测环境和生物体内H2S的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检测H2S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测定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5-15]。虽然这些方法能检测出环境和血液中的H2S含量,但是测试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且耗时较长,无法快速、实时检测。H2S容易代谢分解,繁琐的测试前处理往往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速、非破坏性,并可对目标物进行原位实时检测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分析检测领域[16-21]。利用H2S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目前研发人员开发了许多检测H2S的荧光探针,然而,这些荧光探针大多是传统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存在斯托克斯位移小等缺点,易导致背景干扰大,荧光自吸收高。

1, 8-萘酰亚胺是一种重要的荧光基团,具有光稳定性好、量子产率高、斯托克斯位移大、易于合成及修饰等优点,常被用于模块化合成各类荧光探针[22-25]。本文基于1, 8-萘酰亚胺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荧光探针DHBID,其结构及对H2S的响应机理如图1所示。该探针以1, 8-萘酰亚胺基作为荧光基团,2, 4-二硝基苯基作为猝灭基团,在没有H2S存在时,1, 8-萘酰亚胺与2, 4-二硝基苯之间发生了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导致1, 8-萘酰亚胺的荧光被2, 4-二硝基苯猝灭,因此该探针自身荧光十分微弱;但与H2S反应后,荧光探针分子内的醚键断裂,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脱离,1,8-萘酰亚胺的荧光恢复。该荧光探针可选择性识别H2S,通过荧光从无到有,实现对H2S的“turn-on”定量检测。

图1 DHBID荧光探针的结构及对H2S的响应机理Fig. 1 Structure of fluorescent probe DHBID and its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H2S

2 实验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1)主要试剂

4-溴-1, 8-萘二甲酸酐(4-Bromo-1, 8- naphthalic anhydride,NA,纯度为96%)、乙醇胺(纯度为99%)、2, 4-二硝基氟苯、无水碳酸钾(K2CO3,纯度为99%)、无水硫化钠(Na2S,纯度为95%)、乙醇、N, N-二甲基甲酰胺(N, N-dimethyl-formamide,DMF)、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2)主要仪器

核磁共振波谱仪,Avance 500型,瑞士Bruker公司;紫外光谱仪,UV3600型,日本岛津公司;荧光分光光度计,LS45/55型,美国PE公司。

2.2 探针的合成

探针DHBID的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反应物4-溴-1, 8-萘二甲酸酐(NA),经两步亲核-消除过程,得到反应中间体1(Br-BN-OH);之后,在碱性条件下,Br-BN-OH进一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反应中间体2(HO-BN-OH);最后,HO-BN-OH与2, 4-二硝基氟苯发生取代反应,获得产物荧光探针DHBID,总产率为57.81%。荧光探针DHBID合成过程具体操作如下。

图2 DHBID荧光探针的合成路线Fig. 2 Synthetic routes of fluorescent probe DHBID

2.2.1 化合物Br-BN-OH的合成

称取2.070 g 4-溴-1, 8-萘二甲酸酐(7.5 mmol)、0.579 g 乙醇胺(9.0 mmol)溶于120 mL乙醇中,加热回流4 h。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冰水浴,使产物完全析出,抽滤,用乙醇或丙酮洗涤滤饼3次,真空干燥得到化合物Br-BN-OH。测定其产率为84.54%。1H NMR(DMSO-d6, 300 MHz),化学位移δ(TMS):8.58~8.69 (q, 2H), 8.42~8.44 (d, 1H),8.04~8.07 (d, 1H), 7.84~7.89 (t, 1H), 4.44~4.47 (t, 2H),3.96~4.01 (d, 2H), 2.25~2.29 (t, 1H)。

2.2.2 化合物HO-BN-OH的合成

称取1.92 g(6.00 mmol)产物Br-BN-OH充分溶解到120 mL DMF中,加入6.00 g (43.48 mmol)碳酸钾,在95 ℃下回流6 h。反应结束后,将蒸馏烧瓶冷却到室温,加入40 mL冷的去离子水,静置,析出橘黄色沉淀。待沉淀完全析出后抽滤,用水洗涤3次,将产物于60 ℃下真空干燥,即得到化合物HO-BN-OH。测定其产率为85.35%。1H NMR(DMSO-d6, 300 MHz),δ(TMS):8.48~8.53 (t,2H), 8.27~8.30 (d, 1H), 8.16~8.18 (d, 1H), 7.93~7.98 (q,1H), 4.78~4.82 (t, 1H), 4.09~4.11 (d, 2H), 3.57~3.64 (q,2H), 2.5 (s, 1H)。

