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职院校基本盘的综合质量监测体系构建思路研究

2022-05-15 12:16王莉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质量监测教育治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021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高职院校综合质量指标监测体系的构建”(212102311006)。

作者简介:王莉华(1973-),女,河南新乡人,本科,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职业院校质保体系建设、档案管理。

摘 要:目前,我国掀起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热潮,对外部环境改革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并热切追求更加完善的高等教育制度。倘若想有效提升高校治理能力,那么应合理调整政府、教育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确保三者之间相协调,从而形成与现代社会相符的制度。并且,还需注重制度建设的加强,找出法律法规的疏漏之处,及时将其弥补完整。本文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治理中的一系列困境展开,面向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盘,探索构建高职院校综合质量监测体系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职教改革;教育治理;质量监测;监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22

0 引言

2015年起,教育部先后发布《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不断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2020年至今,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明细化地指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颁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核心思想覆盖职业教育的多个层面,将质量提升加大篇幅并细化到任务层面分解到职业教育相关的各级部门。

随着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其综合改革力度,而促进职业院校治理体系是21世纪的一种必然趋势,不仅可以降低职业院校了解内外部环境的难度,还可以使职业院校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相关问题,对高等教育制度建设产生更加明确的认知,深入了解落实高等教育制度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建设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制定相应措施。

1 当下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因素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OA”发文、集体开会解决问题的模式,信息化支撑偏弱,学校的大事小情“人治”倾向明显,学校基层执行力不够,严重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人治”下,学校机制不能真正落地成为治理手段,各基层内生动力不足时,学校的“指挥棒”难以发挥良好作用。当下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面向办学实况的系统性谋划

纵观高职院校每五年的“五年规划”、每年的重点发展规划等,较为核心的问题是这些规划究竟来源于何处会更加精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规划制定,大多来源于学院中的院长、书记讲话,再由学院中的“大笔杆子”将讲话内容与国家政策精准对应、拆解为学院的规划。这个路径容错率极高,但有时会严重脱离实际。所有的发展规划,制定的初衷是结合学校实际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的谋划与路径的明确,也就是说,如果学院的“家底”还未盘清,所制定出的发展规划就一定是对高质量发展缺乏科学谋划的目标体系,是脱离实际的。

1.2 治理能力不均衡

学院当下的发展过程,缺乏对发展要素的梳理、组合、赋值、对标,难以精准施策。过于多定性的指标会导致主观性评价占据更多份额,因此需要对学院各发展要素进行充分的梳理、组合,将定性的转为定量评价,进行规划任务的赋值、对标建设。最终的评价模型应是主客观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的形式,才能真正暴露出学院当下发展的问题。

1.3 依赖“事故”的治理决策不精准

学院的工作开展,更多还是在完成与未完成之间进行考量。这样的管理,就会使得学校所有的改进都依赖于“事故”。这具体体现在对工作目标、完成标准、关键成果、责任单位不明确,过程粗放,缺乏监控,效率低下。应着重在制度建设中,全盘考虑学校当前的基本盘,结合实际进行责任、目标、激励的调整。

2 办学质量监测的实践路径

2.1 办学质量监测的内涵把握

从办学质量监测的角度分析,其不仅采用了数据采集的方式,而且也体现出运算分析、指标对比等方式。能够实时了解该学校各项的运行指标是否存在异常状态,促使管理和改革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现阶段,诸多高职院校均认识到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并且也落实了智能化建设工作,由此降低了数据管理工作的难度。对于现代化的数据系统体系,高职院校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调控机制方面,并高度重视自我检测问题,找出内部治理体系存在的疏漏之处,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措施将其解决,为办学内涵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帮助。

2.2 办学质量监测的构建思考

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上讲,数据管理工作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是帮助高职院校获得健康运转的有效方式,在提升数据业务总体水平的阶段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科学谋划。“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的漫长过程,所以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应以 “大数据”思维为主要切入点,针对此方面的硬件配置、软件集成等进行多角度分析,尽可能地完善管理平台,使该平台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顺利。

(2) 优化体系。应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重点,针对文化指标、核心指标等进行持续性完善,致力打造数据多样化、覆盖领域广泛的数据资源;并且,還需将数据业务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提到日程上,注重数据资源的完善,使其分析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并添加现代化元素在数据业务中,使其更具专业化、标准化的特点。

(3)以建促改。应从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为主要出发点,找出高职院校综合治理体系存在的疏漏之处,及时将其弥补完整;并帮助管理者摒弃错误的思想意识,使其存在强烈的“数据观念”,走出陈旧模式的局面中,并注重“数据价值”的挖掘工作,开发并广泛应用“动态监测、对照反馈、数据预警”功能,对办学短板产生明确认知,了解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避免日后出现同样问题,为高职院校改革的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2.3 办学质量监测的实践路径

办学质量监测的基础工作应分为三步走——“定指标”“建平台”“用数赋能”。

2.3.1 定指标——“科学确定发展的基本盘”

本研究认为指标划定严格按照学院切实发展的要务进行规划,同时紧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学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对 “办学核心指标”的关注度,对此方面实施全力检测,包括“日常教学经费支出、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师比、招生计划完成率、初次就业率情况”等。这一层面的数据监测是基础指标、必需指标、核心指标,体现的是学校在运行过程中效率的高低,是否获得了良好保障,不仅能够降低优化基础设施的难度,还可以为治理结构的调整指明新的方向。

