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与探讨

2022-05-15 01:22韦红坚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幼儿园

韦红坚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重点阶段,是幼儿的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发展等等。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幼儿时期正是极易接受外界刺激,从小对幼儿的生活独立自理能力进行培养是很关键的,幼儿期的生活独立与形成习惯非常适宜的阶段。因此,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区域游戏活动;家园配合

引言: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家长包办太多,导致幼儿的动手能力差: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接水、没有主动喝水的习惯、不愿意自己穿脱衣服、不喜欢自己洗手洗脸、如厕有困难等等……问题非常多,自理能力非常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都没有健全。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抓住幼儿教育时期,锻炼幼儿,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呢?以下主要从日常生活锻炼、区域活动培养和家园配合三个方面来展开具体分析。

一、反复强化练习自理能力,提高自我服务技能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还没有发展成型,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生活常识、技能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反复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实现幼儿对一些技能的掌握。例如,其一:穿衣服、脱衣服,教师可以亲自进行示范讲解,将穿脱衣服的方法、顺序等直观教给幼儿,让幼儿清晰直观的知道如何穿脱衣服。其二:教师可以采用图示指导幼儿的方式:教师可以将穿脱衣服、使用饮水机、吃饭、洗手等的方法顺序等教幼儿。其三:制成图片海报,贴在墙面上,幼儿可以照着图示,跟着海报上的小人一起完成穿脱衣服的训练,逐步强化,慢慢熟练掌握。其四:还可以采用故事儿歌提示幼儿。故事和儿歌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教育信息传递形式,教师可以创编或者利用一些现成的儿歌引导幼儿学会日常生活技能。例如吃饭歌(吃青菜,剥鸡蛋,身体健康多可爱……)、穿衣服歌(……脑袋钻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幼儿非常喜欢儿歌,可以一边穿衣服,一边唱歌,完成穿衣服的技能掌握。除此之外,还有在游戏中练习,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在饭后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比比谁穿衣服更快”、“比比谁起床最整齐”“比比谁最先吃完饭”……活动,利用游戏比赛等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渐熟练掌握生活技能。

二、精心创设环境、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纲要》中对于教育环境的要求非常重视,尤其对于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以及其对于幼儿的发展价值等。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环境,以娃娃家、生活区为主,投放相关的主题材料,利用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自主地進行活动,提高自理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活动的内容、活动过程式材料等以图文结合的生动展示形式,展示在主题墙上,让幼儿根据照片提示进行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成长需求,为幼儿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区域活动的作用非常大,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区,投放适宜的材料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角色扮演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进行一些生活技能等锻炼与提高。例如扮演爸爸妈妈“过家家”,非常受小班孩子的喜欢。教师将家庭成员角色的工作,通过服饰、工作分工的图片等形式布置在区域墙面上,激发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能够让幼儿努力回忆及想象家庭成员的工作状态。想象妈妈在做饭、爸爸在修理电器、爷爷奶奶在修剪花草……还有,在生活区投放很多的材料,如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以及很多的食材,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日常工作,能够让孩子们进入到平时基本属于禁足的厨房大展身手,手里做着感兴趣的事情,嘴里吃着自己动手做出来的食品,怎么会不香呢。自然角就设置在走廊里,根据孩子们的计划进行种植,那是孩子们喜欢的植物,在照顾的过程中自然习得,既能体验种植的快乐,又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捏、剥、摘、洗、切、煮等精细的动作,同时能在吃饭、擦地、照顾花草等等自我服务的技能。又如,教师将小狗照片和不同服饰的照片布置在墙面上,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欢、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为小狗狗穿衣服。在游戏中逐渐掌握了穿衣服的技能。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小太阳”,孩子的一点不开心,不舒服都会引起整个家庭的连锁反应,围着孩子转,哄她开心,吃饭要喂,走路要背、小便要抱等等,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在不自觉走就养成了依赖的心理,从而独立愿望逐渐消失,从而导致发展迟缓。家园同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好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进步,达到幼儿全面发展。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看似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确实很复杂。单单依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一些生活习惯、技能常识的培养…等,家庭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家庭教育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如果缺少家长的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将会受到许多阻碍,甚至效果不佳,或者效果巩固不强,发挥不出来等等后果。所以,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实现家园配合,幼儿园应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实现良好家园沟通。例如通过借助家长会和亲子活动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幼儿的自理能力、良好生活习惯等培养的重要性,向家长传递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方便家长配合幼儿园实现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改进。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家长传输关于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的思想、内容、方法等,使家长了解、认可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亲眼观看、亲身体验孩子在园的生活,家长眼中很多的不可能,在幼儿园全是可能。从孩子的自己动手选择饭菜,自己吃饭、自己收拾餐桌、生活料理、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特别在生活区活动中孩子的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等等,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们自觉开放厨房,放手让孩子独立管理自己,甚至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就算是摔坏一个碗一个杯子,那也是一种生活的历练。

在幼儿园自理能力培养中,老师要关注到不同的家庭和不同性格的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尽相同,老师会根据不同家庭的家长有针对性地指导,但一定要让家长知道,生活即教育,日常生活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环节,必须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动手,让孩子在“捣鼓”中学会生活自理。老师会以多种形式把很多的教育经验分享给家长,也让家长把自己的育儿经验分享出来,大家共同学习借鉴,达到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幼儿的教育也越发重视,相关的研究也有了发展和创新。幼儿教育关护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幼儿园生活中不断为幼儿创造适合自理能力锻炼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不断的学习与提高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媛嫒.利用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2019.

[2]徐翠婷.探究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4):0008-0008.

[3]家园结合共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百度文库.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