2.2.3 化合物DHBID的合成

称取1.028 g(4.00 mmol)产物HO-BN-OH充分溶解在20 mL DMF中,加入2.000 g (14.47 mmol)碳酸钾和0.892 g 2, 4-二硝基氟苯,在90 ℃下避光回流6 h。反应结束后,将蒸馏烧瓶放置在黑暗环境中自然冷却到室温,再加入20 mL去离子水使其沉淀析出,快速抽滤、洗涤。然后将产物置于60 ℃干燥机中避光干燥,即得到目标荧光探针DHBID。测定其产率为80.12%。1H NMR(DMSO-d6, 300 MHz),δ(TMS):8.65~8.66 (d, 1H), 8.54~8.58 (m,2H), 8.45~8.48 (t, 1H), 8.32~8.34 (d, 1H), 8.21~8.23 (d,1H), 8.00~8.02 (d, 1H), 7.63~7.66 (d, 1H), 4.63~4.67 (t,2H), 4.46~4.50 (t, 2H), 2.5 (s, 1H)。

2.3 响应性质测定

2.3.1 光谱分析

配制浓度为10 μmol/L的探针DHBID母液(溶剂为THF)。测定在终浓度为1 μmol/L的探针DHBID溶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L Na2S前后的紫外吸收、荧光发射光谱。

2.3.2 浓度响应曲线

配制浓度为10 μmol/L的探针DHBID溶液(溶剂为THF),以及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2S溶液(现配现用)。分别将DHBID溶液(终浓度为1 μmol/L)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溶液中(终浓度为5, 10, 25, 50,100, 250, 500, 1000 nmol/L)进行反应(实验中采用Na2S作为 H2S供体),测定反应后溶液的荧光光谱。

2.3.3 温度与时间响应

分别配制浓度为10 μmol/L的探针DHBID溶液a/b/c(溶剂为DMF),和25 nmol/L的Na2S溶液,两者按照体积比1:9混合(总体积为1 mL),将混合溶液分别置于25, 37, 60 ℃的恒温水浴环境中进行反应,连续测定反应一定时间后溶液的荧光光谱,探究温度、时间分别对DHBID荧光探针检测Na2S的响应情况。

2.3.4 选择性试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荧光探针的光学性质

探针分子DHBID以1, 8-萘酰亚胺基作为荧光基团,共轭结构的存在使其表现出较强的紫外吸收,2, 4-二硝基苯基作为猝灭基团。在没有H2S存在时,1,8-萘酰亚胺与2, 4-二硝基苯之间发生分子内电荷转移,致使该探针自身荧光十分微弱;当有H2S存在时,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脱离,1, 8-萘酰亚胺的荧光恢复。荧光探针DHBID在加入Na2S前后的UV-Vis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如图3所示。

图3 加入Na2S前后DHBID的光学性质Fig. 3 Optical properties of DHBID before and after adding Na2S

由图3a可知,DHBID在加入Na2S前后的紫外吸收光谱都在275, 339 nm处呈现吸收带,且在与Na2S反应后,275 nm处吸收有所增强。由图3b可知,DHBID探针分子在加入Na2S之前,体系几乎没有荧光;当加入Na2S后,在480 nm处荧光显著增强。这是因为荧光探针分子内的醚键断裂,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脱离,1, 8-萘酰亚胺的荧光恢复,呈“turn on”信号响应变化。

3.2 反应温度与响应时间对荧光探针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非常明显,且荧光探针DHBID是被用于检测人体内的内源性小分子H2S,因此,本研究首先探讨了温度对荧光探针的活性影响。图4是荧光探针在相同Na2S浓度下,不同温度下(25, 37, 60 ℃)的荧光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4 不同温度和时间下DHBID对H2S响应的荧光变化曲线Fig. 4 Fluorescence curve of DHBID response to H2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time