表1为本研究设计的“办学质量监测考核指标一览表(节选)”。

以上面表格为例,本研究选取了职业院校发展的多项一级指标,包含学校基本办学层面、党建工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多个维度,通过对这些指标项的梳理、监测,可实时看到当前院校在不同维度的指标差距,同时,在动态监测办学指标的同时,可实时看到学校在近1-5年的发展变化。通过质量监测指标,学校的重点发展规划制定会更加科学、精准。

2.3.2 建平台——“服务于基本盘的信息化支撑”

新时代下职业院校数字化意识在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数据业务量呈现与日俱增的状态,常见的包括“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报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综合性数据业务,“人事、招生、学籍、就业、科研、资助、财务、资产、基建”等单一类别数据业务。但在高职院校数据平台分割的影响下,随之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结果共享的难度大、标准存在偏差、存储的安全性较差等,从而导致数据管理和运用的难度系数较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整合数据平台已是迫在眉睫,数据平台的整合工作具有积极意义,除了打通数据系统屏障之外,还能促使 “系统封闭、数据孤岛、资源闲置”等问题得到一定解决。

学校总体的质量工作的开展,需要依赖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从信息化角度出发,学院内部的质量建设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点,主要着手在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日常办公业务。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十四五”规划及相关子规划工作多是以文档或各类流程来进行。在工作业务流程方面,日常办公中这类工作相对繁琐、任务的实际推进时间不够理想,即缺少一个对学院任务、指标整体推进的量化系统。

(2)学院的各类报告。如各个层面的质量年报、部门(院、系)等相关报告多以人工编写为主,没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做支撑,从而加大领导和老师日常工作量,无法很好地为相关人员减负。

(3)学院的各类质控点。国家在多次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中强调了抓质量,重核心治理能力发展的要求,但这些要求落实于学校,大多停留在表格中,由于没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做支撑,无法对其进行数据可视化,也不能对这些要求进行过程性的分析,如横向、纵向的对比。

(4)横纵联动问题。在新时代实际推进内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围绕质量建设要求设立的相关预警、目标、标准值,是发现目前学院的真实情况,这个过程就需要五纵相关的体系来保证,所以横纵联动就尤为重要。单纯的数据收集不能形成质量,只有发现的问题(质控点)得到了改进(五纵体系)才会产生质量,没有分析的零散数据对于学校的质量监控毫无意义。

(5)服务双高建设。 “双高”建设工作对学校项目建设的规划、梳理、执行、监控、反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当前项目的建设及监控尚未覆盖信息化管理,所有的项目规划管理工作都依赖于人工完成,存在效率低、易出错等弊端,给推进项目建设带来了不便与困扰,极大地阻碍了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开展。

(6)服务诊改建设。现阶段,教育部对高职教学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也围绕相关内容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国家诊改专委会也同样关注此问题,全面落实了培训指导工作,不仅注重理念、政策的讲解,而且着重体现出平台建设的思想。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诊改建设依然停留在方案制定阶段,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些目标与标准的制定,真正的诊改工作尚未触及,更无法谈及诊改的常态化运行。其实缺乏的就是意识形态与体制机制的落地,而落地层面不能仅仅依靠“人治”,要逐步转向“数治”,平台未构建,就做不好机制的有效落地。

2.3.3 用数赋能——“数据服务管理决策”

根据学院信息化现状及长远发展规划,完善数字资产战略,将数据标准、产生、存储、清洗、共享、应用的全环节进行统一管控,建立从上向下指导、从下向上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全员数据权责及数据质量意识。同时,将数据治理工作与学院质量自治体系运行相结合,将数据的治理工作责任到部门、到人,使数据治理工作切实落地,实现数据有出处、数据有人管、数据高可信,实现信息中心发起、各方关注、共同参与的数据治理生态,最终实现常态化运行、常态化治理的模式。

3 总结

构建信息化赋能的职业院校治理中枢势在必行,通过质量自治体系的运行,摒弃粗放式发展的特点,通过现代化治理方式确保职业院校逐渐步入集约化的发展领域中。信息化“再造”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业务存在不可检验性,使管理者落实业务流程的完善工作,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管理模式。实现数据的“伴随式收集”,避免数据采集流程过于繁琐,使原始数据尽快转化为有效信息,降低“治理绩效”的难度,促使其评价准确度迈上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谡,崔洁.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测困境与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20,4(19):30-33.

[2]聂偉,王军红.论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指标的逻辑及其自洽[J].中国高教研究,2020,4(07):98-102.

[3]范萍.区域性职业教育常态化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中国培训,2020,4(02):32-34.

[4]冯萍,许佩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教育质量监测因素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4(33):78+81.

[5]刘任熊,陈海艳,尚维来,等.质量文化与省级统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路径与策略——基于江苏省构建“两纵两横”质量监测体系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4(03):53-58+93.

猜你喜欢
质量监测教育治理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
质量时代教育治理转型的校本策略
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评价方法
教育治理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全过程”控制的策略选择
治理定义下的教育治理引论
自治与问责的平衡:高等教育治理的保证
信息化时代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分析
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具体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