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基础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5-15 12:16贾彩虹孙逊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基础工程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贾彩虹 孙逊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BIM的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201901119002);南京工程学院社科联基金项目“‘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在理工类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路径探索”(SKLA202014);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G2019026)。

作者简介:贾彩虹(1976-),女,硕士,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持续改进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对高等学校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立德树人;基础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2.066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应结合课程性质及有关内容,全面梳理专业知识框架,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和双创培育紧密融合。

1 明确教学主体的责任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单元,课程教学应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合作、协同活动的思想。

1.1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为目标,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仪态、语气、语调、语速、动作、表情等多种情感方式,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包容、享受,获得成就感。

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的整合提炼、教学思路的提升,要注重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加工,并最终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观念,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2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自我导向

通过教学改革,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知行合一,而这需要大学生在学习中认真思考、审慎抉择,进而真正触动心灵,实现道德教育之主旨。在内在学习动力的驱动下,学生才能认真对待课程,保持勤奋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会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产生正向影响作用。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增强学生与老师交流、讨论的机会,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协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避免课堂成为“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复制知识的过程。

坚持教育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在思想行为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重构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使德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在学科育人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1 选择生动的导入点

引导学生观看《超级工程》大型纪录片和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以近年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和宏大工程背后的故事,燃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让学生明白这些奇迹和梦想需要工程师用科技、勇气和智慧完成,也体现了工程师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职业道德和美好情操。提前设计探究型、交汇型、开放型问题,分组讨论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等中国重大工程项目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考查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解决实际应用型问题的能力。

2.2 重视知识点的树人作用

(1)理论联系实践。基础工程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信息的敏锐度,培养学生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用专业知识去解释社会现象,如结合2009年上海楼房倒塌事故,引导学生分析倾覆主要原因,既培养了专业知识的综合應用,又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2)辩证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讲解理论和规范条文时,说明它们的提出背景,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其次是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是否会产生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断刨根问底,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学科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不断探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讲解不同理论背后科学家的探究故事,发掘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锲而不舍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4)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有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在参观工地、案例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培养科学的环境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设计探究型、交汇型、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 改革教学方式

改革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根据重构后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3.1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要有侧重,根据内容及重要性的不同选择适应的方式。对于教材的重点,要用阐释的方法,进行细化、引申与扩展,把教材的理论、思想和方法浸透到工程实际中,使学生在听课中能感受到理论思想和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对于规范,要进行细致解读,使学生理解规范制定的原因、目的,便于学生更好地执行和使用规范。对于难点要以联想的方式讲解,将教材的书面语言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合理的、梯度性、启发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借助新闻热点或工程实例,确定德育主题,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探本溯源的方式,水到渠成引入新知识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内化。

教师对知识点及时归纳总结和凝练提升,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描述和分析,通过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培养学生思考的连续性、深刻性、类比性等,提高学生运用哲学方法论的水平。

3.2 某个专题的网络视频学习

基础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要求增加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然而高校教育改革要求压缩教学学时。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教学内容(教材、图书馆、电子数据库、工程现场、互联网资源等)的有效混合。

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为情境,弘扬改革开放基础建设成果,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以理论知识体系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基本要求,布置相关专题的网络视频学习,尽量具体细致可操作,使理论落到实处,注重德智与美育的统一,使道德教育不致成为空谈。

3.3 结合翻转课堂的案例式分组研讨分析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兴趣为契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目标,采用案例式分组研讨分析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精心设计的讨论题,以思维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师通过文献检索和现场调研等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工程案例进行收集、整理与设计,以实际工程问题为中心,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案例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演绎、推导、归纳,在寻找问题最优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4 创新考核方法

基础工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作业组成,此考核方式未能对学生的平时学习产生正向激励,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未能学习到应有的能力。针对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目标,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的检查作为方向。综合成绩构成改变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平时成绩主要为考勤10%,随堂测试(含态度)20%,平时作业20%。全过程的评价,能够体现目标导向的有效性,反映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实现教师主体的反思总结提高,通过即时的反馈,展示激励功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进步。

随堂测试成绩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的混合(检查课堂笔记、课堂提问、课程小论文、课堂做题练习等)。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强调参与和互动、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实现对课程教学过程的把控。

5 持续改进

采用“互联网+”先进手段,及时反馈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教学过程持续改进。每次上课结束后,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反馈题目,采用问卷星的方式,随堂评教,题目要精心设计,突出主体,简洁明了。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及时反映教师授课能力的高低。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自我反思,激发兴趣,起到自我导向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有利于针对每堂课的效果进行反思,能够确切了解究竟是何处出现了问题,以便及时补救或在下一次授课时进行改进。

期末试卷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的重要参考;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效果、知识掌握情况及学习能力的体现。目前的状态是期末考试一结束,学生最终只能看到一个考试分数,具体哪些内容做错了,怎么错的,学习方法有什么问题,学生都不知道,任课老师想给学生讲解试卷没有课时、没有教室,导致期末考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试卷的达成度分析和持续改进措施,没有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只能用于下一批学生,目标指向性不强。期末考试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试卷分析讲评,让学生清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学习态度造成的影响。通过讲评及反馈交流,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的完善,践行立德树人。

6 结语

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处理好教学主體间的关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保持持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成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濛,杨如意,昝逢宇,等.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5).

[2]周慧.立德树人: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7):104-107.

[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课题组.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

[4]邵小晗,邵辉,毕海普,等.“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4):56-58.

[5]王博,刘志强,梁恒昌,等.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86-89.

[6]牛连强,张佳,彭新茗,等.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措施——高校学生评教问题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42-44.

猜你喜欢
基础工程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变电站基础工程冬季施工经济技术性比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