由图4可以看出,在反应初始阶段,不同温度下DHBID的荧光强度均随时间的增加迅速增强,但增强幅度有所不同。当温度为60 ℃时,反应初期探针的荧光强度增加最快,但反应30 min后,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幅较弱,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平台,这意味着荧光探针与H2S的反应基本完成。当温度为37 ℃时,在60 min内,体系的荧光强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之后达到了相对稳定的平台,且荧光强度最大值与60 ℃的最大值几乎吻合。当温度为25 ℃时,在90 min的反应时间内,体系的荧光强度一直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并没有出现稳定的平台,且荧光强度最大值小于37, 60 ℃的最大荧光强度。由此说明,温度对荧光探针的活性影响较大,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荧光探针与Na2S的反应速度较慢。故本研究选取反应温度37 ℃,反应时间60 min作为测试条件。

3.3 荧光探针对Na2S的响应

图5是荧光探针DHBID对不同浓度Na2S的荧光响应光谱图(图5a)及浓度响应曲线(图5b),其中图b的内嵌图为DHBID对低浓度Na2S的线性相关曲线。

图5 DHBID对Na2S浓度的荧光响应光谱及响应曲线Fig. 5 The fluorescence curve of DHBID probe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2S

如图5可知,在终浓度为10 μmol/L的DHBID探针溶液中,随着Na2S的浓度由0增加到250 nmol/L,溶液中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在5~100 nmol/L的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Na2S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回归方程为:Y= 19.258X+319.460,R2= 0.9758。在250~1000 n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增长缓慢,并趋于平衡,表明DHBID与Na2S已基本反应完全,此时信背比达15倍。

同时,根据3σ/k规则,计算出DHBID探针对Na2S浓度的检测下限为2 nmol/L。其中:σ为空白荧光强度标准偏差,k为线性方程斜率。

图6为在365 nm紫外灯(图6a)及白光灯(图6b)照射下,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后,溶液体系的荧光及颜色变化。

图6 在紫外灯和白光灯下DHBID对不同浓度Na2S的响应Fig. 6 Visualized detection of Na2S images by DHBID under UV and white light

彩图

由图6可知,随着Na2S浓度的增加,紫外灯下溶液体系的荧光颜色逐渐增强,白光灯下溶液的颜色逐渐由淡黄色变为玫红色;在Na2S浓度达到250 nmol/L后,两种灯光下溶液颜色不再随Na2S浓度的增加而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当Na2S浓度在5~250 nmol/L范围内,DHBID荧光探针可通过颜色变化,对环境中Na2S的浓度实现半定量检测。该检测方法更加直观、方便,无需其它检测仪器与手段辅助。

3.4 探针选择性

探针的选择性是决定探针能否准确检测样品的重要性能。为此,本研究测试了DHBID荧光探针对15种自然界或人体内常见阴离子的选择性,包括(依次编号为1~15),得到15种干扰离子的荧光响应强度及肉眼、紫外灯下荧光响应情况如图7所示。

图7 DHBID对不同潜在干扰离子的响应情况Fig. 7 The response of DHBID probe to different potentially interfering ions

彩图

如图7a所示,向荧光探针体系中加入等浓度的各种干扰阴离子溶液及Na2S溶液,只有加入Na2S溶液后的样品才呈现明显的荧光响应信号,其他阴离子基本上无荧光信号。图7b中在365 nm的紫外灯照射下,只有加入Na2S溶液后的样品呈蓝绿色,其它样品没有荧光响应。同时,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只有在加入Na2S溶液后的样品呈玫红色,其它样品依旧无颜色变化。综上所述,该探针对硫化氢具有高度的响应性及选择性,且该探针对硫化氢的检测可实现“裸眼”检测。

4 结论

本研究基于1, 8-萘酰亚胺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DHBID,并将其用于H2S检测。该探针合成、提纯步骤简单,并对H2S响应度高。与不同浓度的硫化钠反应后,在5~250 nmol/L范围内,DHBID具有明显的“turn-on”型荧光响应信号,且在5~100 nmol/L的范围内探针荧光强度与Na2S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达2 nmol/L。选择性测试表明,DHBID探针对复杂环境中常见的阴离子无响应信号,因此能对H2S表现出高选择性。此外,在加入不同浓度的硫化钠后,体系的颜色会逐渐由淡黄色变为玫红色,实现对硫化氢浓度的可视化检测。

猜你喜欢
探针荧光强度
荧光探针在游离肼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魔力荧光色
玛卡荧光碳点的合成及用于苦味酸的荧光检测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求电场强度的新方法お
Fluorescence world荧光人间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
并行测试探针卡的移动规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