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疫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与影响

2022-05-15 12:16卢意陈玉张伟俊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卢意 陈玉 张伟俊

基金项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以逆行者’的视角精准剖析疫情防控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推动效应”(TZYKYSK-20-06)。

作者简介:卢意(1985-),男,江苏泰州人,硕士,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陈玉(1980-),男,江苏泰州人,硕士,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张伟俊(1986-),男,江苏泰州人,硕士,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信息情报与组织。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于2020年席卷全世界各角落。面对疫情大考,中国速度赢得时间,中国智慧展现担当,中国驰援传递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疫表彰大会上总结了20字的抗疫精神。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将抗疫精神融入平时的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中,深入挖掘抗疫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充分发挥其对深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抗疫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59

0 引言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将抗疫精神总结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赋予其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伟大的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同时这样的精神也是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教材,有助于广大在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产生价值共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抗疫精神对高校在推进思想教育中的启迪

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其中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并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抗疫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鲜活教程,各高校应切实将其融入所有课程体系中,突出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广大高校教师应在教学中,讲好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重点培养大学生生命至上的人本观念、举国同心和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和尊重科学的价值观念。

1.1 推动抗疫精神“三进”

抗疫精神是我国全面抗击疫情胜利的强大支撑,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资源。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将抗疫精神与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将抗疫精神的伟大内涵渗透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既要讲透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更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伟大的抗疫精神,突出在国家危难时,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高校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课时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各类专业课程应不仅仅将教学重点聚焦于专业知识的传递,还要注重将思政元素贯穿始终,充分合理地将抗疫精神渗透于专业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在学习中使命担当的责任感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强化在实践中安全第一的生命至上理念,相互配合通力合作的团队意识。通识教育的范围极广,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将防疫精神渗透入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中,结合抗疫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个人,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相融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1.2 抗疫精神渲染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是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体现了所有师生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精气神,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学校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将抗疫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宣传,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帮助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卓越的道德品质。

校园文化建设不只是停留在务虚阶段,而是必须落在实处。首先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上彰显抗疫精神,如在教学楼宿舍楼的出入口设立宣传展板,在宿舍、教室、食堂的墙壁上悬挂或者张贴抗疫人物的先进事迹。在日常社团活动中,可以创办专题学习日,举行演讲比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抗疫精神的热情,并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充分利用社会和网络资源,邀请抗疫英雄和“逆行者”进校为同学们讲述在抗疫过程中的真实故事,体验他们在抗疫前线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而引导同学们坚定信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1.3 抗疫精神引导价值观念构建

在疫情防控阶段,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团体,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诬陷我国抗疫的言论,这些言论还被西方的政客冠以了“侵犯人权”的虚伪外衣。究其根本,这是西方资本主义自私自利价值观的体现,阿尔伯特·赫希曼曾提出:“资本主义使得欲望成为融入理性的欲望,使得理性成为为欲望服务的理性”。通俗一点说,那就是在西方精致的利己主义观念大行其道。抗疫英雄钟南山曾公开驳斥过该论调,并慷慨指出“什么是最大的人权?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

然而在国内,一些思想单纯缺乏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居然被这些言论所打动,这充分说明在社会思潮极其复杂的今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正确价值观体系在广大在校生中还未构建完善,广大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价值观教育与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将抗疫精神融入价值观教育中去,大力弘扬抗疫精神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历史使命。鼓励学生在就业或学历提升时,胸怀天下,主动选择国家紧缺的行业和岗位,主动申请到基层和待帮扶的地区去扎根奋斗,将个人的职业生涯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连接在一起,真正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将抗疫精神内化入自身的骨骼血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懈动力。

2 抗疫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提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在抗疫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有责任、敢担当、讲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辞别亲友,勇敢逆行,活跃在物资搬運现场,做最坚定的抗疫青年;他们置身线上,为一线工作者子女辅导功课,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战士。当代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可堪重任的一代人。

2.1 树立远大理想,领会抗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十六字决,其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志存高远”,充分说明了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了灵魂就会浑浑噩噩,虚度年华,而拥有美好伟大的灵魂,则可凝聚出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当今社会,不少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没有明确目标,没有前进动力,认为抽烟喝酒是他们彰显个性的潇洒行为,浓妆艳抹是她们迷人风采的自我展现,网络游戏取代了专业学习,占据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光,毫无理想信念可言。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只会让自身思想颓废行为堕落,日后也定会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悔恨不已。对于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步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并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和全国民族的理想信念融合在一起,理想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指路的明灯,它能让人迸发出无穷活力和能量,向着目标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大学生应认真学习抗疫英雄们勇于担当,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抗疫精神的内涵,从小事做起,将精力花在学业上,将身影留在图书馆,留在实训室,留在自习教室。用实际行动展现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风采,用强有力的肩膀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2 脚踏实地,践行抗疫精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刻提醒所有人,伟大事业都是依靠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绝不是靠头脑空想,靠嘴皮子耍出来的。中国防疫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各国的赞誉,就是因为中国人在困难面前,万众一心,共抗时艰。普通百姓自愿居家隔离,医务工作者坚守工作岗位,数不清的“逆行者”不惧生命危险,勇立疫情防控第一线,舍生忘死,奋力工作。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致决战疫情的共识和行动,营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当代大学生,接收讯息的渠道很广,接收到的信息面很广。有些信息是正能量的,可有些信息却是失真和负能量的。不少人非常羡慕网络上的直播网红,认为只要付出很少的精力和代价就可以收获丰厚的经济收获,殊不知这样的网红都有专门的运营团队和宣传机构对其包装推其出位。也有人痴迷于学习草根创业并成为商海传奇的经验心得,同样只看到了其光鲜的一面,背后所承受的压力和委屈则全然不知。在谋划自己的发展之路时,想得都是走捷径,抄近道,这样的理念是不可取的。广大大学生应致力于所学的专业,一点一滴地累积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练就自身过硬的本领,努力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为自己迈上更高的舞台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切不可异想天开,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地妄图爬上那不可能企及的空中楼阁。

2.3 继往开来,弘扬抗疫精神

回望历史,每一次的苦难经历,都会使受难者肉体更加强硬,精神更加坚强。中国人民在伟大的抗疫中,凝聚出了新的力量,在全球的疫情期间,只有中国的GDP仍然出现了增长点。这一伟大成就是抗疫精神的外化产物,也是继往开来持续奋斗的结果。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是非常良好的,衣食无忧,大多数家庭都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样过于安逸的成长环境反而使得一些大学生成为“温室中的花朵”,缺乏自立能力,遇到挫折时韧性不足,面对困难时轻易言弃。有的学生进入大学时,没能被第一专业录取,在日常学习中懈怠懒惰;有的学生因高中阶段部分科目基础不佳,进入高校后后续课程的学习中不肯多练多想,导致成绩一落千丈;更有甚者,遇到困扰时钻牛角尖选择极端方式终结自己的生命。这类学生所缺的就是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正处于铸魂培根的黄金时期。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面对困难时,应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坚定信念,增长才干,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3 结语

疫情防控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广大高校应紧握时代脉搏,将抗疫精神与课程思政紧密融合,在人才培养中强化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广大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充分领悟抗疫精神,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练就过硬本领,牢记家国情怀,在时代潮流中坚守理想信念,不断奋斗,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鹏.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19,(2):5.

[2]周春光,周蒋浒.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3.

[3]王庆云.论抗疫精神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6(6):6.

[4]蔡昱,龚刚.论“人性”和“人之本性”——兼论中国文化激励下的“最美逆行者”[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